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低纬高原上中尺度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邓崧  琚建华  吕俊梅 《高原气象》2002,21(4):414-420
在低纬高度上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中,积云参数化方案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而垂直加热廓线和增湿系数的方案设计是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中两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垂直加热廓线和增湿系数的角度设计了多种改进的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加热廓线采用位湿法,增湿系数采用指数型定义法的Kuo型改进方案较适合云南低纬高原上的中尺度数值模式;低纬高原上的增湿系数比我国东部沿海及一些平原地区要大;在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考虑低纬高原地形的影响,能进一步提高中尺度数值模式在低纬高原上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42.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模拟结果中 ,北半球高纬地区冬季海冰密集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 ,变化最显著区域位于格陵兰海 ,其次是巴伦支海 ,这些特征均与观测结果一致。对这个海冰气耦合模式在北半球海冰平均气候状况、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方面模拟能力的检验结果表明 ,当前的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进行长期变化趋势的模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3.
用非线性方法分析了1989年3月13日大磁暴发生时地磁场的各分量,研究了非线性物理过程,讨论了非线性特征及其与纬度和K指数变化的关系,并指出地磁场是一个具有低昆沌的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144.
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长期以来该项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和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结果指出:中纬度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冬季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强信号是冷空气强度;中纬度海洋强暖流区海气能量交换异常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型有重要影响;当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对大气同时异常多或异常少加热时,易形成夏季长江中下游偏旱或偏涝的环流形势。最后还提出,深入研究中纬度海气能量系统异常对大气环流影响及其物理机制,是今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结果将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5.
选择伊朗中部、南部及西北部地区的近20条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完整地层剖面,系统采集Soltanieh组、Barut组、Zaigun组、Lalun组及Mila组古地磁样品960件.经测试和对比获得结论:Soltanieh组记录的地磁极性带为反向,Barut组-Lalun组为正向,Mila组又为反向.此成果完全可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OS)1989年建立的全球地层极性柱中相应时代的极性带对比.计算得出5个地层组的古地磁南极位置.古地磁研究表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伊朗全境均属稳定地块,处于赤道南侧约16°的低纬度区.此期间似无大幅度转动和纬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利用我国琼中、广州、泉州三站1982-1983年地磁Z分量资料,对磁暴主相发展及恢复相初期的赤道电急流变化进行了研究。形态分析、周期叠加和相关分析均表明,不论在何地方时,对应环电流的发展有△Z的负扰(附加东向电急流);而Dst开始回升则有△Z的正扰(附加西向电急流)。该变化之大小可能受地方时的调制。方差分析、x2-分析等统计检验也认证了上述变化。文中还对△Z正、负扰与极区电急流及极尖区位置的高、低纬向移动进行了讨论。本文结果表明,分析扰日赤道电急流变化应区分磁暴的不同阶段,即区分电动耦合和动力耦合效应。今后应采用大范围台站网资料,进一步得出有关电流系的图象。  相似文献   
147.
“94·7"北京大暴雨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福  高树德 《气象》1995,21(10):24-26
1994年7月12-13日北京地区的大暴雨是西风槽、副热带高压及台风低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西风槽与台风低压的相互作用中,低空东南急流提供了充分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作用更加显。  相似文献   
148.
Introduc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local geomagnetic field would change during the pregnancy of an earthquake,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impedances of the crust medium.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and up to now a lot of work both in observation and theory of tectonomagnetism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much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Stacey, 1964; Johnston, 1978; QI, 1977; Rikitake et al, 1980; Shapiro and Ab-dullabekov, 1982…  相似文献   
149.
崔曼仪  周刚  张大弘  张世强 《冰川冻土》2022,44(6):1898-191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the occurrence time, frequency, intensity, and impact of snowmelt flood disasters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us, establishing a global snowmelt flood disaster databas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With the help of a web crawler, and based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 such as natural disaster databases, documents, books, government agency websites, and news media, this study collected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snowmelt floods and mixed floods and established standards for identifying snowmelt flood events and their disaster impact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different sources. Following the screening, sorting, fusion, and integration of snowmelt flood events, a global snowmelt flood disaster dataset containing 579 pieces of data with strong pertinence and reliability was construct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snowmelt flood disasters from 1900 to 2020 we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nowmelt flood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30° N and 60° N, with more mixed floods south of 50° N and more snowmelt floods north of 50° N. Spring was the period of highest incidence of snowmelt flood disasters, followed by winter, summer, and autumn, respectively. The snowmelt floods that occurred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were mainly at 40°~50° N, and the snowmelt floods that occurred in summer were mainly at 30°~40° N. Compared with the snowmelt floods, the mixed floods were more frequent and more destructive, and their frequency increased with climate warming. Th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isk prevention and loss assessment of global snowmelt flood disasters.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相似文献   
150.
冻融循环是影响寒区工程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年冻融频次(冻融循环的年累计量)是可以直接标定冻融循环对寒区工程和环境造成影响大小的物理量,对寒区环境下年冻融频次的调查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兴安岭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90—2017年地表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兴安岭地区各个站点的年冻融频次,并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上分析了年冻融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年冻融频次在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随着纬度增加逐渐增多,随着经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多,且均具有良好的线性趋势;年冻融频次在1990—2017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在2004年前后发生突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影响年冻融频次空间分布的3个因素中,经纬度影响较大,海拔影响相对较小;在时间上年冻融频次变化与东北地区NDVI变化情况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年冻融频次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关,且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