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4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1025篇
测绘学   1832篇
大气科学   494篇
地球物理   673篇
地质学   2698篇
海洋学   273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966篇
自然地理   360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近些年来,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研究已成为生态学以及生态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祁连山被称为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景电灌区兴建以来从祁连山移出了大量农牧民。那么,景电灌区移民对祁连山植被恢复的生态价值如何呢?以景电灌区移民涉及到的祁连山东端景泰、古浪、天祝3县山区为研究区,用价值工程方法对从祁连山区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的生态价值做了分析,并与模型因子当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价值为37.458 1×108元。其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价值为37.438 6×108元,退牧后草场植被盖度增加的生态价值为194.79×104元。计算结果为用COSTANZA和谢高地模型因子当量法计算得的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服务价值40.054 0×108元的93.52%。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价值为景电工程年总成本1.45×108元的...  相似文献   
172.
173.
姜召恩  江泳 《山东地质》2013,(10):142-145
2009年以来,费县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与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比较困难、项目资金投入大、拆迁难度大、项目权属调整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合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4.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多,该文主要利用RS技术快速获取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PS技术获取动态监测数据,利用GIS的可视化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整合建立全省整治项目数据库,依托于省国土资源内网,遵循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立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耕地保护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网上运行和全程监管机制,构建全省统一的耕地保护动态监管网络体系,实现了对耕地保护的动态监管,为耕地的"先补后占,占补平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5.
标准农田规划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部分地区耕地的质与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在平衡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增长的基础上对其做出科学规划,而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该规划的编制。基于对标准农田规划过程的分析,将模型的概念框架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①构建标准农田资源评价模型:利用群体层次分析法和土地适应性评价模型评估标准农田资源;②构建标准农田规划备选方案生成模型:采用0 ̄1整数规划模型生成若干标准农田规划备选方案;③构建标准农田最优规划方案决策模型,采用非确定型决策模型辅助评价选取最优规划方案。文章对概念模型的规范化过程进行详细探讨,最后以浙江省桐庐县石阜镇为实验区,对模型进行实现和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6.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洛杉矶县住房供应规划中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整治与我国县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农村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整治在目的、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确定、公共参与、与总体规划关系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我国目前县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7.
In recent years, physical geography in Mexico has contributed to the enterpris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by integrating with fields of study closely related to top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scipline to environmental public policy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ecologic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terms of applications, physical geography appears to have reached a stage of maturity in Mexico. However, it must offer a stronger leadership in areas such as ecoregional analysis (in an integrated fashion, and not only from the biological‐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regional vulnerability to global change processe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exists for scientists and decision makers to develop a common agenda.  相似文献   
178.
模糊数学方法在中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30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论文进行检索与分类统计,以常用模糊数学方法为主线进行应用进展分析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论文分布在几十种期刊上,论文作者比较分散;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相对较多,分别占检索论文总数的46%和26%。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模糊数学方法将在土地资源评价、分类、规划、决策、预测和控制问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在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应注意合理描述模糊概念、注重多种方法并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9.
利用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198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演进态势及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并分不同时段测算各省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动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1985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都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东三省城镇化水平稳定上升但活力不足,西北多省份上升中波动较大,西南地区水平偏低。(2)全国耕地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减少,后期多省份有所增加,但京、津、沪、苏、粤等地的耕地面积一直在以一定的速率减少。(3)全国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关系的协调度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较多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0.
Land cover change affects surface radiation budget and energy balance by chang- ing surface albedo and further impacts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In this article,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satellite produc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surface albedo change caused by land cover change during 1990-2010. In addition, the annual-scale radiative forcing caused by surface albedo changes in China's 50 ecological regions were calculated to reveal the biophysical mechanisms of land cover change affecting climate change at regional scal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tional land cover changes were mainly caused by land reclamation,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past 20 years, which were almost induc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Grassland and forest area decreased by 0.60% and 0.11%, respectively. The area of urban and farmland increased by 0.60% and 0.19%, respectively. The mean radiative forcing caused by land cover changes during 1990-2010 was 0.062 W/m2 in China, indicating a warming climate effect. However,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radiative forcing was huge among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Farmland conversing 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main type of land cover change for the urban and suburba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region in Beijing-Tianjin-Tangshan region, caused an albedo reduction by 0.00456 and a maximum positive radiative forcing of 0.863 WIm2, which was presented as warming climate effects. Grassland and forest conversing to farmland, the main type of land cover change for the temperate humid agricultural and wetland ecological region in Sanjiang Plain, caused an albedo increase by 0.00152 and a maximum negative radiative forcing of 0.184 W/m2, implying cooling climat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