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01.
C. Gdaniec 《GeoJournal》2000,50(4):379-387
In a former industrial part of Barcelona, as in the de-industrialising neighbourhoods of many big cities, the ‘new’ economy and the ‘cultural’ economy have started to replace the ‘old’ economy, bringing new life into a declining district but also causing conflicts of land use, housing or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he lat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eneration and marketing policies of city governments, whereby the ‘new’ economy not only emerges from the old but the physical space of the old industrial quarter becomes the tool and setting in which the city can re-present itself and its success story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Through the increasing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hich are at the same time driving this transformation - an industry as such as well as business-aid in various sectors, cultural industries in particular - the city has acquired a second, virtual presence. The city exists and ‘lives’ on numerous websites. Those by city government and city organisations often have the express purpose of marketing and presenting the city, while those by (cultural) businesses and other organisations in the district add to the mosaic of the virtual city. As a result, the old industrial space continues to live and be productive, its economic value having changed largely into a cultural value. This coexistence of the real and the virtual, old and new, also meets with a conflict at certain junctures. There is the positive representation of plans and events on the city's website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undercurrent of protest and disenchantment among the local population who find themselves marginalised from the profits and success of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2.
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趋势。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创意产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跨越多个行业、渗透诸多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统计分类。企业组织上旱现小型化,空间分布上出现集聚化的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3.
Tuna fish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ies have brought both a r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ontact opportunities to coastal communities i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and a variety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main trends in the tuna industries of the region, examines the aspirations of coastal communities towards these industries, and traces actual experiences of their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204.
何则  杨宇  刘毅  金凤君 《地理研究》2020,39(2):337-353
国际与国内发展环境双重变革下,开发区“二次创业”乃至“三次创业”的呼声不断高涨。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分布、集聚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其转型升级发展。以国家级经济产业开发区为例,在系统梳理中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主导产业基础上,采用核密度分析法与Ripley's K函数可视化其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集聚状态;并面向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采用GWR方法探讨影响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布与集聚的主要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① 国家级经开区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产业空间集聚存在尺度分异与空间衰减特征。② 从产业组织来看,以单一/双要素密集的主导产业组织模式为主。③ 开发区自身条件对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的促进效果相对有限;城市对开发区产业集聚的支撑作用与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存在一定的反向联系;开发区参与全球化的深度,尤其是利用国际资本的能力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具有较强关联性。面向转型升级发展,开发区自身应持续改革,主动探索;同时要处理好两个“资本关系”,即开发区与所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与国际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5.
杨博飞  朱晟君 《地理研究》2020,39(10):2345-2360
基于对2004—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库中各城市制造业发展数据分析,从演化经济地理的视角出发讨论金融资本市场如何通过影响制造业的演化路径选择来影响制造业演化升级。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以银行为主的信贷融资市场和以投资机构为主的股权融资市场对于制造业演化路径选择的影响作用不同。整体来看,信贷融资市场主要通过强化制造业的路径依赖来促进制造业的演化升级,而股权融资市场的发展则强化了制造业通过路径突破实现演化升级的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地方制造业演化路径的选择不仅会受到本地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还会受到区域中心城市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对东、中、西部的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制造业演化路径选择受本地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更大。而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演化路径选择受到区域中心城市金融资本市场溢出效应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6.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零售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 西安市零售业呈“中心-外围”结构,以钟楼为中心连片集聚分布,在距离钟楼16 km范围内为零售业分布核心区,在阎良、高陵、临潼、鄠邑4个郊区呈“孤岛”状集聚。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业更倾向于在内城分布,而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业,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集中在租金低但交通方便的城市中心外围。集聚效应、人口分布与路网影响零售业的空间分布。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零售行业如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等在空间上集聚以接近消费者,分享消费市场和空间场地,而耐用品零售行业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销售业,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等倾向于自身集聚,以共享品牌效应。交通干线尤其是城市二级道路明显影响零售网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7.
春夏东亚大气环流年代际转折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多变量联合经验正交分解(MV-EOF)方法揭示了近30年(1979~2010年) 春季和夏季东亚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年代际转折及其与中国南方降水年代际季节反相变化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局地性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年代际转折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1)东亚大气环流春季第一模态和夏季第二模态在90年代中期都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折;(2)与春季大气环流第一模态和夏季大气环流第二模态年代际转折相对应的是中国南方降水明显的年代际季节反相变化,即春季降水年代际减少,夏季降水年代际增多;(3)春季青藏高原和夏季贝加尔湖地区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对东亚大气环流年代际转折有一定贡献,是造成中国南方降水年代际季节反相变化的直接原因;(4)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减弱,使得高原东南侧的西南风减弱,导致中国南方上空水汽输送不足,春季降水减少.夏季贝加尔湖大气热源偶极型分布由“南负北正”转变为“南正北负”,由此在贝湖上空激发高压异常,使得夏季雨带北进受阻而停滞南方,造成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208.
以河北石家庄市为例,运用企业问卷调查和重点企业访谈等方法,探讨京津冀地区次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缺陷.研究发现,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缺乏直接导致次中心城市难以依靠内力实现自主发展.由于不具备集群优势和要素价格优势,次中心城市成为中心城市产业扩散的"真空地带",因而缺乏足够的外力驱动.然而,次中心城市还要受到中心城市极化效应的影响,有限的高级要素资源大量外流.这种内外乏力的状况具有深厚的文化制度背景,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制度安排不仅降低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效率,还阻碍外部资源便捷通畅地进入.定向引进资本、推进制度创新、培养企业家精神以及扶持焦点企业等是未来改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9.
采用江苏和浙江制造业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探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江苏和浙江省的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存在显著挤出效应;而在浙江省,外资企业对国有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能够推动内资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进步,但同时加剧了市场竞争,可能挤出许多竞争力较弱的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技术以及资本实力较强,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并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保护,受外资企业的冲击相对较小,相反,能够从外资企业获得更多的正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210.
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07年28个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发现制度因素、能源结构、企业规模显著影响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产业的经济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越高、煤炭消费比重越低、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产业的能源强度。研究还发现,这几类因素对高耗能产业和低耗能产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高耗能产业,应着重提高经济开放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地理集聚度;对于低耗能产业,应努力降低国有化比重,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产业、提高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