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57篇 |
免费 | 3325篇 |
国内免费 | 46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7篇 |
大气科学 | 1609篇 |
地球物理 | 1511篇 |
地质学 | 14221篇 |
海洋学 | 1304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253篇 |
自然地理 | 1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0篇 |
2023年 | 550篇 |
2022年 | 854篇 |
2021年 | 954篇 |
2020年 | 881篇 |
2019年 | 998篇 |
2018年 | 741篇 |
2017年 | 743篇 |
2016年 | 940篇 |
2015年 | 959篇 |
2014年 | 1196篇 |
2013年 | 903篇 |
2012年 | 1082篇 |
2011年 | 999篇 |
2010年 | 915篇 |
2009年 | 931篇 |
2008年 | 822篇 |
2007年 | 917篇 |
2006年 | 833篇 |
2005年 | 752篇 |
2004年 | 664篇 |
2003年 | 569篇 |
2002年 | 485篇 |
2001年 | 428篇 |
2000年 | 375篇 |
1999年 | 363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81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以GIS空间数据处理为平台,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攀西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对攀西矿区的地质环境作了评价分级,该评价分级结果反映出研究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并分析了问题原因,为攀西矿区的地质环境管理和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变化长波项与短波项相结合的残余误差综合削弱方法。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正射影像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数据之一。根据生产单位数据现状和对遥感影像数字水印的需求,本文综合利用影像的光谱、纹理和属性特征,提出了利用影像多尺度特征的DOM不可见水印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小波分解和Harris特征算子提取影像多尺度特征,确定多水印的最佳嵌入区域;再利用扩频化的DWT算法嵌入不可见数字水印;最后利用影像属性信息辅助提取水印。本文从主观分析、客观分析和鲁棒性分析3个方面评价了嵌入水印影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有效地在DOM上嵌入多个不可见数字水印,多水印嵌入和影像属性信息相结合提取水印的策略极大提高了水印鲁棒性和水印检测成功率,可以满足实际生产对水印不可见性、安全性、高效性和鲁棒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分一号卫星进行江西樟树市地质灾害评价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高国产卫星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几何校正等步骤对高分一号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地质灾害解译,获取樟树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过程中采用小流域评价单元,选取灾害点密度、地表水文、构造断裂带、工程活动、岩土类型、地形坡度等6个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法最终获得樟树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图,其精度为78%。结果表明樟树市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4.68%,易发程度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7.82%。 相似文献
16.
树状河系主流的自动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类型河系的空间特征,对非网状河系以180°假设和锐角假设为基础,改进了自动确定河段流向的定量化决策表,当出现流向冲突时,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参考河段的流向、节点处分支河段的累计河段数和累计长度,能自动推理出树状河系的主支流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树状河系的编码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Maarit Middleton Paavo Nrhi Raimo Sutinen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2011,66(3):287-297
In a humid northern boreal climate, the success rate of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to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can be improved by including a soil water content (SWC) based assessment of site suitability in the reforestation planning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pplication of airborne visible-near-infrared imaging spectroscopic data to identify suitable subregions of forest compartments for the low SWC-tolerant Scots pin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understorey plant species communities, recorded by the AISA (Airborne Imaging Spectrometer for Applications) sensor,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dependant on the underlying SWC. According to the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correlation results twelve understorey species were found to be most abundant on sites with high soil SWCs. The abundance of bare soil, rocks and abundance of more than ten species indicated low soil SWC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understorey are attributed to time-stability of the underlying SWC patterns. A supervi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adial basis functional link network,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was taken to classify AISA imaging spectrometer data with dielectric (as a measure volumetric SWC) ground referencing into regimes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for Scots pine. The accuracy assessment with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s demonstrated a maximum of 74.1% area under the curve values which indicated moderate success of the NN modelling. The results signifi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ing set’s quality, adequate quantity (>2.43 points/ha) and NN algorithm selection over the NN algorithm train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o perfection. This methodology for the analysis of site suitability of Scots pine can be recommended, especially when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of former mixed wood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 downy birch (Betula pubenscens Ehrh.) stands is being considered, so that artificially regenerated areas to Scots pine can be optimized for forestry purposes.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几内亚铝土矿勘探中测区面积大、工期时间紧、可利用的已知资料匮乏、作业环境恶劣等实际情况,总结了在对其进行地质工程测量时,其坐标系的选择、控制网的建立、地形图的测绘及地质勘探时的工程测量等问题的方法、经验与技巧. 相似文献
19.
20.
数字地质实验室的概念设计与逻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大学地质实验室为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数字地质实验室。系统采用ASP.net的技术路线,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平台,在Visual Studio.net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运用C#开发语言,并借助相关三维软件,开发出能在web上运行的地质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实验室场景及岩石标本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具有实验室场景展示、路线导航、标本查询与显示、属性编辑、师生交流互动、课程预约、使用记录自动登记等功能,改变了以往实验室人工管理的现状,使管理工作方便、快捷、有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