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30篇
地质学   579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以正在研制的水平轴潮流能发电装置为对象,开展了工作流程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动力特性仿真模型;利用仿真模型考察了发电装置的启动转矩和转速特性,以及流速大于额定流速条件下的功率限定问题,制定了基于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启动控制策略和基于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功率限定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设计了装置的控制流程。结合潮流变化情况,对控制流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发电机输出电力参数的控制流程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发电装置的控制。  相似文献   
632.
Isothermal pyrolysi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coal alone, oil alone and coal plus oil with oil/coal ratios ranging from 0.0065 to 0.1995 at 305 °C and 50 MPa for 72 h in confined systems (gold capsules). The results of these experiments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al and oil, demonstrating that oil retards the generation of gas hydrocarbons from coal cracking while coal accelerates oil cracking into gas hydrocarbons. The yields of gas hydrocarbons vary greater with oil/coal ratio in the experiments of coal B plus oil than coal A plus oil because coal A has a higher HI value than does coal B. Oil cracking rate could increase by up to 10 or even higher times in the experiments of coal plus oil compared with oil alone, deduced from the yield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gas hydrocarbon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gas hydrocarbons, especially wet gases were largely generated from the cracking of oil or extractable bitumen in the experiments of coal plus oil with oil/coal ratio higher than 0.1.  相似文献   
633.
数字化地形图等高线法是目前生成DEM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等高线作为数据源,在工程中大规模、批量化生产DEM时,DEM快速生产软件的设计思想以及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等。该软件已申请专利,并成功应用于国家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DEM更新生产中,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等特点,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34.
概述CINRAD/SC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系统调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一次"反峰过流"故障为例,根据故障检查方法和排除故障的全过程,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峰过流"故障主要原因为发射系统的脉冲变压器次级匝间短路,造成调制器失配,反峰电流激增,烧毁保护电阻,引起电流继电器动作,形成"反峰电流保护"并切断高压,输出"反峰过流"故障。更换脉冲变压器铁芯及绕组,注入新的25号变压器油,开机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正常,故障排除,保障了雷达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35.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三氧化二锑中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力  汤淑芳 《岩矿测试》2009,28(2):185-187
500℃时在锌粉、氯化铵存在下,锑以三氯化锑形式被挥发除去,锡与锌形成锌-锡合金留在残渣中,从而消除锑对锡的干扰。在10%(体积分数)的盐酸介质中,硼氢化钾将锡(Ⅱ)还原成四氢化锡,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锡的荧光强度。方法检出限为0.20 mg/kg,精密度(RSD,n=7)为3.73%,回收率为91.0%~104.5%。  相似文献   
636.
张帆  孔明华  王雪  曾花森 《地质科学》2009,44(2):468-477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分析和包裹体测试数据对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黑鱼泡凹陷和双城向斜的古地温进行了研究并恢复了其热历史.它们都是在明水组沉积末期达到最高古地温,从古近纪到现今古地温持续降低.各个凹陷经历的古地温高低顺序依次为:古龙凹陷 >双城向斜 >三肇凹陷 >黑鱼泡凹陷,对应最高古地温为160℃至120℃不等.成烃史研究表明:松辽盆地中-浅层主力烃源岩青山口组-段泥岩随着嫩江组的快速沉积迅速进入生烃阶段,但各地所处成烃阶段不同;齐家-古龙凹陷烃源岩在嫩江组沉积初期进入生油门限,在嫩江组-明水组沉积期为快速生烃期,现为成熟-高熟阶段;双城向斜和三肇凹陷烃源岩在嫩江组沉积中期进入生油门限,于嫩江组-明水组沉积末期为快速生烃期,现为成熟阶段;黑鱼泡凹陷烃源岩在嫩江组沉积期末进入生油门限,于四方台组-明水组沉积期为快速生烃期,现为低熟-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3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地层为海陆交互及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下二叠统山西组发育煤和暗色泥岩二类烃源岩。根据苏里格及周边地区大量钻井岩芯样品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干酪根同位素,有机质显微组份组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Ro)等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下二叠统山西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采用有机碳产烃率法,分别计算了煤层和暗色泥岩的生烃强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苏里格地区山西组成藏特征,综合评价认为山西组生烃能力居于中等偏低的级别。  相似文献   
638.
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大地构造作用影响,自西向东,莫霍面深度逐渐变薄,深部温度逐渐升高,软流圈顶部上升,花岗岩形成时代也随之逐渐年轻化。南岭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表和钻孔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南岭地区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5.18μW/m~3,东南沿海地区为3.01μW/m~3,最高生热率为南岭佛冈岩体7.56μW/m~3;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热贡献率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前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热学研究成果,发现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热流对地表热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0%~65%和40%~45%,指示两者分别为"热壳冷幔"和"冷壳热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相似文献   
639.
我国褐煤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云南省和黑龙江省。褐煤主要的传统利用方式是直接燃烧发电,但其存在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除发电外,褐煤新型利用方式逐渐成熟,制取天然气以及提质后发电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法,计算了褐煤制取天然气与褐煤提质后发电在终端利用能效相同的情况下,产生1 GJ有效能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158.173/e kg/GJ、480.68/e kg/GJ(e为能源终端使用能效)。显然,从温室气体排放角度,褐煤制取天然气优于提质褐煤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640.
基于GDF的道路网完全拓扑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扑关系生成是导航空间数据库构建的一个关键环节。该文根据ISOGDF4.0的要求和道路网拓扑关系的特点,研究了一种道路网完全拓扑关系的生成算法,即根据点的几何坐标生成结点—边拓扑关系的算法,以及从标识点出发利用Qi算子生成部分非传统面拓扑关系的算法。实验表明,此算法的时间效率较高,特别是部分面拓扑关系的定义及生成算法能满足实际导航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