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508篇
海洋学   5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51.
葛毓柱  钟建华 《地质论评》2017,63(4):927-940
灵山岛早白垩灵山岛组发育丰富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野外踏勘船厂、灯塔和千层崖三个剖面,根据沉积外观可分为变形层段和非变形层段两个部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在变形层段和非变形层段均有发育。其中,变形层段中可见褶皱变形、变形层理及大型负载构造。非变形层段可见火焰构造、同沉积布丁构造和同沉积微断层。研究发现,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尺度大(厚度可至十多米,长度可至数百米),侧向连续性好;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尺度小(厚度仅几个厘米),侧向连续性差。且变形层段和未变形层段厚度统计数据表明,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砂岩厚度无必然联系,而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多出现在粒序砂岩层底部或旋回砂岩层变厚过程中。沉积环境表明,非变形层段和变形层段为一深水低角度斜坡沉积产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育形态和数量受到斜坡地形的控制。结合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触发机制为地震,而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触发机制为负载作用。锆石测年数据表明灵山岛组与上覆流纹岩沉积时间相近,因此地震活动可能与岩浆侵入或早期火山喷发活动相关。此外,汇总早白垩世重要事件,发现灵山岛组沉积、变冷事件、恐龙迁移、海平面变化和同位素偏移具有时间一致性,因此推断这些事件可能共同对应了早白垩世一次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短期灾难性事件(如早白垩世缺氧事件)。  相似文献   
252.
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砂丘风暴冲越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海南岛东南部海岸详细的古风暴学考察,在尖岭海岸发现了含有风暴冲越沉积物的海岸沙丘剖面,分别命名为JL-1和JL-2剖面,试图从海岸沙丘沉积记录中提取历史上的风暴事件信息。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等参数的指标分析表明,这两个剖面含有典型的风暴冲越沉积物,利用放射性核素AMS14C测年、OSL测年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确定这些风暴沉积层是多次台风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机制与风暴浪越过海岸沙丘的堆积有关,风暴流越过沙丘顶部后不能回流,导致风暴流携带的沉积物迅速沉积。此外,依据Stockdon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该地点沉积记录所代表的最大风暴事件相当于100到200年一遇的重现期。研究表明,该处海岸沙丘冲越沉积含有南海台风强度与重现期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53.
南极半岛长期以来位于冈瓦纳古陆的西缘,是冈瓦纳古陆最后裂解的发生地。南极半岛内出露有大量的中新生代火成岩,关于其成岩期次、源区性质以及产出的动力学背景等尚存争议,从而影响到对南极半岛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报道了南极半岛中部构造域屈韦维尔岛地区出露的安山质火山岩、闪长玢岩脉及其中闪长岩捕掳体的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数据。其中含角砾安山质熔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中粒闪长岩捕虏体和闪长玢岩脉4件样品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03.3±1.7Ma、101.9±1.8Ma、92.0±1.2Ma和85.7±07Ma,表明该岛在白垩纪中期存在三幕火山岩浆作用事件:第一幕约为102Ma发生的强烈火山喷发;第二幕约为92Ma的闪长岩侵入作用;第三幕约为86Ma的闪长玢岩体侵入作用。锆石的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测点的εHf(t)值在+2.5~+7.9之间,平均值为+4.4,其一阶段Hf模式年龄为505~678Ma,表明白垩纪中期出露的火成岩可能由新元古代-寒武纪的亏损地幔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本岛出露的火成岩形成于冈瓦纳古陆裂解过程所伴生的俯冲岛弧环境中,是构成南极半岛中部岩浆弧构造域的主体岩性之一。  相似文献   
254.
基于MODIS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热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MODIS地温数据,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过程造成的区域性大范围温度升高现象,即"区域"热岛现象。分析结果表明,MODIS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地表热环境的变化。不同下垫面的温度差异是形成区域热岛的基础。在大规模连片的城市化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周边区域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地表温度也相应升高,从而造成了区域大面积的温度升高,形成了区域热岛。从空间形态看,区域热岛的空间格局与城镇用地的空间布局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城市或城市连绵区往往是区域热岛的中心。城市连绵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热岛现象十分明显,而位于研究区的西南和东北方位的城镇分布比较分散,对应的区域热岛现象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5.
可拓方法在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风灾害是全球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处于台风多发区进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可拓方法具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运用可拓方法的基本理论,建立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在海南岛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台风灾害中的综合灾度、风速和降水的危险性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可拓模型计算不同单元格内的灾害等级,得到海南岛台风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56.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子空间的多用户盲分离算法。算法首先估计出信号源的导向矢量,然后再利用ESB算法进行波束形成,解决了当存在多个用户时权值收敛于单一用户的问题,可以在不知道信号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对来自不同方向上的独立信号进行有效的分离。算法不需要进行繁琐的Gram—Schmidt正交化处理,并且在盲分离信号的基础上还可以估计出信号的波达方向。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分离出来的信号与源信号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7.
福建海坛岛青峰老红砂剖面以棕红色砂层和黄橙色砂层的交替旋回变化为显著特征。通过野外考察、采样和测定分析,对青峰老红砂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青峰剖面棕红色砂层以细砂为主,黄橙色砂层以中砂为主,细砂-中砂在剖面上呈现明显的交替旋回变化;(2)棕红色砂层和黄橙色砂层的粒度频率曲线均以单峰加一细尾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粉砂、黏土;概率累积曲线以滚-跳-悬三段式为主,但两种砂层在组分含量、斜率等方面存在差异;(3)粒度参数呈现明显的波动旋回变化,可能指示沉积时期区域风力、搬运动力、化学风化强度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即棕红色砂层显示了暖湿气候条件下的红壤化过程,黄橙色砂层则显示凉干气候条件下的黄壤化过程。因此,青峰老红砂旋回沉积表明第四纪晚期以来,福建东部沿海的古气候古土壤可能经历了南亚热带(赤红壤)和暖温带(黄壤)的交替变迁。  相似文献   
258.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海坛岛为研究区,基于 2000、2009 和 2013 年 3 期 SPOT 遥感数据,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最近邻点统计量、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定量分析海坛岛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3 年间农村居民点扩张明显,面积共增加 399.69 hm2 ,主要转自耕地和林地,后期(2009―2013 年)的增量、增速均比前期(2000―2009 年)大,说明综合实验区的成立对海坛岛农村居民点扩张产生重要影响。2)海坛岛农村居民点扩展主要形式:一是块状扩展,即沿原有斑块向四周蔓延式向外扩展;二是带状扩展,即沿各乡镇的交通干线向两侧或某侧扩展。3)2000、2009 和 2013 年海坛岛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特征,呈现高密度小规模集聚分布与低密度大规模集聚分布格局,且随时间变化,农村居民点集聚程度不断提高。4)坡度、地形起伏度、道路和河流等景观要素对海坛岛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坡度平缓(0~10°)、近水源(距河流<1 500 m)以及交通便利(距离道路<500 m)的地方,且扩张趋势明显;反之,农村居民点分布明显较少。  相似文献   
259.
Coastal erosion at Sagar Island of Sunderban delta, India, has been critically studied. The area is in the subtropical humid region. There are mainly three seasons viz: winter, summer and the monsoon. Different wave dynam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from theodolite observations with leveling staff and measuring gauges during lunar days at two sections of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coastal zone during post-and pre-monsoon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erosion/depositional pattern between the two sections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prevailing in these two sections. Plane table mapping was carried out to demarcate the different geomorphic units. The marine coastal landforms show dune ridges with intervening flats bordered by gently sloping beach on one side and a flat beach on the other side.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each is mainly sandy; whereas the eastern part is silty and clayey with mud bank remnants. Actual field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coastal dune belt has retreated to the order by about 20 m since 1985.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each has lowered by about 2 m since 1985 and the western part was raised almost to the same tune. It is observed that accretion in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the beach took place; whereas severe erosion in the eastern part made the beach very narrow with remnants of mud banks and tree roots. Frequent embankment failures, submergence and flooding, beach erosion and siltation at jetties and navigational channels, cyclones and storm surges made this area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相似文献   
260.
韩志明  廖传华 《地下水》2009,31(1):118-120
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地下潜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基本类型。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区内地下潜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价,并将其防污性能划分为4个等级区:防污性能较好、防污性能中等、防污性能一般、防污性能较差。提出了在定区域内禁止一切不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活动,消灭污染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