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5篇
  免费   684篇
  国内免费   1467篇
测绘学   207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715篇
地质学   3172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63篇
自然地理   119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岩溶地区地下发育着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管道,地下水流状态既有层流也有紊流,而紊流是溶洞管道形成的重要条件。紊流的形成受到岩石初始裂隙的影响,初始裂隙的张开度、分布、走向、迹长、密度等因素都影响着裂隙发育过程中水流状态的变化。通过对不同统计特征的初始裂隙网络进行水流和溶蚀的数值模拟发现,以张开度标准差反映的裂隙网络非均匀性越强,模拟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主要裂隙的存在使裂隙网络的非均性增强,主要裂隙与水力梯度总方向的角度越小,紊流出现的时间就越早;当裂隙平均迹长过小时会导致裂隙连通性较差,影响裂隙水流和溶蚀作用;裂隙密度,尤其是主要裂隙密度,对岩溶发育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次要裂隙,如果主要裂隙密度偏小,紊流形成时间会大大增加,甚至很难形成紊流。当初始裂隙张开度小于0.001 cm,增大水力梯度仍没有紊流发生,岩溶几乎不发育。  相似文献   
182.
塘坝子-葛仙山景点,地处举世瞩目的龙门山推覆-滑覆构造带上,已成为拟建中的“龙门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和溶洞景观,是成都旅游区和彭县景区内宝贵的旅游景观配套资源,除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外,亦是离成都市区较近较理想的人防各战疏散基地,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对该景点的尽早开发,还可缓解邻区旅游热点的人满之患。  相似文献   
183.
倪欢  牛晓楠  李云峰  郝娇娇 《地质通报》2021,40(10):1656-1663
遥感作为一种可以快速、大范围获取地表覆盖信息的技术手段,为复杂的自然资源调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针对山体确界问题,以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支撑,采用非监督的统计学习方法,为山体特征建模。然后,采用DBSCAN算法和边缘检测思想,识别山体区域,并提取山体边界。该方法不依赖于人工标记真值,实现了山体边界的全自动识别。实验采用安庆市Landsat 8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有效识别了安庆市境内的山体,并提取山体边界。通过定性和定量化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证明了遥感技术和统计学习理论在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潜力。该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安庆市明确山体范围,界定山体的完整性与山体保护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4.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185.
NULL 《水文》2015,35(5):41-45
娘子关泉水作为阳泉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受特定地质结构与人为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水质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部分组分含量目前已处于超标或临界超标状态。在分析泉域岩溶水系统地质结构基础上,通过泉域内各主要河流渗漏量实测与水化学测定,采用物理混合方法评价河流渗漏途径对娘子关泉水水质的污染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6.
微生物岩储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塔中北坡微生物岩样品的岩芯以及铸体薄片的观察,发现研究区域的微生物岩储层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对其进行全直径孔渗性检测发现,微生物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储集物性.通过对微生物岩的形成机制及特点的分析,结合应力敏感实验和成像测井资料,总结出微生物岩储集空间发育的优势因素.原生白云石的生成可以促进方解石的溶解,而塔中北坡微生物岩发生早成岩岩溶作用,部分地区叠加晚期深成热液改造,提高了储集物性;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不仅可以在埋藏成岩阶段生成有机酸造成溶蚀,还能够降低微生物岩的极限强度从而容易在构造作用下发生断裂形成裂缝,因此塔中北坡微生物岩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作用为主.通过岩石压缩系数的测定,得出微生物岩的抗压实能力一般,但藻屑骨架对藻孔的保护有利,抗压实能力最强的是受到热液作用而硅化的微生物岩,其次是白云石化微生物岩.  相似文献   
187.
重庆酉阳伏羲洞不仅发育有洁白无瑕似千秋田的“边石坝”、酷似人脚的“仙人脚”、神似清朝将领佩戴的“将军帽”等独特的景观,而且洞穴规模宏伟、形态险峻秀美,洞宽多在10~20m,高多在20~35m,其中的“伏羲大厅”直径达130m,高达85m;龙宫石瀑布高43m,宽93m;擎天石柱高26m,直径3.5m;地下河川流不息,池水觥筹交错。为了充分发挥伏羲洞景观资源优势,促进酉阳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酉阳伏羲洞景观资源特色、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神秘”特色、强化科普性与趣味性,以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生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开发规划理念。与此同时,还认为灯光配套对突出伏羲洞“神秘”特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布光上,对峡谷洞壁形态可采用白、蓝、浅绿、青等不同色调来分层次展示;对地下河宜用淡绿色光表现;对流石、钟乳石等景观可采用冷、暖光相结合;对于伏羲大厅鳞次栉比的岩层纹理可采用白光处理。   相似文献   
188.
聚焦旅游视域下的中国边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中国边疆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多样化手段之一。领土边疆与文化边疆叠合、边疆开发与旅游发展过程耦合,是中国边疆旅游的最大特色,由此带来更加复杂的空间、时间场域,为中国旅游地理学者提供了宏阔的研究视域。作为有潜力的冷点研究,边疆旅游是旅游地理学结合中国现实的新增长点,在第三次边疆研究热潮中旅游学者应有所作为。在综述中西边疆旅游文献基础上,力图通过内涵与外延界定破解中国边疆旅游之题,提出狭义边疆旅游由县域边境旅游和海岛旅游组成,广义边疆旅游为黑河—腾冲一线以西的民族旅游。边疆开发与旅游发展耦合过程、旅游发展引发的边疆人口迁移、对边疆旅游需求的理解与供给管理、海岛可持续旅游开发等是当下边疆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边疆旅游概念界定与研究主题明晰有利于开拓符合中国地理、文化特征的可持续旅游研究。  相似文献   
189.
石漠化给区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国家自实施生态治理工程以来,区域石漠化得到一定改善。为探讨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石漠化格局变化,研究以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域广南县为例,以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得石漠化空间分布数据,运用时间变化度、转移矩阵和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广南县石漠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广南县石漠化类型仍以重度石漠化为主,但是石漠化面积总体在不断减少。灌木林地和未利用地石漠化面积最大,其中灌木林地以潜在石漠化为主,未利用地以重度石漠化为主,是石漠化重点治理的用地类型。2000-2010年石漠化转移方向是向无石漠化和相邻等级石漠化转移,2010-2018年主要向低等级石漠化转移;(2)空间分布上,广南县喀斯特区域石漠化南多北少,呈现南重北轻的分布格局,沿篆角乡—黑支果乡—南屏镇南部—八宝镇西南部一线、珠琳镇和五珠乡相邻区域、珠街镇和曙光乡的相邻区域是石漠化集中分布区;(3)19年间,广南县喀斯特南部区域的石漠化大面积改善,而中部及北部区域的石漠化不断恶化。整体而言,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喀斯特区域的石漠化状况,使广南县石漠化总面积减少了288.98km2。  相似文献   
190.
在各级水利与自然资源部门地下水监测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背景下,针对日益凸显的原有监测系统中存在的监测井布局不合理问题以及岩溶含水系统具有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征,选取徐州市丁楼-茅村和七里沟2个典型水源地,分别采用互信息-距离(T-D)和最大信息最小冗余(MIMR)模型对研究区监测网信息冗余性和最优监测井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丁楼-茅村水源地水位监测数据离散程度、信息熵、信息传递量和信息衰减速率均大于七里沟水源地,2个水源地在ε取10-1时的水位信息有效传递距离分别为4.7,4.8 km,指示出两地相似的岩溶发育程度和水力传导性能。通过对比监测井控制范围的实际值和理论值发现2个水源地监测井之间均存在信息冗余。现有监测条件下,丁楼-茅村水源地最优监测井数为6眼,最优监测井组合为D1-D2-D4-D5-D7-D9;七里沟水源地最优监测井数量为5眼,最优组合为Q1-Q3-Q4-Q5-Q7。将优化结果与原监测网相比,2个水源地监测井数量均减少3眼,分别能提供原监测网信息总量的98.5%,94.9%,监测网控制范围分别下降0.4%,1.2%,信息冗余量分别减少4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