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1.
周平  王霞  唐新明  张过  张晓 《测绘科学》2015,40(1):22-27
文章设计了基于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传感器校正产品(一级产品)来生产系统几何校正产品(二级产品)的关键技术流程,通过构建传感器校正影像和系统几何校正影像间像素对应关系,以及传感器校正产品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提出并推导了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并构建其有理多项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生产的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的几何精度较高,整体精度优于传感器校正产品,并能够满足1∶50 000立体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612.
蒋越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99-67z1100
正烃类物质的生成、运移及聚集发生于包含地层水的流体环境下。含烃流体本身富含来自烃源岩的各种有机酸、酚类、无机酸(CO_2及H_2S)油气。其化学性质明显的不同于非含烃流体。故而含烃流体的运移和聚集过程中将与岩石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包括烃类包裹体在内的特征成岩产物,因此通过研究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产物,有助于了解沉积盆地古流体活动特征,揭示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613.
环境介质中典型新型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朱帅  沈亚婷  贾静  田芹 《岩矿测试》2018,37(5):586-606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和消毒水副产物(DBPs)等新型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研究其来源、检测方法、环境分布和迁移转化已经成为热点。新型有机污染物组成复杂,如短链氯化石蜡有7000多种同类物,采用传统分析手段无法实现分离,对这些物质的准确定性和定量面临挑战。近年来在新型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开发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可使用快速溶剂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多种提取方法,凝胶渗透色谱、多层复合层析柱和固相萃取柱是有效的净化手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或液相色谱-质谱实现了对指示性单体准确定性定量,检出限可达ng/g级。但对于环境影响较大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如手性多氯联苯(PCBs),由于各手性PCBs单体之间在分离过程中发生峰共溢现象,需要应用专门的手性色谱柱进行分析,尚未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本文认为,一方面需要探索磁性固相基质分散萃取技术等高效的前处理技术对干扰物质进行有效分离;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全二维气相/液相色谱、傅里叶变换质谱等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的识别性和灵敏度,开发出简便、标准化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614.
Intermediate Waters in the East/Japan Se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roperties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in the East/Japan Sea are examined by using CREAMS data taken mainly in summer of 1995. Vertical profiles of potential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how that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250 μmol/l, roughly corresponding to 0.6°C at the depth of about 400 db, makes a boundary between intermediate and deep waters. Water colder than 0.6°C has a very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hile salinity of the water warmer than 0.6°C is lower in the western Japan Basin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Japan Basin. The low salinity water with high oxygen corresponds to the East Sea Intermediate Water (ESIW; <34.06 psu, >250 μmol/l and >1.0°C) which was previously identified by Kim and Chung (1984) and the high salinity water with high oxygen found in eastern Japan Basin is named as the High Salinity Intermediate Water (HSIW; >34.07 psu, >250 μmol/l and >0.6°C).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and acceleration potential on the surface of σϑ = 27.2 kg/m3 shows that the ESIW prevailing in the western Japan Basin is transported eastward by a zonal flow along the polar front near 40°N and a cyclonic gyre in the eastern Japan Bas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SIW.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615.
INTRODUCTIONIntermediatewaterexistsinalloceansandhasreceivedattentionasanimportantpartoftheoceancirculation.ThefirstsystematicresearchontheintermediatewaterinthePacificwasdonebyReid(1965)andthenbyNitani(1972).ItisgenerallyconsideredthatthereexisttwokindsofintermediatewaterinthePacific.OneofthemisthelowsalinitywaterformedbysubsurfacemixinganddescendinginthenorthpartoftheSubantarcticConvergenceZone,whichisgenerallyknownastheSouthPacificintermediateWater(SPIW).TheSPIWmovesnorthwardata…  相似文献   
616.
本文基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地带区的重力场、电磁波场和地震波场特征,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区深部地球物理场做了分析.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西构造结区不仅存在着令人瞩目的中、深源地震,而且其重力场、电磁波场和壳、幔地震速度结构存在着高度的非均匀性.这不仅表明其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物质组成先后参与了岛弧与大陆、大陆与大陆碰撞的造山过程及其导致的横向结构特征的显著差异上,同时也反映出这种复杂过程在对深层演化进程所带来的影响,故导致了西构造结区的形成和长期演化的复杂过程.显然西构造区的介质属性、构造格局和深层过程均制约着、并强烈影响着高原西北缘及其西部的深、浅构造组构和运动学与动力学响应.故在青藏高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由于西构造结区深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工作尚少,而又因自然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制约,故该区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其物理-力学过程等核心问题尚有待于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17.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相对密度为30 %的福建标准砂,进行了复杂初始固结条件下应力路径变化的应力控制式单调排水与不排水剪切试验。控制试验过程的平均主应力保持不变,变化中主应力系数和主应力方向,分别探讨在不同排水条件下中主应力系数和主应力方向对饱和砂土剪切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表明:与排水条件无关,中主应力系数对归一化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影响,但对体变或孔压的影响并不明显。初始条件相同,偏应力比随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降低。主应力方向的影响同样显著,排水试验的主应力方向角不同时应力-应变关系所表现出的变化规律取决于水平面与竖直面上受到的剪应力作用。不排水试验的峰值有效偏应力比随着主应力方向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18.
张社荣  严磊  孙博  王超 《岩土力学》2013,34(5):1469-1477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硬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应用4个本构模型,即Mohr-Coulomb模型、Drucker-Prager模型、应变软化模型及考虑变形模量劣化的应变软化模型,研究中主应力对均质及非均质硬岩破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均质还是非均质岩体,中主应力对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的岩体强度影响较大,而对采用其他本构模型的岩体强度影响不大;当非均质岩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或Drucker-Prager模型时,中主应力对岩体破坏过程影响不大,但对其破坏模式有较大影响;当非均质岩体采用应变软化模型时,中主应力对岩体破坏过程及其模式均有较大影响。针对工程算例,采用不同的本构模型获得的均质或非均质岩体强度相差很大,除Drucker-Prager模型外,同一本构模型的均质岩体强度远大于非均质岩体。实际工程岩体对中主应力的响应是不同的,故在地下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岩体特性选择合理的本构模型以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619.
620.
生物多样性是农业遗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消费者倾向于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生产的农产品。那么,具有促进农产品生物多样性价值提高作用的市场导向型政策能否被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研究着眼于消费者对"life brand"产品的反应,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在丰冈(Toyooka)销售的标有"Stork-raising"标识的大米,大米生产所采取的环境友好型措施有助于濒危鹳的保护。同时,运用选择实验,我们分析了此类农产品能否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结果表明,对鹳数量上升是由于农业措施的改变这一事实有所了解的消费者,他们愿意购买较贵的大米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然而,还有一部分消费者仅仅出于对绿色食品的偏好而选择购买价格高昂的大米,他们缺少对鹳复苏历史的了解,因此他们并不愿意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花费更高。事实上,日本绝大多数的农产品消费者均属于后者。因此,仅通过"life brand"农产品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支持和公共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