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886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洞庭湖平原中小型湖群沉积物中砷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洞庭湖平原10个中小型湖泊沉积物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湖表层沉积物中砷浓度在10.1 -33.7 mg/kg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5.8 mg/kg,砷含量水平较低;在空间上表层沉积物中砷含量次序为岳阳南湖>芭蕉湖>黄盖湖>安乐湖>毛里湖>柳叶湖>东湖>珊珀湖>大通...  相似文献   
992.
淡水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概念、划分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作为淡水水体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迅速,因此被用来作为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性生物类群.如何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信息,来解读其所响应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变化,以及认识浮游群落结构变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一直是淡水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位原理,生态学家们把生活习性和生存策略相似的浮游植物种类归于同一个"功能群",作为群落结构与响应分析的基本单元.浮游植物功能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淡水水体,功能群的分类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应用较多的功能群划分系统有FG、MFG、MBFG和PFT.目前,我国浮游植物工作者也陆续开始采用浮游植物功能群来分析群落结构和反映水体环境特征,但常常会面临功能群划分上的困难.由于不同功能群划分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使用上需要了解不同划分方法的原理和差别.本文综述了这4种功能群分类方法的特征和应用情况,并对它们的优劣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同时介绍了基于功能群的Q指数评价方法,为我国浮游植物群落水平上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方便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李侠  王心雨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679-1684
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比其他阶段更具有变动性,需要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的预控系统的运用才能保证工程造价不出现偏差。在此文中,设计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控系统。相关人员可在用户登录模块进入系统界面,在系统的工程信息管理模块中,采用改进遗传算法构建震后建筑群修复工程造价模型,完成震后建筑群修复工程造价动态预控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造价动态预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震后建筑群修复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预控,伴随造价样本数目的增多,误差率会逐渐降低,预控性能较好;且预控灵活性始终大于95%,使用局限性仅有0.04,实用性较高,能够为震后建筑修复施工部门的工程造价控制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994.
新矿物丁道衡矿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产于内蒙白云鄂博晶态富Ti和Fe2+的硅钛铈矿族新矿物丁道衡矿Ce4Fe2+(Ti,Fe2+)2Ti2Si4O22进行了晶体结构的精测,求得晶胞参数:a=1.34656(15)nm,b=0.57356(6)nm,c=1.10977(12)nm,β=100.636(2)°,晶胞体积V=0.84239(16)nm3。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Z=2。晶体结构测定中分别用P21/a和C2/m空间群来进行晶体结构解析,解析表明,两种结构模型最终得到的R因子分别为0.026和0.021。两种结构精修后的原子坐标、键长键角都完全合理。根据结构分析及衍射数据消光规律统计认为,丁道衡矿的空间群应该为P21/a,而C2/m为赝对称空间群,结构属于具有C2/m赝对称的P21/a超结构,是一种超结构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995.
微囊藻(Microcystis)产生大量胞外多糖(EPS),包括包裹在细胞外的胶鞘多糖(CPS)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水溶性多糖(RPS).为探究EPS在蓝藻水华发生中的生理生态学意义,迫切需要了解微囊藻EPS的化学特性.本文从太湖分离群体微囊藻,经过大约18个月实验室培养后,其中一些藻株转变为单细胞形态.选择5株群体藻和4株单细胞藻,比较分析这些藻株EPS的化学特性发现:(1)所有9株藻的EPS均为含有脱氧己糖的酸性杂多糖;(2)所有9株藻的CPS的糖醛酸含量(1.2%~2.1%)均低于RPS的糖醛酸含量(2.4%~6.2%);(3)所有9株藻的EPS均含有乙酰基和硫酸基,其中,每一株藻CPS的乙酰基含量均高于RPS的乙酰基含量,所有群体藻CPS的乙酰基含量(4.1%~6.6%)高于所有单细胞藻CPS的乙酰基含量(2.0%~3.2%).本文进而讨论了EPS化学特性对EPS水溶性和微囊藻群体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其生态学作用的影响.在这些化学特性中,乙酰取代基团被认为可能是影响微囊藻EPS生理生态学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 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结合传统人工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25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9门13纲28目57科110属,以绿藻门(45.6%)、硅藻门(19.2%)和蓝藻门(16.4%)为主. 共划分功能类群31个,包括M、D、J、S1、C、Y、F、P、MP、H1、SN、W1、G、K和TB共15个优势功能类群. 结果表明:1)太湖流域不同水体功能类群组成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自M、J、S1、Y、P、H1类群;2)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太湖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聚类组,物种组成类型依次为蓝藻型、蓝藻-绿藻-硅藻型、绿藻-硅藻-蓝藻型,主要贡献类群依次为M、S1类群,M、S1、P、J类群,P、S1、J、D、C类群;3)在太湖流域,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的影响更大. RDA分析表明,CODMn、NO3--N、TN、SD、pH值和DO与太湖流域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呈显著相关. 过去十年,以控源截污为主导的环境管理政策已在太湖流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以M、S1类群水华为特征的夏季太湖流域而言,蓝藻水华防控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机污染物和氮的控制仍是关注重点,不同水体类型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因地制宜的管控模式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97.
The James Ross Basin, in the northern Antarctic Peninsula, exposes which is probably the world thickest and most complete Late Cretaceous sedimentary succession of southern high latitudes. Despite its very good exposures and varied and abundant fossil fauna, precise chronological determination of its infill is still lacking. We report results from a magnetostratigraphic study on shelfal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Marambio Group, southeastern James Ross Basin, Antarctica. The succession studied covers a ~1,200 m‐thick stratigraphic interval within the Hamilton Point, Sanctuary Cliffs and Karlsen Cliffs Members of the Snow Hill Island Formation, the Haslum Cra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López de Bertodano Formation. The basic chronological reference framework is given by ammonite assemblages, which indicate a Late Campanian – Early Maastrichtian age for the studied units. Magnetostratigraphic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five partial sections located on James Ross and Snow Hill islands, the results from which agree partially with this previous biostratigraphical framework. Seven geomagnetic polarity reversals are identified in this work, allowing to identify the Chron C32/C33 boundary in Ammonite Assemblage 8‐1, confirming the Late Campanian age of the Hamilton Point Member.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ron C32/C31 boundary in Ammonite Assemblage 8‐2 assigns the base of the Sanctuary Cliffs Member to the early Maastrichtian, which differs from the Late Campanian age previously assigned by ammonite biostratigraphy. This magnetostratigraphy spans ~14 Ma of sedimentary succession and together with previous partial magnetostratigraphies on Early‐Mid Campanian and Middle Maastrichtian to Danian columns permits a complete and continuous record of the Late Cretaceous distal deposits of the James Ross Basin. This provides the required chronological resolution to solve the intra‐basin and global correlation problem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general and in the Weddellian province in particular, given by endemism and diachronic extinctions on invertebrate fossils, including ammonites. The new chronostratigraphic scheme allowed us to calculate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 for almost the entire Late Cretaceous infill of the distal James Ross Basin (the Marambio Group), showing a monotonous accumulation for more than 8 Myr during the upper Campanian and a dramatic increase during the early Maastrichtian, controlled by tectonic and/or eustatic causes.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省际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群组前沿的角度出发,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大群组,在不同的技术前沿面下利用SBM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VA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将水资源绿色效率“属性数据”转化为“关系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区域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的特征。② 没有一个地区独立于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之外,网络整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个体特征表明,东部地区以溢出效应为主,处于“引领者”地位,而西部地区以接收其他地区的溢出关系为主,在网络结构中处于边缘位置。③ 块模型分析表明,北京、天津等10个地区为“净溢出”板块;青海、新疆等8个地区为“净受益”板块;河北、重庆等6个地区为“双向溢出”板块;河南、陕西等7个地区为“经纪人”板块。研究结果为中国各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高及协调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随着遥感卫星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视频卫星的出现为运动车辆目标信息获取提供了新手段。然而在遥感卫星视频中,运动车辆目标仅为几个或十几个像素并与背景的对比性较低,难以获取车辆的局部细节特征,使得传统监控视频的运动车辆检测方法直接应用到卫星视频图像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分析遥感卫星视频运动车辆目标检测与传统监控视频运动车辆目标检测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感兴趣区域自动约束的遥感卫星视频运动车辆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是快速自动获取运动车辆目标的感兴趣区域;其次在感兴趣区域约束下,基于改进的高斯背景差分方法实现感兴趣区域内运动车辆快速检测。应用Skybox-1卫星视频数据进行了运动车辆目标检测实验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自动减少动态背景变化导致的伪运动目标,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较高的检测质量、极低的虚警率以及较高的运行效率,可自动高效实现卫星视频图像中运动车辆目标的高精度检测。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传统测绘工程专业难以适应当前新经济环境,需要进行改造升级的现状,本文以闽江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依托现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导航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合理联动、适时修改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科学和导航工程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融入测绘工程专业,建立以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为主线的现代测绘工程课程体系。以现有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为基础,构建了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需要为导向、学科交叉互补的新型学科发展体系,提出了测绘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复合改造的具体途径与方式。最后,建立了基于测绘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无人机遥感监测与应急测绘应用新方向并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期为新经济环境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科发展、教学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