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通过对滑县2005年12月两次低湿天气条件下成霜个例分析发现,在相对湿度较小的晴夜,只要地面或近地物有足够的辐射冷却条件、贴地层有适当的水汽供应,仍可有霜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初霜冻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克明  陈秀凤  王东生  吴昊 《气象》1999,25(6):13-18
利用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31年我国东北地区初霜冻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初霜冻出现前24小时的环流形势特征和天气演变过程,给出了初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对预报有用的一些判据。对实时预报业务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异常初终霜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于等于0 ℃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 a来阿勒泰大部分地区呈初霜迟、终霜结束的早、无霜期延长的趋势,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其中哈巴河表现最为显著;极早初霜日发生频数为2—6次,以富蕴最多,极晚终霜日发生频数为1—4次。各站最迟、最早初霜日的差值和最早、最迟终霜日的差值均在30 d以上;哈巴河霜日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4.
饱和正冻土水分迁移及冻胀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冻土在温度梯度大的情况下,冻结锋面快速移动,孔隙水变成冰,造成原位体积膨胀;而通常在天然条件下,温度梯度都不大,水从未冻区向冻结区迁移,在某一个位置引起冰的累积,形成分凝冰。由于此诱发的冻胀要比原位冻胀大很多,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模拟土体水分迁移及分凝冰形成过程的冻胀模型尤其重要。基于第2冻胀理论,建立了饱和土体冻胀模型。在模型中,假设冻结缘中单位时间内水分迁移速度为常数,以计算冻结缘内水压力,再根据克拉方程得到冰压力。根据冰压力的大小作为分凝冰形成判据,研究中假设新的分凝冰形成以后,上一层分凝冰停止生长。模型把水分迁移和冻胀速率当作基本的未知量,模拟了与可天然土体冻胀类似的底部无压补水和顶部加压的冻胀情况。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初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其研究结果为实际寒区工程的冻胀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Terzaghi地基承载力理论,针对基坑隆起破坏时土体向基坑一侧滑移失稳的实际情况和地下水渗流对基坑稳定性影响,对Terzaghi法确定基坑抗隆起安全系数做了相应的改进,推导出新的计算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方法。对影响基坑抗隆起稳定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证明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基坑抗隆起稳定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化,并从多年数据库中计算出逐年晚霜冻害发生强度和发生天数.由于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序列较短,影响了大尺度小麦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的分析,因而提出了冬小麦发育期资料推算方法;对计算出的近50年晚霜冻害资料进行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以发现晚霜冻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高发区频率超过40%,且在20世纪70-90年代有增多的趋势;发生强度和天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具有发生强度较重区对应着发生天数较多区的趋势,且前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后者;晚霜冻害发生强度的重发区分布在豫东南和豫西南,轻发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及豫西部分地区,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16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2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发生天数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豫北北部和豫西南边界,少发区在豫东北及豫西南中部,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着准4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3年和准6-7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17.
土体微观结构对冻胀影响的灰色关联及粗糙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季冻区粉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条件下室内冻胀试验,测得冻胀指标--冻胀率;同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WD-5图像处理系统提取并定量化冻胀前土样微观结构参数(包括孔隙参数和结构单元体参数)。由于结构对冻胀影响具有非线性、复杂性、模糊性等特点,选择灰色关联法及粗糙集2种非线性评价方法,评价各结构参数对冻胀率的影响程度。评价结果表明:与冻胀率关联度较高的孔隙参数为形态分布分维数、平均丰度、平均圆形度和平均各向异性率,单元体参数为平均各向异性率、形态分布分维数和定向概率熵。粗糙集约简结果中,对冻胀影响较明显的孔隙参数为平均各向异性率、平均丰度、定向分维数和形态分布分维数,单元体参数为形态分布分维、平均各向异性率、平均形状系数。比较2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分析其中的异同。最后综合考虑2种评价结果,确定8个对冻胀意义较明显的结构参数:孔隙的形态分布分维、平均丰度、平均各向异性率、定向分维数;单元体的平均各向异性率、形态分布分维、平均形状系数和定向概率熵。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4月13日运城市出现的近40年最严重的强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与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前期升温明显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此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为横槽转竖促使冷空气向南爆发;冷空气爆发后,本地上空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由于每次强降温发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所以造成的降温幅度和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强霜冻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NCEP/NCAR提供的1958—2008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7/2008年冬季我国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高指数特征与El Nino/La Nina年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以及50a平均冬半年副高指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异同性以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揭示了2007/2008年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环流变异特性的一些基本特征,如La Nina事件冬季(尤其是中等强度La Nina事件年份的冬季),副高通常比一般年份副高的平均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海道测量精密测量的需求,对姿态与定位数据融合的同步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PS大地高数据和升沉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相关逼近原理的定位与姿态数据同步模型。该模型能够确定定位与姿态数据的相对延时,实现两类数据在同一时间基准下的同步。实例计算表明,定位与姿态数据的相对延迟时间已成为两类数据融合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由同步模型解算后,GPS大地高数据与总升沉数据体现了更好的一致性,由此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