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618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38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6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Using results from coupled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8.2 ka climate event that produced a cold period over Greenland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constructed cooling from ice cores, we investigate the typical pattern of climate anomalies (fingerprint) to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global proxy data for the 8.2 ka climate event. For this purpose we developed an analysis method that isolates the forced temperature response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spatial variations in magnitude, timing and duration that characterise the detectable climate event in proxy archives.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delays in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to the freshwater forcing are present, mostly in the order of decades (30 a over central Greenland).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initially cools in response to the freshwater perturbation, followed in certain parts by a warm response. This delay, occurring more than 200 a after the freshwater pulse, hints at an overshoot in the recovery from the freshwater perturbation. The South Atlantic and the Southern Ocean show a warm response reflecting the bipolar seesaw effect. The duration of the simulated event varies for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recording the event in proxy archives i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area north of 40° N. Our results may facilitate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oxy archives recording the 8.2 ka event, as they show that timing and duration cannot be assumed to correspond with the timing and duration of the event as recorded in Greenland ice core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2.
"信息化质检平台IGCES"及"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检软件"是某省地理国情普查采用的主要人机交互质量控制软件。该类软件使用复杂,某些检查项耗时长,难以满足快速化质检的要求,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具体实施要求,提出"人工详查、基于ArcGIS 10.1平台与质检软件概查"的快速质检方法,为国家战略规划制定、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灾害预警、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43.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自然地表指数、地理区位指数、生态覆被指数,对齐齐哈尔市各县、区的地理国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地图表达。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的总体条件较好,但区域差异较大,自然地表条件与地理区位条件均以中部的齐齐哈尔市辖区为优,而生态覆被条件则以北部和西部地区为优。  相似文献   
44.
随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出现了众多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处理软件,数据的采集和制作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利用MapGIS平台对软件的内部模块和功能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5.
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是全新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文章结合生产阶段及检查验收过程中地表覆盖数据生产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通过认真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从管理要素、生产过程、两级检查3个方面谈了解决该问题的部分质量控制措施,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46.
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查清我国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建立普查成果数据库,为开展常态化的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正确理解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和作业指导书,以及国情普查的内容与指标,进行外业核查与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工作,为最终形成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在导航电子地图中,针对驾车任务的POI自适应表达是提高导航电子地图信息传输效率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重要性权值的驾车导航POI表达规则。首先,分析了POI重要性权值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影响因素出发,研究了基于权值的POI规则表达的各规则项;最后,设计了POI自适应表达规则库,并在嵌入了数据处理规则库的绘图软件上进行了技术实现。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权值的POI表达规则进行地图表达,可以提高地图内容的层次性与清晰性,优化驾车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48.
基于全景图的增强地理现实平台是一种新的空间认知工具,研究其空间认知问题是进行技术研究的基础。文中介绍全景图增强地理现实的主要技术流程和优势;阐述基于全景图增强地理现实进行空间认知的基础模型;分析全景图和地理信息数据的信息匹配问题,包括比例尺和位置匹配两个方面;介绍地理信息在全景图像上的表达方式,重点解决增强目标和属性信息的选择问题;最后通过与街景地图、虚拟现实平台进行空间认知比较,得出全景图增强地理现实平台的有效性和主要适用范围,表明该平台具有独特的空间认知优势。  相似文献   
49.
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晓东  王海银  胡振彪  韩磊 《测绘科学》2016,41(2):58-61,80
针对传统的基于纸质地图的外业调绘核查工作具有操作复杂、采集数据不精确、作业流程不规范等缺点,该文设计开发了基于iPad的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在内业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的基础上,采用全数字化的外业调绘核查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要素移动式、网络化外业调查和验证,快速采集和编辑调查数据,为外业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在青岛市崂山区和城阳区的试点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较好地验证了移动GIS技术用于外业信息采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赵飞  杜清运 《测绘科学》2016,41(1):80-84
针对专题地图制作相关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归纳总结专题地图理论与应用、网络共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功能转变、模式转变和内涵冲击三方面分析专题地图研究趋势,并探讨现有制图理论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文章认为:研究专题地图符号的内在结构及统一构建方式,在符号学和微观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专题符号句法模式,注重对专题地图符号模型的整体描述,并通过相应制图模型的研究来优化制图过程,发掘和创新制图理论成果,将会促进专题地图理论的完善,深化专题符号的自适应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