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709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17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采用CT进行心脏成像是CT临床应用中最前沿的进展,心脏扫描中采用较低的螺距使得病人的辐照剂量较高,我们提出一种不同的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技术,使病人的辐照剂量减少了50%~89%.该方法的使能技术是64排CT的大容积覆盖范围(40㎜),相对于心脏的平均尺寸是120~140㎜,新的容积CT在3~4步就能够覆盖整个器官.伴随新的数据采集方式,我们也提出了对应的重建算法,克服了不完全投影采样的问题,还进行了广泛的模体和临床实验来阐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2.
基于波场延拓的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复杂构造地质体成像的最可靠方法,但存在着计算量大、对观测系统适应性差等缺点。面炮偏移是波动方程实现精确叠前成像的另一类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不存在偏移孔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控制照明方法,解决平面波在目标区域的能量补偿问题。本文采用面炮成像技术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通过对面炮震源下行波场的质量控制以及射线参数的个数和范围的选取,以达到最佳的成像效果。采用不同深度点上的控制照明技术,较大地提高了目标地层的成像精度。数据实验表明面炮成像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其成像精度与单平方根算子的共炮点道集偏移和双平方根算子的共中心点道集偏移相当,但在计算速度上要快得多,而且易于并行计算。  相似文献   
963.
用分布于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106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约2万多个长周期波形记录,挑选出沿10600条大圆路径传播的瑞利面波,采用频散分析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对中国及相邻地区地壳上地幔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层析成像。瑞利面波高分辨率速度成像表明,从上地壳到7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均为高速分布,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极低速分布。从100~25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自北向南显示出一条宽2500~4000km,长约8000km的巨型低速异常带。在深度300~400km的平面图上,速度差异幅度不大,塔里木—扬子地块仍然显示为高速分布。东西两部分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结构有着巨大的差异。西部主要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汇聚增厚区,东部则主要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地幔热物质上升)引起的岩石圈拉张减薄区。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汇聚,岩石圈板片以低角度下插到青藏高原之下,引起高原隆起和地壳增厚,西部地区成为岩石圈汇聚区。中生代中晚期东亚大陆东缘岩石圈解体,软流圈物质上涌,岩石圈减薄张裂,形成巨型低速带,并演化为东亚裂谷系。现今的西太平洋边缘海、沟弧盆体系是新生代中晚期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64.
这里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同位素密度扫描成像系统,在考古应用中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此方法在野外和现场文物埋藏情况的分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考古现场(金沙遗址)的实际应用发现,其分析结果清楚明了,探测深度可达0.5m~0.8m。  相似文献   
965.
讨论了SPOT5影像的成像模型和纠正方法,提出了成像模型和卫星参数约束条件联合解算的纠正方法,实现了某地区基于卫星参数约束条件的SPOT5影像的纠正。  相似文献   
966.
967.
钱知之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07-2023050007
利用卫星重力场数据和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三维密度结构成像,取得了东非大裂谷地壳和上地幔多个深度等效层上的密度扰动图像,为东非大裂谷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结果表明,东非大裂谷中段的西支裂谷与东支裂谷的幔源熔体同源,但是西支裂谷发育较不充分、形成较晚。东非大裂谷的动力学模式为熔流体上涌的树形分叉模式,其要点包括:① 低密度流体在软流圈大面积上涌;② 流体在岩石圈继续上涌,部分转化为基性岩浆岩,平面面积缩小;③ 进入地壳后上涌熔流体分叉成多支,平面总面积进一步缩小; ④ 熔流体上涌到上地壳后仅在裂谷带活动,反映为火山链和玄武岩带。  相似文献   
968.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几何处理是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后续处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大规模测绘应用的基础。本文根据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成像机理,基于距离多普勒模型,考虑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时斜视角与多普勒频率的关系,在影像纠正时,将斜视角作为一个变量处理来减小雷达成像时零多普勒误差的影响。试验证明,此种方法比将斜视角作为零处理时的纠正精度有明显提高。详细地分析了利用此方法进行几何纠正时控制点的个数和分布对纠正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9.
The objects of study are Triassic hypabyssal diamondiferous kimberlites with an age of 220-245 Ma, containing macrocrysts of unaltered olivine. The latter are close in the time of formation to the main stage of intrusion of the Siberian Trap Province (252 Ma), which lasted less than 1 Myr. A comparative high-precisio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Ti, Ca, Cr, and Al impurity patterns in about 1000 olivine macrocryst samples with a forsterite content Fo = (100Mg/(Mg + Fe)) of 78 to 93 ha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 of traps on the lithospheric composition.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diamonds from northern placers and Triassic kimberlites, 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thei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was performed.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submicron fluid inclusions in diamonds from northern placers and kimberlites has shown predominant hydrocarbons of a wide range of compositions and subordinate contents of N2, H2O, and CO2. These findings,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of subcalcic Cr-pyropes and diamonds found in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gritstones of the Kyutyungde graben,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luopka kimberlite field is promising for Paleozoic kimberlites.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diamonds and indicator minerals and U/Pb isotope dating of numerous detrital zircon samples from the basal horizon of the Carnian Stage (Upper Triassic) of the Bulkur sit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ena River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diamondiferous kimberlites within the northeastern Siberian Platform. The age of the probable primary diamond 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evaluated by an integrated U/Pb isotope dating of zircons, perovskites, and rutiles from the developed diamond placers and the basal horizon of the Carnian Stage.  相似文献   
970.
成像技术在矿区重力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力勘探中利用概率成像新方法处理数据,在东北某矿区实测重力剖面数据,在常规处理解释中遇到很多不确定性.而概率成像以及重力梯度概率成像的新方法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进行场分离的难点,去除干扰场的叠加.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处理解释矿区的重力异常,圈定异常地质体,为找矿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从而解决了复杂地区重力场的反演解释问题,对重力勘探工作中复杂地区重力异常的解释有很好的利用价值,能快速准确稳定地进行重力异常成像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