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2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980篇
测绘学   1801篇
大气科学   487篇
地球物理   663篇
地质学   2574篇
海洋学   246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966篇
自然地理   360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设置的Voronoi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国家建设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要求,以济南市地价监测点的布设为数据基础,分析了利用一般方法布设地价监测点存在的问题,试验了利用Voronoi方法对其进行优化的算法思路,利用Voronoi方法对城市地价监测点布设的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2.
青藏及邻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万明 《地震地质》2003,25(Z1):51-61
青藏高原是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演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该区火山活动受中 -新生代以来高原深部地球物理 -化学反应的控制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形式和结果。本区既有富钾质的 (主导 ) ,也有富钠质的火山岩 (次要 ) ;既有喷发熔岩流 (主导 ) ,也有一些浅源上侵的次火山岩体 ;火山活动发育在古近纪、新近纪与第四纪 ,而最强烈的发生在中新世期间。本区钠质和钾质两类火山岩在形成环境和时代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者一般发育在古新世—始新世 (6 0~ 4 0MaBP) ,而后者主要形成在渐新世—中新世 (30~ 10MaBP) ;存在着钠质—钾质—酸性次火山岩的演化过程 ;大体上可划分为西羌塘、北羌塘、可可西里、中昆仑、西昆仑等 5个火山岩省。本文对比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甘肃礼县和云南三岩区 (金沙江北段、腾冲和滇东南地区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大量的证据表明 ,这些火山岩形成在原始地幔、或“壳 -幔过渡带”或陆壳基底等源区。在实际考察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岩石圈的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高原隆升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3.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124.
鄂豫皖交界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与中强地震复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鄂豫皖交界地区位于东大别山西部,历史中强地震(M≥43/4)主要发生在土地岭-落儿岭及商城-麻城断裂带上,且“互动”和“连动”的特征较为显著。根据这一特征,在研究东大别山区域地质、地壳结构、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可将鄂豫皖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作为秦岭-大别山活动地块中的次级地块的整体活动来看待。该区历史地震活动整体表现为丛集特征,而主要发震断层(土地岭-落儿岭断裂)的历史地震活动则具有相对较好的准周期性。地震复发周期研究提示,该地块近期发生M≥5.0左右地震的危险性较大,而霍山-六安地区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5.
126.
张耀存  钱永甫 《气象科学》1997,17(2):125-130
本文首先改进了陆地下垫面特征非均一性的次网格尺度参数化方法,然后利用三维地气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设计一系列值试验,研究了下垫面特征改变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陆地表面特征变化对我国苏南附近地区夏季温度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地下垫面特征非均一作用的次网格尺度参数化方法对于改进数值模拟结果的质量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7.
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继生  陈涛 《地理科学》1997,17(3):224-230
从自组织系统思想出发,提出了人地关系的基本特性,通过逻辑斯蒂听数学变换,分析了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混沌特性,进而讨论了人地关系的分形性质。基于混 过程与分形结构的因果关系,指出: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人文分形景观乃是人地非线性关系的混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28.
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区位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杜德斌  徐建刚 《地理学报》1997,52(5):403-411
本文采用GIS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土地批租地块为样本,分析上海市地价与城市区位因子的线性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路,市中心和淮海路是影响上海市寺价空间差异的主要区位因子,外滩,次级商业中心和交通结节点对地价的影响很小,表明上海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向心性。  相似文献   
129.
I.LandDegradationDistributionandItsCharacteristicsThefarmingpastoraltransitionalregioninsemiaridlandofnorthernChinaisthemosttypicalregionoflanddegradation,andalsotheregionwithextensivelydevelopingsandydesertification.TheextentisfromHorqinSandyLandinth…  相似文献   
130.
Invertebrate colonization of lakes following the uplift of land from the sea was studied in four lakes, currently situated between 39 and 24 m a.s.l., on the central Norwegian coast. The lak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ea between 9500 and 7700 years B.P. Animal and algal remains picked from core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first colonizers preserved as fossils were usually members of the Chironomidae, Daphnidae/Chydoridae, Acarina, Porifera (Ephydatia mülleri and Spongilla lacustris), Bryozoa (Cristatella mucedo and Plumatella spp.) and Charophyta (Chara sp.). Of the chironomids, the genus Chironomus was present in the oldest lacustrine layers of all four lakes, but other genera recorded at the marine/lacustrine boundary were Dicrotendipes, Procladius (?), Einfeldia, Microtendipes, and Glyptotendipes. Remains of the caddis fly family Limnephilidae were also present in the earliest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Kvennavatnet and Kvernavatnet. The oldest invertebrate fauna is typical for mesotrophic lakes. However, chironomids and mites have been present in this area from at least about 10?500 years B.P. A diverse chironomid community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300 and 800 years after isolation from the sea at Kvernavatnet on the island of Hitra, while only between 80 and 120 years passed before a comparably diverse community developed at Kvennavatnet on the mainland coast. A similar development of the invertebrate fauna occurred in Kvennavatnet, Kvernavatnet and Storkuvatnet. However, Litjvatnet deviates greatly from the ‘normal’ pattern because a tsunami disturbed the bottom sediments and fauna. The tsunami, a gigantic sea wave, was caused by a submarine slide from the Norwegian continental slope. It reached Litjvatnet, today located 24 m a.s.l., but was not traced in Storkuvatnet at 30 m a.s.l. This event happened about 7200 years 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