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1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3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篇 |
大气科学 | 74篇 |
地球物理 | 797篇 |
地质学 | 1624篇 |
海洋学 | 186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15篇 |
自然地理 | 8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汉源县大渡河“8.6”崩塌堵河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08-06四川省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发生大型崩塌,90余万m~3崩塌体直接冲进大渡河,形成40 m高的堰塞坝,阻断大渡河,形成库容达6 000×10~4 m~3堰塞湖,导致2人死亡,29人失踪和重大财产损失.以现场调查与观测为基础,分析灾害发育条件和成灾过程,认为高陡边坡次级断裂造成的岩体破裂是崩塌发育的基础条件,"5.12"汶川大地震、强降雨及道路工程建设造成的边坡失稳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崩塌堵河灾害的成灾特点,提出加强山区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评价、预防、预警,科学设计、施工减少陡坡开挖,采取果断措施处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险情、灾情,及时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减少灾害损失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2.
43.
通过对西藏藏北高原多格错仁盐湖湖岸3101cm高度剖面进行地形地貌、地层沉积特征、矿物学特征及粒度、频率磁化率等气候环境变化指标的分析研究发现,整个剖面反映出大致6个较大的气候变化过程:233. 3kaBP~223. 5kaBP气候波动较大,总体趋势气候趋于干冷,期间出现过两次较温暖气候,之后气候逐渐变冷;在223. 5kaBP~213. 6kaBP总体变化为气温大幅度上升,但在期间有一次较大的相对冷干过程;213. 6kaBP~170kaBP之间总体变化气候趋于变冷,中间有2次明显的气候变暖湿过程及两次冷干过程;170kaBP~117. 1kaBP气候转为明显湿热;117. 1kaBP~75. 6kaBP气候变化趋势明显降低;75. 6kaBP~56. 7kaBP气候又明显上升达到湿热状态。以上气候波动规律与极地冰芯记录及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波动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本盐湖区与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区的CH0310钻孔及青海湖南岸二郎剑阶地的 QH 86钻孔所揭示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分析对比,发现西藏羌北的多格错仁盐湖区与青海的察尔汗盐湖区及青海湖湖区在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存在极好的可比性,说明青藏高原的气候演化在中晚更新世以来基本具有一致性,在时间上的微小超前与滞后具有区域上的细微变化,说明气候变迁在不同的区域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4.
构造沉降是控制近代洞庭湖演变的关键因素吗?——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研究近代洞庭湖演变趋势为主要内容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系列研究成果进行评论 ,认为采用“假设 -演绎法”研究洞庭湖演变得出的结论 ,依然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并不可靠。文中还对该系列成果提出的“构造沉降是控制洞庭湖演变的关键因素”的论点和一些所谓的“构造沉降”表现及其计算数据提出质疑 ,认为近代洞庭湖的演变不是由内动力“构造沉降”控制 ,而是主要受入湖水沙条件变化、人工围垦湖滩和湖面———基面上升等外动力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 ,工程化研究是重要环节。该文从工程化研究的含义入手 ,就熟悉的工作举例总结和分析了以往工程化研究的概况 ,并再次提出了组建国家盐湖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
太湖微气候条件及局地热环境的研究对于太湖周边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大气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准确模拟太湖湖-气交换,将CLM4-LISSS浅水湖泊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耦合进入WRF中的Noah陆面过程模型。采用太湖湖上平台及岸边陆上测站观测的数据,评估了CLM4-LISSS浅水湖泊过程方案对太湖区域近地层气象条件的模拟性能。并基于耦合模型模拟研究了太湖对周边城市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CLM4-LISSS湖泊陆面过程方案模拟的湖表面温度能反映真实温度的变化趋势。两种陆面过程方案在2 m气温的模拟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CLM4-LISSS与Noah方案计算所得湖上2 m气温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7和2.22℃,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4;模拟10 m风速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3和2.78 m/s,平均相关系数为0.72和0.68。太湖对周边城市热环境存在明显的影响。8月太湖对周边地区15时(北京时)近地层平均降温0.5-0.7℃,影响范围达60 km。06时太湖导致周边近地层平均升温达0.7-1℃,影响范围达50 km。湖风带来的冷空气抑制了城市热岛的垂直运动,在高温天气下使得苏州、无锡和常州城市地区昼间边界层下降高度可达300、400和100 m。无锡地区边界层内气温最高降幅可达0.5-0.7℃。通过选取无锡地区2015年8月28日高温小风天气作为背景条件,分析该地区湖风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湖风能够破坏无锡地区的热岛环流结构,改变近地面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抑制城市热岛的垂直发展,并影响至整个无锡地区。局地热力环流的变化对于局地气候以及污染物质的输送与扩散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准确的湖泊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于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模拟,以及气候模拟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缘冰体,其物质收支和稳定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重要的影响。冰雷达,或称无线电回波探测,是冰川学家调查南极冰盖冰下特征的主要方法。在过去的50年里,冰雷达被广泛用于测量冰盖厚度、内部构造和冰下地貌,这些参数是计算冰盖体积和物质平衡、重建过去冰雪积累和消融率以及冰盖动力和沉积过程的基础。现在,冰雷达测量覆盖了南极绝大部分区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南极冰盖和全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首先,简要介绍了冰雷达及其技术发展,然后着重评述了冰雷达在探测研究南极冰盖厚度和冰下地形、内部反射层、冰下湖和冰下水系、冰床粗糙度以及冰晶组构上的进展。最后,对未来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我国的现状。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48.
The silica-scaled chrysophytes are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in paleolimnological studies of lake acidification.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distribution of scaled chrysophyte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a calibration set of lakes from the Adirondack Park and from northern New England. With the exception of two taxa, species distributions with respect to pH are similar in the two regions. The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rysophytes is then compared in five Adirondack and three New England lakes. All the presently acid lakes indicate recent lake acidification, with more acid tolerant chrysophytes increasing in relative frequency in the recent sediments. Because the timing of these species changes is unrelated to any watershed disturbances that may have occurred in the lakes' catchments,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acids is believed responsible for these recent pH changes.This is the seventh of a series of papers to be published by this journal which is a contribution of the Paleo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Recent Lake Acidification (PIRLA) project. Drs. D. F. Charles and D. R. Whitehead are guest editors for this series. 相似文献
49.
西昆仑山新生代隆升变形过程对于中亚的地貌与水系演化、资源和能源矿产分布、气候及环境变迁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西昆仑山新生代初始隆升与变形的时间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分别为古新世、中—晚始新世、渐新世末期—中新世早期。本文通过对塔西南地区地层学、沉积学、物源分析和热年代学的研究综述,详细讨论了西昆仑山古新世、中—晚始新世隆升变形的时间、证据、解释和争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西昆仑山在古新世发生了隆升变形,中—晚始新世是新生代变形中的一个加速节点。这两期隆升变形分别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断离的远程响应,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碰撞拼贴与持续挤压的过程。 相似文献
50.
A137Cs-balance for the catchment of the River Öre in central northern Sweden which received about 30 kBq m–2 of radiocesium from the Chernobyl accident was calculated for the period 1986–1991. Altogether, slightly less than 10% of the total deposition in the catchment was estimated to be exported from the terrestrial part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More than 90% of this loss is transported with the River Öre to the outer sea of the Gulf of Bothnia. The retention in Lake Örträsket which is the only lake along the river course and the Öre Estuary outside the river mouth was thus slightly less than 10%. Nearly all of the radiocesium deposited in the lake is permanently retained in the sediments and successively covered with less radioactive sediment. A considerable export of radiocesium from the estuary to the outer sea takes place due to resuspension and subsequent transport by wind and wave generated curr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