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8篇 |
免费 | 892篇 |
国内免费 | 9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7篇 |
大气科学 | 819篇 |
地球物理 | 567篇 |
地质学 | 2323篇 |
海洋学 | 406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230篇 |
自然地理 | 7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202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63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268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51.
湛江港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年01月(冬季)和2013年06月(夏季)的调查数据对湛江港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铜、锌、铅、镉、砷和汞)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呈现岸边海域高于深海海域,东海岛北面海域高于东面海域;对比冬季和夏季的调查结果,调查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夏季高于冬季。用单项污染指数对海水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冬、夏两季海水中的Pb污染较明显,Cu和Zn轻度污染,其余元素(Cd,As和Hg)均未超过相应的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夏季重金属污染指数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采用瑞典科学家H覿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生态危害程度HgAsCdPbCuZn。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可达性分析方法,探讨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给邻近地区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征。以2005-2009年江苏省各市新建高速公路为例,通过GIS 空间分析模型、经济潜力指数及情景分析法,得到江苏各市新建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带来的经济潜力收益值,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平均溢出效应模型得到区际可达性溢出矩阵,结合各地交通投资与溢出效应货币化模型将区际溢出矩阵货币化,得到区际交通投资矩阵来重新分配各市交通投资成本,以此表示交通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可达性溢出效应传递基本上随着到新建高速公路距离增加而衰减,然而各市新建高速公路在邻近地区产生非均衡性的溢出效应,新建高速公路方向、区位以及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影响了溢出效应强度分布。中间地区交通建设更有助于推动边缘地区可达性水平提高,其交通投资溢出效应普遍比边缘地区规模大,溢出投资占实际投资比重高,区域边缘地区多数为溢出效应的输入地区。 相似文献
153.
基于产业空间聚集分布情况探寻城市结构特征,是当前大都市区实证研究中的聚焦点所在,但由于方法论的限制而无法真正揭示产业地理集聚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基于已有研究基础,试图通过完善潜力模型、设置距离参数、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实现对产业地理集聚测度方法论的完善与发展,并选取极具代表性大都市区核心城市——沈阳市为样本单元,以2008年的经济普查部门企业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沈阳市部门企业之间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中心产业属于地方化经济外,其余的均为企业关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产业依附于制造业呈临街抑或隔街集聚,而与公共管理和组织产业之间同街道集聚;支配主角之间,存在中心CBD主宰制造业的布局,而制造业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中心的布局;企业地理集聚形成的城市结构依然是一个明显的“单中心圈层”结构,没有表现出“去中心化”抑或多极化或分散化演变趋势。研究成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侧面说明该模式对揭示城市产业地理集聚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内蒙古地区近46 a降水和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度在气温突变前后的倾向率和差值变化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干湿环境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在气温突变前“东增西减”,突变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46 a降水倾向率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东部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大部地区;潜在蒸散量在气温突变前呈减少趋势,突变后有增加趋势,突变后潜在蒸散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内蒙古46 a潜在蒸散量倾向率大部地区偏小,偏大区域仅存在于中东部偏北地区,气温突变后全区大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大兴安岭西麓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地区突变后湿润度增加明显,暖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内蒙古东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盟草原区有暖干化趋势,上述草原区存在潜在退化风险。 相似文献
155.
利用1960—2018年锡林河流域周边1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气象站多年潜在蒸散发量及相对湿润度指数。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了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地表干湿状况多年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潜在蒸散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各气象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着重讨论了锡林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周期变化及其与相对湿润度指数、各气象要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流域近59 a潜在蒸散发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存在显著增加—减小交替的多尺度时频变化特征和多主周期变化规律;各气象要素中潜在蒸散发对温度的响应较大,平均风速次之;平均相对湿度受到潜在蒸散发的影响较大,降水次之。整个流域环境有不显著的变湿润趋势。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引入地质灾害潜势度,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统计模型解决了雨量判据法不能明确表达地质环境条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潜势度计算、大气降雨变量设计、预警方程优化3方面的改进方法。为提高潜势度计算的准确性,增加了基于卡方检验的地质环境因子独立性判别步骤;对地质环境因子确信程度初始值和权值计算中确信程度变化量初始值设置进行了规定;并将预警模型中累计雨量修正为更为合理的有效累计雨量。在现有的预警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联合概率分析的预警方程,避免了其与基本地质认识和物理规律存在一定距离、方程系数的意义不明确的局限。以2009年7月2日发布的24 h雨量预报为例,计算结果表明:虽然预报区域面积从101 008 km2减小到27 553 km2,但是地质灾害点落入预报区的比例从44%增加到62%。这说明通过改进的预警模型理论上更加严密,空间准确率有所提高,空报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7.
The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quasi-geostrophic potential vorticity equation is reduced to a linear form in the stream function in spherical coordinates for the permanent wave solutions consisting of zonal wavenumbers from 0 to n and rn vertical components with a given degree n. This equation is solved by treating the coefficient of the Coriolis parameter square in the equation as the eigenvalue both for sinusoidal and hyperbolic variations in vertical dire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se solutions can represent the observed long term flow patterns at the surface and aloft over the globe closely. In addition, the sinusoidal vertical solutions with large eigenvalue G are trapped in low latitude, and the scales of these trapped modes are longer than 10 deg. lat. even for the top layer of the ocean and hence they are much larger than that given by the equatorial β-plane solutions. Therefore such baroclinic disturb-ances in the ocean can easily interact with those in the atmosphere.Solutions of the shallow water potential vorticity equation are tre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but with the effective depth H = RT / g taken as limited within a small range for the atmosphere.The propagation of the flow energy of the wave packet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one degree is found to be along the great circle around the globe both for barotropic and for baroclinic flows in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58.
159.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a new index is defined by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for this monsoon.Variation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over 60 years are analyzed using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SA) data from 1948 to 2007.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index can well reflect the seasonal,interannual,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new index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a shows that in high-index years,the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and more rain falls in eastern North China,southwestern China,and along the coast of South China and less rain falls in the Yangtze-Huaihe R.basin.In low-index years,the opposite occurs.Lastly,the new index is compared with four established monsoon indices.The new index is found to have an advantage in representing summer rainfall in the Yangtze-Huaihe R.basin.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