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为探讨复合维生素B(叶酸、B_6和B_(12))能否抑制PM_(2.5)对大鼠的急性肺损伤作用,本研究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不同剂量(0. 4、2. 0、10. 0 mg/m L) PM_(2.5)染毒组和相应的复合维生素B干预组(0. 02 mg/m L叶酸、1 mg/m L维生素B6、0. 002 5 mg/m L维生素B12),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显示,PM_(2.5)染毒能对大鼠肺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复合维生素B能减缓此损伤;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的PM_(2.5)染毒大鼠可引起BALF中LDH、AKP、ACP、TP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而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 0. 05),且TP和MDA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 0. 05),CAT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3个染毒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干预组LDH、TP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而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P 0. 05); PM_(2.5)低、高剂量+复合维生素B组BALF中ACP含量显著降低(P 0. 05); PM_(2.5)中剂量+复合维生素B组BALF中ACP含量无显著改变;仅有PM_(2.5)低剂量+复合维生素B组AKP含量降低(P 0. 05),其余干预组AKP含量无显著变化。因此认为,PM_(2.5)降尘能打破机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而复合维生素B能减缓此损伤,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温石棉是一种安全性存在争议的石棉,合理可行并且能够真实反映其暴露致病过程的染毒方法对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次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的染毒方法对雄性Wistar大鼠分别进行不同浓度温石棉悬液的染毒,在染毒1、3和6个月后记录体重和肺脏器系数,观察肺组织大体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病理形态,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进行分类计数,并测定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结果表明,多次滴注的方式大鼠死亡率较低,并且每次滴注后能够苏醒的大鼠没有死亡发生;随着四川新康温石棉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增加,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肺脏器系数升高,肺大体出现水肿、肉芽肿、萎缩实质化,HE染色观察则表现为炎性细胞增多、肺泡结构遭到破坏以及出现纤维化;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巨噬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TP、LDH、ACP和AKP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综上所述,多次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可用于模拟温石棉慢性暴露的致病过程,四川新康温石棉可以通过破坏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屏障造成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3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益气复元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出益气复元汤的主要药物成分,通过GeneCard、OMIM、TTD数据库检索肺癌疾病靶点,使用软件Cytoscape 3.8.2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益气复元汤主要活性成分131种,潜在靶点273个,肺癌相关疾病靶点13215个,药物-疾病靶点256个。PPI网络显示主要靶点有雌激素受体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肿瘤相关蛋白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等。GO功能主要包括药物反应、细胞缺氧反应、细胞外空隙、细胞溶质、酶结合、药物结合、蛋白结合等。KEGG通路主要有信号转导、肿瘤及癌症的特定类型、病毒相关通路等。预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为益气复元汤治疗肺癌的主要靶点。结论:益气复元汤治疗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其主要作用成分可能为槲皮素,作用机制可能与信号转导、肿瘤及癌症的特定类型、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肺内小结节三维重建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常规扫描采用螺旋扫描“10mm/10mm/10mm”(即层厚/每螺旋-圈床进距离/重建间隔,Fov300-360mm,标准算法。53例肺内小结节和100例健康体检(包括平扫无阳性发现者)作三维重建(质量透视法-Volume Rendering),取-720HU为重建域下限。结果:阳性者53例中,单个结节47例(左肺21例,右肺26例),结节直径(0.5cm-3.0cm),比常规扫描更能检出结节边缘凹凸不平及肿瘤供血血管。2个结节2例均为良性(一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1例抗炎治疗后吸收痊愈)。双肺多发性结节4例(3例为转移瘤,一例为结核)。常规扫描无阳性发现者100例做三维重建,其中92例作健康体检者检出一个结节(0.5cm);8例有癌性病史患者(食道癌6例,肺癌2例),检出两例有结节。结论:胸部螺旋CT三维重建能提高病变检出率及肿块周边的特征改变,从而有助于肺部结节的诊断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防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骨髓抑制情况、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及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骨髓抑制发生率治疗组为57.14%(16/28),低于对照组的85.71%(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可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骨髓抑制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的能谱CT资料,选取动脉期扫描参数,行能谱数据分析。结果:肺鳞癌组、肺腺癌组、肺小细胞肺癌组、肺大细胞肺癌组的NIC分别为:0.07±0.03、0.12±0.06、0.05±0.03、0.05±0.02;钙含量(mg/mL)分别为9.59±5.29、5.83±3.84、2.65±1.47、4.08±1.55,水含量(mg/mL)分别为1060.63±34.87、1038.56±28.36、1040.88±17.83、1036.84±8.26;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7.87±0.27、8.01±0.31、7.73±0.32、7.90±0.46;40~80Kev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77±0.49、1.28±0.68、0.29±0.14、0.44±0.28。各组动脉期的NIC和钙(水)基含量、有效原子序数、40~80keV间的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鳞癌组、肺腺癌组、肺小细胞肺癌组、肺大细胞肺癌组的NIC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的水含量与肺腺癌组、肺小细胞肺癌组、肺大细胞肺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大细胞肺癌组及肺腺癌组与肺小细胞肺癌组之间钙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及肺腺癌组与肺小细胞肺癌组之间的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及肺腺癌组与肺小细胞肺癌组、大细胞肺癌组的40~80keV能谱衰减曲线斜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病灶的能谱CT特征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来源肺癌的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LYG)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部LYG病例的CT影像表现,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5例含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2例为1级,4例为2级,2例为3级;6例多发,其中1例为多发结节,4例以多发结节或肿块为主,伴有不同程度斑片影,1例为斑片影为主伴多发小结节;2例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3例下肺分布为主,3例上肺分布为主,2例上下肺都有分布,6例多发结节均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其中5例有胸膜下病灶分布。8例病灶结节或肿块边缘粗糙,周围均有晕征;4例平扫可见病灶中央较外周密度稍低;3例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1例病灶内见小空洞;5例行增强扫描病例均可见病灶边缘强化,中心平均强化值13.2Hu。5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或肿块,伴周围晕征以及边缘环形强化为肺部LYG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儿童肺部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 对高度怀疑肺部病变的儿童患者28例行常规及低剂量肺部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适用于儿童肺部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肺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清肺排毒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经气道滴注建立小鼠ALI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肺排毒汤0.3 ml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3 ml灌胃,每隔8 h进行1次,共连续给药3次。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检测肺湿/干质量(W/D) 比值,采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肺泡间隔变宽,肺泡萎缩,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肺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减轻,肺泡间隔厚度变小,充血水肿有所缓解。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肺组织W/D降低,1L-1β、TNF-α水平下降,1L-10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排毒汤可能通过调节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及肺水肿,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氡作为唯一具有放射性的惰性气体,其危害性被医学研究所证实。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表明,氡气及其放射性子体的吸入是除吸烟因素之外人类肺癌的第一大致病因子,全球不同国家中大概3%到15%的肺癌是由氡气辐射造成的,氡气与吸烟的协同效应还会使得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大增。此外,过量氡气吸入还能破坏人的神经系统,造成白细胞减少,导致血凝增加和高血糖症状。氡是U-238衰变而来,而花岗岩是U主要赋存岩石之一。花岗岩是大陆地壳主要成分,约占地壳体积的22%。花岗岩的成因在地质学界研究较多,但花岗岩与人类肺癌的关联却没有引起地质工作者足够多的关注;医学界对氡的危害了解较多,但对氡的来源和花岗岩的关系却知之甚少。本文致力于阐明花岗岩与氡气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为公众科普氡气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