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5篇 |
免费 | 879篇 |
国内免费 | 4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5篇 |
大气科学 | 221篇 |
地球物理 | 205篇 |
地质学 | 1234篇 |
海洋学 | 109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872篇 |
自然地理 | 14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190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306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256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3年以来,济南市为正确处理好保泉和市民饮用优质地下水的关系,组织实施了地表水转换地下水补源系列工程,旨在补源保泉的前提下开采地下水。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查明大辛河渗漏补源后地下水的补给方向、径流速度等,在大辛河主要渗漏段开展了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显示:地下水渗漏补源后沿渗漏段—龙奥大厦—济南东区供水奥体加压站—贤文小区一线大体自南向北径流,视径流速度约45m/d,越往两侧流速越缓慢,表明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主要对东郊水源地进行补给,对市区四大泉群补给较弱。示踪试验得出的结论,对大辛河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运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后期管理部门合理规划补源、开采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促进济南保泉和供水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2.
青州市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可以获得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对青州市表层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绘制表层土壤元素聚类谱系图,将23种元素或指标分为5个元素组合簇群及2个单元素簇,研究各元素间的组合特征,探讨其相关性、聚集性及其指示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找出有代表性的因子,用其代表变量,绘制典型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从中分析不同元素组合的区域分布基于何种因素,用11个代表性因子的分布特征就基本可以代表青州市表层土壤23项原始变量的分布特征,并对F1,F2,F3主因子进行了地质解释。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利于表层土壤中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利于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异常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3.
64.
碱性玄武岩形成的时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华北克拉通及邻区的早前寒武纪不存在碱性玄武岩。全球范围内碱性玄武岩的形成也存在时限性,它们在中新生代以来相对大量的出现。碱性玄武岩可划分为钾质碱性玄武岩和钠质碱性玄武岩两大类,后者还可作进一步划分。它们在同位素组成和元素组成上存在相互过渡的变化,这与地幔源区外来加入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有关。高压和低程度熔融是所有碱性玄武岩形成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碱性玄武岩形成具时限性主要与地球热状态从热向冷的历史演化有关。碱性玄武岩的形成需要地幔俯冲作用,可达到相当深度的地幔俯冲作用只是到了太古宙以后才发生,并在中新生代以来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65.
66.
成都地磁台距成灌高铁运行线路垂直距离约1.5 km,使用数字化磁通门磁力仪GM4,在轨道沿线不同距离处进行野外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运行对周围地磁观测环境产生干扰,干扰距离约6 km,干扰主要来自轨道泄露电流及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 相似文献
67.
以某新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为分析对象,依据三维绕射理论计算单位波幅下波浪诱导载荷,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完成了热点应力响应。运用热点应力的谱分析法计算得到危险节点的疲劳寿命,并进一步分析了各个短期海况和不同浪向对节点总的疲劳损伤度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危险节点的疲劳寿命都满足设计寿命要求;在各种中低海况下,疲劳损伤主要来自于平均跨零周期在6 s附近,有义波高转大的短期海况;平台关键连接部位的疲劳损伤主要是在横浪和斜浪状态下产生的,并且对某单一方向的波浪非常敏感。此研究对该类型平台的连接处结构设计和疲劳分析方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8.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在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和长远目标。该文以宋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了土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9.
Paleolatitudes of the Kerguelen hotspot: new paleomagnetic results and dynamic model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Kerguelen Plateau, a Large Igneous Province in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 was formed as a product of the Kerguelen hotspot in several eruptive phases during the last 120 Myr. We obtained new paleolatitudes for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Kerguelen Plateau from paleomagnetic investigations on basalts, which were drilled during ODP Leg 183 to the Kerguelen Plateau-Broken Ridge. The paleolatitudes coincide with paleolatitudes from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at the Kerguelen Plateau and Ninetyeast Ridge (the track of the Kerguelen hotspot) and indicate a difference between paleolatitudes and present position at 49°S of the Kerguelen hotspot. We show that true polar wander, the global motion between the mantle and the rotation axis, cannot explain this difference in latitudes. We present numerical model results of plume conduit motion in a large-scale mantle flow and the resulting surface hotspot motion. A large number of models all predict southward motion between 3° and 10° for the Kerguelen hotspot during the last 100 Myr,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ur paleomagnetic results.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