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0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563篇
测绘学   2859篇
大气科学   377篇
地球物理   723篇
地质学   1755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901篇
自然地理   8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立足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会计信息的作用,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是建立诚信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242.
信息量理论对同源岩浆演化过程可作定量说明,赣南燕山早期的清溪超单元由四个单元归并而成,其中的大埠单元与另外三个单元,相互这间均呈涌动接触,空间分布无规律,该单元在岩浆演化序列中所处的位置难以确定,通过对几单元的信息量计算,确定了大埠单元为清溪超单元岩浆早期就位产物。  相似文献   
243.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位于郯庐断裂带昌邑—大店断层西侧宽60~90,km、长300,km的区域内,其分布范围基本与郯庐断裂带中段一致。新元古代,该海峡盆地先后沉积了青白口系、南华系及震旦系的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物,其岩石地层称之为土门群。本次研究从该海峡盆地土门群佟家庄组(由石英砂岩、泥灰岩和页岩组成,属南华系)、浮来山组(由细—粉砂岩夹页岩组成,属震旦系)及石旺庄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下部夹页岩,属震旦系)中鉴别出了一系列地震触动软沉积物形成的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墙和砂脉、负载构造、火焰构造、球枕构造、软布丁构造、底辟构造、滑塌褶曲和同沉积断层等。它们是地震事件的记录——震积岩。新元古代中晚期(约800—600,Ma)沂沭海峡盆地拉张裂陷是它们形成的动力机制。根据石旺庄组中的微亮晶方解石脉与地震成因的变形构造(如负载、火焰、软布丁及同沉积断层等)共(伴)生的事实,并结合模拟地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微亮晶方解石脉很可能是地震引发的饱和灰泥(方解石微粒)液化脉。微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震积岩中的w(La)/w(Sc)和 w(La)/w(Th)值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和正常沉积层,而w(Th)/w(Sc)值则较低,深源微量元素Ni和Cr的含量也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及正常沉积层。这些微量元素特征是当时的盆地基底不稳定、快速沉积且伴有深部物质元素混入的反映,强地震很可能是快速沉积和促进深源物质混入的主要动力。土门群中发育的一系列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震积岩),再次证明了古郯庐断裂带的存在,由它们记录的地震事件也是晋宁运动乃至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相似文献   
244.
开发利用好水利信息资源为水利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资源是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既是行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行业信息化的归宿。对于水利这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需要逐步实现水利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利用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相似文献   
245.
王江霞 《地质与勘探》2014,50(3):464-474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和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目前新的成矿预测理论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理论和方法技术,结合GIS技术分别对冀东地区主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矿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与该区成矿相关的地质信息、物探信息、化探信息等多元化信息归纳,总结出该区找矿概念模型。继而在证据权重法的基础上采用网格单元法,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实现了对冀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资源的综合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246.
The ri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ologies has been producing powerful tools for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management, analysis,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While supporting many tasks, GIS technologies have evoked new thinking and advanced intellectual inquiries in geography.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other fields often stimulate new research questions and lead to revolutionary discoveries. The Hubble telescope revolutioniz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3D digital microscopes transform our knowledge of the coordination among biological, neur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ystems in living organisms. Can GIS claim similar revolutionary effects on geography? The answer is much up for debate. With GIS technologies, geographic studies can explore a broader extent across multiple scales in space and time and tackle problems through increasingly complex spatial statistics, visual analytics, computation, simulation, 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oth the Hubble telescope and 3D digital microscope were built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subserves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for inquiries into space and life systems. Likewise, GIScience research innovates GIS methods that enable novel geographic investigations and therefore contribute to geographic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 the sake of simplicity, the term GIS used here represents both GIScience and GIS technologies. This essay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s of GIS to geography on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1) What novel geographic thinking is driven by GIS? (2) How may GIS provoke new geographic inquiries and knowledge? Building on Nystuen's notion of four tensions that trigger geographic questions, the essay discusses how GIS innovations mediate historical tension, space‐time tension, dimensional tension and scale tensions.  相似文献   
247.
波浪扰动对太湖底泥磷释放影响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波浪扰动对湖泊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在波浪水槽中模拟了不同波高情况下扰动对水体、水土界面、底泥间隙水的磷、溶解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大波扰动下,沉积物大量悬浮,水体总磷随之增加,溶解性磷增加却不显著;波浪扰动显著增加了水体和沉积物界面的溶解氧浓度,并增加了溶解氧在沉积物的侵蚀深度;波浪扰动降低了沉积物表层10 cm内间隙水中的磷浓度,而10 cm以下沉积物中间隙水中磷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波浪扰动可迅速增加水体中颗粒态的营养盐,但是对于溶解态营养盐,尤其是水体中活性磷浓度的影响,则受沉积物性质、水-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差,以及水-沉积物中氧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8.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管网和数字城市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该文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从而为数字管网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9.
绵阳地区白垩系岩石风化过程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四川绵阳地区白垩系七曲寺组砂岩、泥岩风化过程的信息动态及其对森林植被的生态效应,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防护林提供开发信息。  相似文献   
250.
解译过程的智能化实现,一直是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实践中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综合信息解译的特点,分析了实现智能化过程的基本方法,设计了开发智能解译系统的模型。本模型集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体现了解译过程的本质特征。文中论述了它们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本模型对建造不同研究内容、不同解译任务的智能化系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