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3篇 |
免费 | 649篇 |
国内免费 | 6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7篇 |
大气科学 | 547篇 |
地球物理 | 1052篇 |
地质学 | 1645篇 |
海洋学 | 460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240篇 |
自然地理 | 7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214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191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223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247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19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16篇 |
2006年 | 224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古朔根乌拉地区1/5万矿调项目实施,共圈定1/5化探综合异常27个,新发现矿点两处,矿化点9处,矿种有金、铜、钼、银、铅、锌.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1/5万化探综合异常特征、矿(化)点特征及分布等信息进行研究,阐明了该区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产的共生组合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4个,提交找矿靶区4个.对其中两处找矿靶区进行钻探验证,海勒斯特沟金锑多金属找矿靶区具有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中-低温热液型金锑多金属矿的潜力,博和铜金多金属找矿靶区具有形成与中酸性侵入岩及后期岩脉有关的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铜多金属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6.
太湖流域西氿湖沉积岩芯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太湖流域西沈湖沉积物岩芯XJ2中Cu、Pb、Zn、Cd、Cr等5种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分析,结合测年结果,揭示了不同时间段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利用Hakanse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沉积物岩芯的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的历史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芯受Cd元素污染最重,其它4种元素较Cd则轻得多,因此Cd元素是影响该地区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的绝对主导因素.从20世纪初叶开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及其相应的潜在生态风险开始上升,并且上升幅度不断加剧,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级别均为很高,随后便开始迅速下降,然而直到2004年这两个参数仍然维持在很高级别. 相似文献
67.
龙门山断裂带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否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倍受关注. 利用1977—2012年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图像以及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差值Δb图像. 同时,根据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2007年以来南段及附近区域ML≥3.8级地震的视应力. 结果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天全—芦山、泸定和宝兴北部等区域应力增强,而靠近汶川余震区南端的大邑地区应力水平降低. 天全至宝兴段应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条件.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以南段应力水平低,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8.
目前钻孔应变观测一般为水平应变,使用无限岩石平板中的钻孔应力集中模型,可反演出水平应力场分布及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垂向应力测量,就可反演出三维应力场分布.本文介绍的RZB型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系统的垂向应变测量单元,外钢筒为波纹管结构,并通过螺旋刻丝、热处理等技术,其垂向等效弹性模量比耦合水泥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垂向应变钢筒的水平向等效弹性模量高于垂向弹性模量一个数量级.垂向应变探头的力学结构可以被形象地看成是一个螺旋柱形弹簧,其轴向极易产生弹性形变,而水平向的硬度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此可在竖井中较为准确地测量轴向应变.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刘家峡水库西南部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采集的5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r、Cd、Ni、Cu、Zn和Pb的含量进行测试,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7.03μg/g、0.16μg/g、33.53μg/g、32.09μg/g、291.77μg/g、22.44μg/g。在研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判断水库的受污染程度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6种元素的地累积指数排序依次为:Zn > Cu > Cd > Ni > Pb > Cr;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排序依次为:Cd > Cu > Pb > Zn > Ni > Cr;各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或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依次为黄河主河道 > 大夏河河口 > 黄河横剖面。综合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认为对刘家峡水库西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贡献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Zn、Cu和Cd;综合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 Zn、Cu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或工业污染;(2) Cd主要来源于工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70.
The influence of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way bridges is not very well understood.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can substantially increase force and moment demands on bridge columns and girders and cannot be overlooked in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structures. For an evaluation of vertical ground motion effects on the response of single‐bent two‐span highway bridges, a systematic study combining the critical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s (EDPs) and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 (IMs) is required. Results of a parametric study examining a range of highway bridge configurations subjected to selected se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amplified by the vertical excitations. The amplification in these parameters is modeled using simple equations that are function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tral accelerations at the correspond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undamental periods of the brid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rivation of seismic demand models developed for typical highway overcrossings by incorporating critical EDPs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ground motion IM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parameter and the period of the structure. These models may be used individually as risk‐based design tools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ing the critical levels of EDP for pre‐determined levels of ground shaking or may be included explicitly in probabilistic seismic risk assessment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