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745篇
地质学   448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堰塞湖的水文特征过程对于库区洪水宏观调控、预报预警、安全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掌握萨雷兹堰塞湖水文特征和历史演化过程,本文基于密集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综合调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972-2019年帕米尔高原萨雷兹堰塞湖的水文特征以及时空变化过程;并通过"面积-水位"关系模型重建了1972-2019年萨雷兹堰塞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文模型计算域离散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常用的概念性水文模型 ,能够很好地模拟水文时间变化过程 ,但没有考虑水文变量和水文参数的空间变化与空间不均匀性。随着空间数据的获取手段的增多以及空间离散技术的发展 ,考虑水文参数和水文变量空间变化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中用到的几种不同计算域离散方法 ,并讨论了河道汇流模型中常用到的有结构网格和无结构离散网格。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计算域离散有辅助作用 ,其有利于无结构离散网格的自动生成和交互修改 ,并可结合遥感技术 ,使水文模型能获取精确的空间分布的水文参数和水文变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台风过境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系统认识强天气过程下海洋响应问题的重要内容,对于防灾减灾、远洋运输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混合坐标海洋环流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HYCOM)数据,结合Aqua卫星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数据,研究了慢速移动的台风“巴蓬”(1929号)过境对南海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以及水体垂向温盐结构和流场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台风“巴蓬”过境期间,波高由3 m增加至9 m,海表流速由0.3 m/s增加至0.7 m/s,台风周围最大流速甚至超过1.8 m/s;台风过境后,海表温度由原25.8 ℃下降至24.9 ℃。在台风影响下,水体垂向混合增加,混合层深度增加近15 m,从23 m到38 m。混合层内上部温度降低、盐度略微增加,下部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上层水体流速增加,方向偏转近90°,流速变化幅度由表及底逐渐减小。台风过境后3天内,由于温度降低、光照减弱,并且垂向混合增强补充的营养盐仍未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因此,叶绿素浓度并未快速升高,而是呈现短期内浓度微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18个钻孔岩性、沉积特征及年代数据,结合研究区考古遗址点时空分布特征,恢复研究区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水文环境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受东海海面上升和泥沙淤积等因素影响,距今11.5—5.5 ka,长江中游地区河湖水位呈上升趋势,随着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及稻作农业活动的增加,人类文化聚落自山前平原地带逐渐向盆地平原中部扩展;距今5.5—4.0 ka,长江中游河湖水位有所下降,新石器晚期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迅速发展,聚落数量增多,平原腹地聚落比例增加;距今4.0 ka前后,河湖水位再次有所上升,洪泛过程加剧,可能是石家河文化快速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环境系统变化对水文情势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全面揭示洞庭湖近数十年的水情异常与成因,将湖区视作一个大系统来研究。经水位~流量关系等多种方法研究表明:(1)入湖四水尾闾同水位流量减少1 200~2 800 m3/s,同流量水位抬高0.49~1.28 m;(2) 荆江三口分水比减少19.2%,分沙比减少25.1%;(3) 澧水、松滋、南洞庭湖等主洪道的水位流量关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4) 天然调蓄能力下降40%,湖口同流量水位抬高1.80~2.50 m;(5) 7~8月湖垸关系常处于危急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恶性循环,导致了湖泊环境系统功能的变化,而由下荆江3处裁弯所引起的江湖水沙调整则加速了其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对水情的复合响应是:入湖水沙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洪水位普遍抬高1.50~1.80 m,湖口有时出现江水倒流,洪水涨率增大,高洪水位持续时间长等异常水文现象,且给湖区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压力。  相似文献   
17.
A simple model describ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ffective rainfall to direct runoff through the overland flow mechanism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classical representation of a watershed by a combination of planes and channels. The dynamics of overland flow in each plane is simulated by the non-linear kinematic wave, but the outflow from a given plan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rresponding drainage channel. The water routing in the channels is carried out by a piece-wise linearized formulation in space of the kinematic wave approximation. Using synthetic events on 10 watersheds, the model was tested by comparing it with result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non-linear kinematic wave to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watershed. The model was found to be adequate, even in a form that simplifies the geometric features of the planes through an averaging procedure based on the Horton–Strahler ordering scheme of the watershed.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73-2010年长系列日降水、径流数据,利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M-K统计检验和降水集中度等方法,结合HIMS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近38年来,潮河流域降水变化较小,但径流下降趋势显著,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两次突变,即在1973-1983年、1984-1998年和1999-2010年三个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存在明显差异;(2)大雨日降水总和(P≥20)与径流深关系较为密切,其变化是导致降水-径流关系在1983年发生突变的主要驱动因子;(3)HIMS模型模拟结果显示,1999-2010年潮河流域下垫面条件较前两阶段变化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效应由第二阶段的14.93%增加至第三阶段的25.78%,人类活动是导致降水-径流关系在1998年发生突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meteorological and streamflow droughts for the period from 1951 to 2006 using the Milwaukee River basin in Wisconsin as the study area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drought propagation.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aimed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temporal trends of meteorological and streamflow droughts identified by drought indicators? (2) How do the drought indicators manifest drought propagation? Meteorological drough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Effective Drought Index (EDI), and streamflow drough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threshold-level approach. Th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both types of drought were found to have decreased over time, most likely due to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Therefore, in the study area, and likely in the larger region, drought has become of less concern. The propag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o streamflow drought was detected generally after moderate and severe sequences of negative EDI that eventually led to extreme meteorological drought events. The study finds that both EDI and the threshold-level approach are effective in diagnosing meteorological and streamflow drought events of all durations.  相似文献   
20.
安迪尔河位于塔里木沙漠南缘,发源于昆仑山,上游河水沿河床大量入渗,中游为干河床,下游为泉水溢出补给型河流。安迪尔河缺乏水文资料,以临时水文站1998年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对安迪尔河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以便说明泉水型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了安迪尔河水位年内变化、冰期水位、畅流期水位、洪水期水位的变化特征;对安迪尔河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水位流量关系方程式,并对冰期、畅流期的、洪水期逐日平均流量和流量特征进行了推求和分析,安迪尔河1998年泉水溢出量为0.5528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