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8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贺灿飞  胡绪千 《地理学报》2019,74(10):1962-1979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在深刻的制度变革环境下,中国工业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地理格局也在经济转型中得到重塑。中国工业总体上经历了从内陆扩散到沿海地区集聚,再向内陆转移的过程。但不同类型产业地理格局及变化受制于不同力量,显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工业在不同地理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但集聚程度较欧盟和美国低。产业的聚集与分散驱动不同尺度下的产业迁移,导致区域产业频繁进入和退出,促使地方产业呈现多样化态势,推动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从经济转型的视角出发,改革开放可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三个过程,这些过程创造市场力量,激活地方力量,引入全球力量,共同重塑了中国工业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52.
上海计算机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生产网络重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浮现。上海计算机制造业持续向重庆等地转移,重构了该行业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格局。利用上海市投入-产出表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年报等,采用结构分解等方法分析上海计算机制造业产业变化,结合制造业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评估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上海计算机产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组装制造环节,2007—2012年,增加值率(增加值与总产出的比值)从7.38%下降为4.29%;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比例从22.06%上涨为67.97%,推动产业对外迁移。② 受上海市产业转移和国际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2007—2012年,上海计算机制造业总产出减少了483.9亿元。③ 制造业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浦东新区受到计算机产业转移的影响较小,制造业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且计算机制造业占制造业总产值比例较高的闵行区、松江区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面临着计算机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全球生产网络“去耦合”的冲击,提高区域经济的韧性,上海需要从全球生产网络的成熟产品生产平台转型为新产品研发创新枢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增加值率,推动产业结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3.
本文综合构建了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空间计量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5—2016年山东省17地级市产业生态化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 产业生态化依赖于产业化物质消耗型规模增长,但不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产业化势必忽视经济要素的横向转移反馈作用与集群效应,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现象;② 产业生态化水平逐年递增反映出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由拮抗向良性共轭方向发展,但其增长率较低说明了产业轻型化与清型化进程滞缓,其质量提升之路漫长而艰巨;③ 产业生态化呈现东中西递减的空间梯度分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始终是热点区,西部地区尤其是鲁西南地区始终是冷点区;④ 产业生态化水平空间相关性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投资等因素负向溢出效应比较明显,而政府调控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正向溢出效应突出。  相似文献   
54.
曹炳汝  孙巧 《地理研究》2019,38(12):3055-3070
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针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问题,构建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演化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1990—2016年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探究两系统之间演化的互动作用关系和时空演化。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间存在较显著的耦合关系;长三角区域各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匹配度均稳步提升,但长三角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够均衡,长三角南部的耦合协调的发展程度稍弱于长三角区域北部的发展;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长三角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以上海-南京为轴线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整个长三角区域的耦合协调则呈现“Z”字形特征。  相似文献   
55.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and total nitrogen(TN) yield from Qingdao are studied by comparing pollutant yield amount, densities and spatial aggregation(Getis-Ord indexes) among the land-based pollutant source regions(PSRs) entering the three sub-seas(i.e. the Jiaozhou Bay(JZB), other coastal area in the Yellow Sea(OCAYS) and Laizhou Bay(LZB), respectively). Industrial composition of the loads are also studied by comparing pollutant yield among the sources of agriculture, rural domesticity, industry, urban domesticity and service, and calculation of Gini coefficient. Results show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D and TN yield from Qingdao are extremely unbalanced. The JZB, with less than 3% of the total coastal sea area of Qingdao, received 62% COD load and 65% TN yield from Qingdao, while the OCAYS, with more than 97% area, only received 23% COD and 20% TN, which consist with the much worsen water quality of JZB than that of OCAY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COD and TN loads in the PSRs entering JZB and the OCAYS was similar. The agricultural and domestic sources with high pollution intensity account for more than 80%, while the industrial and service sources with low pollution intensity account for less than 20%. While Gini coefficients, COD 0.81 and TN 0.84 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imbalance' threshold of 0.4, show the uneven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Qingdao. These results may be useful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land-based pollution total amount control at the PSR level.  相似文献   
56.
57.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迅速发展,村镇土地利用快速非农化,其中以东莞、中山、佛山3市最为典型。论文以3市为案例,探讨2010年来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空间型态。研究数据主要包括广东省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09—2015年间3市的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通过斑块密度、空间离散度、空间均匀度、平均斑块面积、分形维数、景观破碎度、缓冲区分析、Moran's I指数这8个指标,分析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特征。其次,分析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与交通道路的空间分布关系,比较并总结3市的村镇建成区空间类型。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空间类型的产业发展因素。研究发现,东莞村镇建设用地呈现高度破碎均匀分布型,佛山呈现团状离散型,中山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度碎化分散型;3市的产业发展能较大程度上影响其形成不同的建成区空间型态。未来,基于产业经济作为村镇建成区空间特征变化的主因,珠三角可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以及交通和土地利用,优化村镇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8.
钱进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39-44,I0001
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分析了2013~2017年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的效果。结果表明,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加量为1.28km^2,主要为天然草地;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用地性质日趋合理,其中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断减少。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3d,说明搬迁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9.
??????????????????м???????????????? MATLAB????????????????,????????????????????????????????????????????????????????????????????,?????????????????????????????涼?н???????  相似文献   
60.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潍坊市滨海新区通过对卤水资源进行整合,初步实现了卤水资源的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经营,并在培育矿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注重矿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化,构建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矿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