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7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310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750篇
地质学   865篇
海洋学   28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5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文彤  李思敏  苏海洋  肖凯杰 《热带地理》2022,42(10):1677-1689
以中小学生自然教育研学旅游作为具体情境,基于539份家长问卷数据阐释研学旅游动机与价值感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成本感知和风险感知探讨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家长感知的研学旅游动机越强烈,越容易感知到研学旅游产品所传递的价值,验证了研学旅游情境下动机对价值感知的积极影响,也形成了对动机与价值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补充。并且,这一动机除了直接作用于价值感知外,还会通过成本感知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价值感知,揭示了中国家长对于教育价值的重视会削弱其对“利失”的感知。此外,进一步验证了风险感知的积极影响,即家长感知研学旅游的不确定性水平越高,动机对价值感知的积极影响越明显,且会抑制成本感知对价值感知的负向作用,但风险感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对成本感知与价值感知间的抑制作用将不显著。因此,面向需求设计打造产品,突出产品价值、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控活动安全、合理制定价格,获取家长群体的认同接受,将是研学旅游进一步拓展市场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32.
刘阳  赵振斌  李小永 《地理科学》2021,41(2):328-339
景观价值是人对环境的主观感知和效用评价,景观价值变化的研究能够帮助理解旅游社区的社会现象.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采用参与式制图与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调查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前后的感知景观价值,最终获取的有效问卷与填图为293份,提取空间数据点658个.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归纳得到旅游开发前后各7种景观价值类型.采用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3.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云南区域台网有20多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宁洱6.4级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431.2cm/s2,这是我国大陆自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在一次强震中同时获取记录最多的一次,初步展现了"十五"强震动台站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4.
在场地波速测量中,由于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识别P、S波的初至时刻,致使波速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波速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波动信号的小波变换与弹性波群速度的关系准确识别弹性波初至时刻。弹性波小波变换的峰值时刻代表着以群速度传播的弹性波的初至时刻,使P波、S波的初至时刻的确定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波速的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此外,波动信号的小波多尺度分析还可以确定地层中传播的弹性波的频散特性。最后,该方法在场地波速测量的实测信号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准确确定P、S波速。  相似文献   
135.
不同抗震设计规范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或国内外其他有代表性的液化判别方法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和土性指标及其埋藏条件是不同的,因而采用这些方法对同一工程场地进行液化势预测时其评价结果通常有一些差异,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论。为了给重大工程建设提供较为合理、可信的地基液化势预测结果,采用多种液化判别方法进行场地液化势的综合评价是比较客观的,也是必要的。本文结合某长江大桥桥基工程,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液化判别方法、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逐一对该工程场地砂性土层进行液化判别,并结合室内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对主桥墩不考虑冲刷条件和考虑一般冲刷深度5m条件时的砂性土层进行了液化势的综合评价,并将各土层的液化势分为液化、可能液化和不液化3个等级,得到了较为合理可靠的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136.
地震安评中地震活动性的统计区域与b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我国现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地震活动性研究统计区域的选择及b值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一定以地震区带作为统计区域的建议。文中同时指出,累计b值的正确概念应该是无震级上限累计b值,应采用迭代回归计算。文中用实际例子说明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7.
During several tr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n plastic hardening, softening, and failure properties of dense sand specimens, it was found on various stress paths that the size of the failure surface was not constant. Instead, it changed depending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This finding is in contrast to the standard opinion consisting of the fact that the failure surface remains constant, once it has been reached during an experiment or in situ. In general, the behaviour of cohesionless granular‐material‐like sand is somehow characterised in between fluid and solid, where the solid behaviour results from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and the confining pressure. Although the friction angle is an intrinsic material property, the confining pressure varies with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us defining different solid properties like plastic hardening, softening, and also failure. Based on our findings, it was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to introduce an improved setting for the plastic strain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behaviour including the newly found yield properties at the limit stat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a complete triaxi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tested sand is given. The overall elasto‐plasticity concept is validated by numerical computations of several laboratory foundation‐ and slope‐failure experimen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concept of a constant failure surface, where the corresponding yield surfaces are understood as contours of equivalent plastic work or plastic strain.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8.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139.
流域地貌系统的侵蚀演化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新中  陆中臣 《地理学报》1993,48(4):367-376
通过耗散结构的方法和概念,建立了流域地貌系统中熵产生和超熵产生的表达式。以此分析了流域系统的动力学机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例,建立了流域地貌系统的侵蚀演化模型。定量描述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系统的侵蚀旋回,确定了流域的发育阶段。分析了流域系统侵蚀状况的空间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