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526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206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刘东燕  郑志明  侯龙 《岩土力学》2010,31(Z1):23-27
通过自制的新型试验装置进行不同边界情况下的边坡模型变形破坏研究。探讨了边坡模型破坏开始时的坡角(破坏角)与边界条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破坏角会与模型厚度成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随着模型厚度超过一定值,边界条件造成的影响将趋于弱化,同时,运用数学手段定量地印证了这种关系形式。另外,还通过试验验证了相比于边界条件而言,破坏角的变化幅度会对模型材料的孔隙率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果,可对试验装置进行改进,并优化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42.
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5 12汶川地震由于其超常的地震动力,触发了数百处大型滑坡灾害。本文以遥感解译所获取的汶川地震区112处面积大于50000m2大型滑坡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结合代表性大型滑坡实例的现场调绘,对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大型滑坡分布除表现出与汶川地震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类似的分布规律之外,因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瞬间大幅度错动的直接地震动力引发的大型滑坡,其发育分布及滑动、运动方式还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效应: (1)距离效应:约80%的大型滑坡集中分布于发震断裂地表破裂带两侧5km的范围内,距离越远,滑坡分布数量越少; (2)锁固段效应: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发震断裂的交叉、错列、转换部位及NE段末端等5个集中区段。其中,红白-茶坪段是大型滑坡最为集中发育段,不仅滑坡数量多,而且规模大,汶川地震诱发的最大两处滑坡均分布于此段。其次为断裂NE段末端的南坝-东河口段,该段大型滑坡密集发育,东河口滑坡和窝前滑坡等大型滑坡均出露于此段; (3)上下盘效应:绝大多数(70%)大型滑坡都位于活动断裂的上盘,存在明显的上下盘效应; (4)方向效应:在与发震断裂带近于垂直的沟谷斜坡中,在地震波传播的背坡面一侧的滑坡发育密度明显大于迎坡面一侧,存在背坡面效应。同时,大型滑坡的滑动及运动方向还与各区段断层的错动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的青川境内,有相当数量的滑坡表现出向NE方向滑动和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3.
滑坡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方法和模型有很多,不同的学者又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改进,形成了不同的方法。究竟哪种方法更好,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方法的比较分析。论文应用基于专家经验值的二元统计法分析了四川平武高坪铺库区(约32 km2)高程、岩性、与居民点距离、与河流距离、坡度和坡向6种因素对滑坡灾害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滑坡易发性评价。  相似文献   
244.
四川内江-宜宾高速公路两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阐述两个典型工程滑坡特征及其防治对策、整治效果 ,从而提出工程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中应注意的地质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245.
三峡库区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以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类型为例 ,对三峡库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新开挖剖面的调查测绘 ,在许多地段发现了堆积与基岩之间的滑坡主滑带 ,说明了在该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成因具有复合性。它是构造和岩溶作用前提下形成的滑坡体、崩塌体、泥石流堆积体和岩溶坍陷堆积体。运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堆积体发育深度可达 40 m至 6 0 m ,通过面波测试可按波速将之划分为三层。最后 ,建立了松散堆积体形成演化的概念模型 ,并运用目前最新版本的离散元软件 (UDEC3.0 )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滑崩堆积体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该区的层状岩体在长江河流下切过程中 ,形成了区域性的卸荷松动 ,而在岩体下部形成压碎张裂带 ;地下水沿卸荷拉裂带渗入 ,并与压裂带贯通 ,形成了岩溶发育带 ,为滑坡、崩塌、塌陷等表生改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46.
江洎洧  项伟  唐辉明  曾斌  黄玲 《岩土力学》2010,31(3):805-810
滑坡灾害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和随机性,应作非线性动态系统考虑。利用传递系数法,反演出极限蓄水位时大沟湾滑坡在不同安全系数下临界状态的剪切强度参数关系,对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由统计方法得到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生成随机剪切参数。假设Mohr-Coulomb准则在滑坡体自重应力范围内服从线性分布,由试验参数在? -? 坐标内的分布曲线,结合天然状况下滑坡体正应力范围得到c-? 包络多边形,由此考虑剪切参数相关性,筛选出有效的随机剪切参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统计有效样本与反演得到的不同安全系数条件下极限平衡c-? 关系曲线的位置分布关系,得到不同安全系数滑坡的破坏概率。对极限蓄水位条件洞坪水库大沟湾滑坡稳定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滑坡届时处于极高风险状态,稳定性很差。结合蓄水过程中两次对滑坡体实地考察得到的滑坡体变形特征表明,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47.
四川省康定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及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县域内地势险峻,地形切割强烈,地层与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加之降水充沛,致使山地灾害十分发育,其中滑坡灾害占山地灾害的38.32%。通过搜集资料及现场调查,概述了该县县域内滑坡灾害的分布;从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及灾害规模等3方面统计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发育现状;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条件,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8.
滑坡灾害预报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基于现代反演理论,建立了滑坡灾害预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可预报时间尺度的确定方法及稳定性判断准则。通过实例分析表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9.
京沈高速公路迁-滦连线龙山滑坡成因机理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龙山滑坡层状滑体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采用Sarma法和直线滑面型边坡分析法对各个滑块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准确。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0.
Of the recognized nonsteady-sta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lope stability, probably most critical in many field situations is the character of precipitation and infiltration activity. A groundwater response model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recipitation records can provide a historical catalog of estimated maximum groundwater levels in a particular study area. An extreme-valu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is catalog is linked with geotechnic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to provide a landslide hazard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probability of slope failure within a given time. This modeling approach can provide meaningful input to risk assessments for landslide mitigation programs and to decision analyses and cost-benefit studies important for land-use plann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Emerging Concepts, MGUS 87 Conference,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13–15 April 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