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2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609篇
测绘学   1962篇
大气科学   537篇
地球物理   1528篇
地质学   1340篇
海洋学   516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668篇
自然地理   128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61.
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创新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全球化、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网络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在评述现有创新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其类型、结构、作用机理和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全球创新网络与地方创新网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地方创新网络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子系统,知识流是创新网络各主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与成员之间的多次协商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重要组织方式,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则能较好地实现定性分析结论与统计计算结论的融合,能较好地刻画、模拟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形态、结构、演变和机理。从服务国家建设和推动中国创新地理学发展的目标出发,有必要开展基于中国国情和视角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机理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启动不同产业领域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比较分析,检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2.
北京市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与合作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VC)空间集聚的研究大多基于国家层面,本文基于北京市VC机构的位置和联合投资信息,运用本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研究VC机构的空间集聚和合作网络。空间分析发现,VC机构主要集聚在CBD、金融街、中关村三大核心区;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分散—集聚—再分散的趋势。其中,国资机构主要集聚于金融街,外资机构主要落户于CBD,且以私募基金(PE)类机构为主;中关村则依托高新技术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区。叠加合作网络后进一步发现,城市尺度下的VC机构合作并不受地理区位限制,并且各个VC集聚区之间关系颇为紧密。按“中心度”到“边缘—核心”的递推分析表明,外资机构在北京市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中具有突出地位,其对联合投资的偏好主导了网络的形态。国资虽占据了部分网络节点但核心地位不够突出,而本土民营机构虽然数量较大但在网络中多处于半边缘位置。  相似文献   
963.
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即合理”。公共空间网络结构效率折射出社会网络的重构能力、社会资本的建构强度、社会秩序的重塑能力。新型集中社区作为近年大量涌现的新型居住形态,正面临社会关系重构的巨大压力。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网络分析法研究公共空间网络,并对苏州新型集中社区D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为:公共空间网络的关联度为0.216、中心势0.358、小世界值1.978,表明空间网络整体关联度不足,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商业空间整合效应的发挥受到业态配置的影响;居民社会属性对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基于“社会—空间”互动逻辑,以社会网络重构为导向,从集中安置模式、公共空间网络优化2个层面,提出新型集中社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集中社区规划建设和公共空间整体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4.
通过智能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积水监测实况数据,利用天津市气象精细化格点预报产品和城市自动雨量观测站实况数据,以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和天津市城市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原理为基础,研究基于用户实时位置的城市内涝预报预警技术,研发天津市城市自动化积水监测预警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一定的城市内涝风险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并在2018—2020年多次重大天气过程中应用,积水深度预报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应用数据表明验证结果良好,系统可以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指挥调度提供精准、及时的气象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65.
将GPS点大地高直接转换成正常高,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实践中。而要保证GPS点高程精度的关键是高程异常拟合模型选择的合理性。文中介绍了在狭长带状区域下利用正交函数法拟合GPS点高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计算具有算法稳定,成果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6.
水准网闭合差自动解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在水准测量中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自动搜索及闭合差自动解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将间接平差函数模型转化为条件平差函数模型,利用条件方程式的所有信息,搜索出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并快速解算出闭合差,与给定的限差进行比较,较好地检验并剔除粗差。最后经过编程实现该方法,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用之进行观测值质量检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7.
对偶神经网络利用了自组织映射近似函数的一种新的映射神经网络,其结构组合了Kohonen的自组织映射和Grossberg的外星(Outstar)结构,网络结构相对简单。本文以对偶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原理为基础,研究了一种理想化的分类方法,并以MATLAB平台为基础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其分类总精度为94.17%,分类精度较传统监督分类结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68.
采用Autolisp[1]及VC++[2]语言编程,按照测量平差[3]的传统模式,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制控制网草图,用类似于在草图上标注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的形式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平差计算。程序的使用直观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本程序能对各种类型的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及方差分量估计,并输出平差后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969.
网络最短路径的地图代数栅格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金来  胡鹏 《测绘科学》2007,32(1):109-111
在阐述网络分析和最短路径算法的现状的基础上,以地图代数为理论支撑,介绍了地图代数对于网络元素的表达,探讨另外一种途径的网络最短路径分析—基于栅格数据的最短路径分析,重点讨论了基于地图代数的网络数据模型、栅格路径距离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求取最短路径的栅格方法的具体过程。最后,通过算例证明栅格途径的网络分析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70.
针对年尺度热异常数据提取工业热源的方法存在数量和空间精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使用VIIRS Active Fire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特征模板的BP神经网络工业热源提取方法。该方法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试验区,首先,根据工业热源空间聚集性特征,使用OPTICS算法划分热源对象;其次,根据热源的热辐射特征,构建工业热源与非工业热源温度特征模板;最后,以温度特征模板、热源统计特征等作为参数,使用BP神经网络提取工业热源对象。结果表明:① 本文提出的基于温度特征模板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工业热源提取精度达到了96.31%,与时间滤波、逻辑回归方法相比较,工业热源提取精度分别提高了8.45%、7.53%;② 2015—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工业热源数量整体减少了27.46%;河北省工业热源对象数量和热异常点数量年均减少了8.06%和7.44%,相对于其他省市减少幅度最大;山东、天津的工业热源集中度分别提高了25.72%、86.64%,说明两地工业转型升级政策取得较显著成效;③ 唐山、邯郸、吕梁和长治4个城市工业热源对象数量占试验区全部的31.37%,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源主要分布城市;临汾、太原等7个城市工业热源聚集程度和能源消耗程度高于其他城市;北京、周口等11个城市工业热源聚集程度和能源消耗程度低于其他城市;④ 2020年1—5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异常点数量相对于2019、2021年同期保持不变或增加,新冠疫情对试验区工业热源无显著影响;2020年1、2月武汉工业热异常点数量与2019、2021年同期相比数量减少了66.67%以上,2020年3—5月工业热异常点数量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1—5月新冠疫情对武汉市工业热源影响显著。该研究反映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热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能够为降低能耗和提高第二产业集中度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