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628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6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Web use and Web-based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level around the world.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e study considers Web use and different forms of Web-based co-operation. Web use and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re classified as co-operative lear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r communal learning. Web use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noted to be growing in significance. Web-based co-operation at any level of intensity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empirical part of this study involves a survey of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ers in various countries about their views of Web use in educ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indicate that the Web in general finds minimal use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s access to the Web is limited and only some pupils can use it, co-operation, particularly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n the Web, is still rare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most often used application is e-mail. Researchers recognise the potential of the Web to enhance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o facilita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t the grass-root level. Web-based learning can also help to increase and deepen the pupils' cultural understanding. Before that, however, problems in access, costs and teacher training must be solv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2.
基于GIS的攀枝花城市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多种地质环境因素对该地区进行了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较好.地质环境差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各大采矿区,地质灾害较严重.文中除了论述评价要素的识别,重点讨论了评价模型的确立和基于GIS的分析方法,最后对评价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3.
程学忠 《矿物岩石》2001,21(1):101-104
本文介绍了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与三维动画软件3DMAX来绘制峨嵋山地区块体图的方法,以此为例子讲述了将地形图改画面三维图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进一步论述了用计算机绘制块体图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研究对于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遥感技术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河网、道路、圩区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定量计算及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主要河段的污染分配量,这可为寻求流域内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坡地系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恒力  陈植华 《地球科学》1997,22(6):652-655
区域性土壤侵蚀的定量评在涉及到泥沙输移的非连续性难题和众多的非确定性因素,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小区定量难以适用。所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是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将以分布参数为特征的区域坡地系统划分成若干类具有集中参数特征的基本侵蚀单元,结合USLE方程来模拟空间上不同侵蚀背景条件下土壤侵蚀的强度,并可以确定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及其排序,该方法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6.
随着遥感应用的进步,遥感在地质找矿中应用越来越深入,遥感的地质分析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在遥感信息集成分析、圈定成矿靶区及远景区的应用研究中,成为空间多源信息综合自理伯有力工具,在遥地质找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遥感地质找矿的关键是遥感含矿信息提取技术。文章以遥感地质信息获取,含矿多源信息提取与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对遥感地质找矿的进展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7.
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分析地学信息进行矿产预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预测是综合地学信息,进行优选靶区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地学工作的深入和勘探技术的发展,已获取了大量的多源地学信息,如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怎样从这众多的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达到矿产资源预测的目的,一直是地学界探索的课题。过去,应用人工的方法来进行此项工作,不但费力、投资大,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方法技术也不利于推广。如今,高速、高质量的计算机已趋于普及,使应用计算机技术高效地处理堆积如山的资料成为可能,尤其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为综合处理地学资料的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技术,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它集数据库管理和图像分析技术为一体,以空间数据迭加分析为重要特征。地学工作者进行矿产资源预测时,通常是从多源地学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再应用专家知识,结合数学方法,如逻辑运算、贝叶斯(Bayes)规则等,建立预测模型,以模型的推理网格为线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的空间分析手段,把各种证据图层综合迭加,最终产生以概率为指标的矿产资源预测图,高概率指示有利的矿产资源远景区,可作为勘探者和决策者进行勘查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8.
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了分析 ,并介绍了笔者在该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认为只有在数据获取、GIS与滑坡专业模型的集成、GIS与遥感的集成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之后 ,才能充分发挥 GIS在滑坡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9.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地质图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矿部“地矿工作信息化工程”总体部署,地调局设立了区调数字地质图系统的研究项目。其目的是通过试验研究解决1∶5万区调数字地质图的数据标准问题,制订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推广应用GIS技术。重点论述了项目的目标、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层划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0.
宜昌处在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又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秦巴山地南麓的中低纬度过渡带,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山地河谷平原并存,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气候资料分析和文献调研表明,宜昌天气气候因特殊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和特异性:(1)年平均气温主要随地形高度递减,年总降水量主要随纬度升高减小。(2)年暴雨日数、连阴雨天数,在中西部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等值线近似纬向排列;东部随地形升高而递增,等值线近似经向排列。(3)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的阻挡滞留、辐合抬升等对极端短时强降水有明显加强作用,这种作用在秦岭与黄淮过渡带、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有相似的天气气候效应。(4)宜昌位于江淮梅雨的西界、华西秋雨的东界,具有天气气候“分水岭”特征。(5)宜昌是暴雨雨团、西南涡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