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46篇 |
地质学 | 106篇 |
海洋学 | 52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4篇 |
自然地理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近年来,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因受气候、环境、冻融循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国家公路规划网的逐步实施,将有更多的公路工程向季节性冻土区推进,为了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需对其进行综合评述.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总结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的主要破坏形式及分布区域,讨论影响路基冻害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和总结已有公路路基冻害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季节性冻土区公路工程面临的问题和研究建议,为深化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2.
藻际环境细菌和微藻间存在着独特的生态关系,它们可以通过转化和交换浮游植物分泌的有机质来影响其生理和代谢。尽管一些功能微生物在藻际环境的营养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氮代谢,但是关于细菌群落与共生藻类如何响应环境中氮营养条件的改变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其对于我们了解全球营养物质循环、藻华的形成以及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形态、不同浓度无机氮培养条件下三角褐指藻藻际环境中相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是所有样品中的优势菌,占序列总数的99.5%。同时发现,不同氮浓度培养条件下,细菌群落结构随微藻丰度的变化而改变。氮浓度及形态的变化对菌群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此外,γ-变形菌纲中三种细菌(Marinobacter;Algiphilus;Methylophaga)的相对丰度在氮限制培养条件下明显增加,它们可能在共生体系的氮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Au的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概述国外Au的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研究的进展.Au可呈多种形式迁移,在低温热浪中,主要呈硫氢络合物或与有机质吸附在一起搬运;而在高温热液系统中,Au主要以氯络合物形式迁移。成矿流体沸腾、有机质作用、非晶态硫化物表面吸附及流体混合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等是金矿床形成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94.
作者于1984年夏季测定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Zn、Fe、Mn、Cu及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口及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Zn含量较高Zn与有机质、Fe、Mn、中值粒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γ_(Zn-Org)=0.704 γ_(Zn-Fe)=0.858 γ_(Zn-Mn)=0.802 γ_(Zn-Mdφ)=0.906 本文提出表层沉积物中Zn的地球化学形式、含量及其分布。在调查区表层沉积物中总锌平均含量为80.47mg/kg,其中可交换部分为0.48%,碳酸盐结合部分占5.16%,铁—锰氧化物结合部分占15.5%,有机物结合部分占9.15%,残渣部分为69.3%。 相似文献
95.
金的活动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金相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金活动态分析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用5 μm孔径的滤膜取代2 μm孔径的滤膜抽滤;将加入提取剂溶液提取黏土吸附相、有机结合相和铁锰氧化物相改为直接加入固体提取剂;将泡沫塑料吸附-原子吸收法改为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金。介绍了改进后的金活动态分析方法及其在东北高寒森林覆盖景观某金矿区的一个应用实例。结果表明,除水提取相异常相对不明显外,其余3个相在矿体上方均有清晰、明显的异常指示。其中有机结合相的异常强度最大,是在该景观条件下寻找隐伏矿的最有利相态。重复样分析的相对误差小于50%,满足金的活动态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6.
海洋沉积物作为生源要素氮的重要源与汇,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研究旨在查清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氮是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要素,海洋中的氮往往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氮的吸收与再生释放在估算海洋新生产力和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率上也有重要贡献。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作为海水中氮的重要供给源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修复失衡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不同海区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和环境不同,氮的形态和含量亦不相同,可被生物吸收和利用的数量就不相同,因此造成了不同海区生物种群和环境不同,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了解各个形态与沉积物中生物种群及与环境的关系,确定其生物和化学活性,査清氮不同形态的生态学功能,对于深入探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式与分布、氮的早期成岩和去营养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氮与生物特定种群的关系等,探讨了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氮循环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与生态系的关系,以期对研究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7.
疏浚对巢湖重污染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污染物赋存及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巢湖重污染入湖河流双桥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底泥疏浚对水质以及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短期影响及长期效应.结果表明,双桥河水质的季节变化显著,受上游城市污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的影响,疏浚对水质改善作用不明显.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及有机质含量在疏浚结束后1个月有所降低,但是2年后分别回复到疏浚前的189.77%、111.62%和152.87%.疏浚结束2年后,沉积物中磷主要以钙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铝磷和铁磷的含量较少,弱结合态磷的含量最低;但是表层沉积物中的弱结合态磷、铝磷和铁磷结合态磷含量较疏浚前分别升高了728.32%、13.52%和37.73%,并呈现出表层富集现象,存在较高的污染物释放风险.这可能是由沉积环境改变、外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引起的.因此,为了维持疏浚的长期效果,应该对外源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8.
内蒙古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揭示不同形态氮在乌梁索海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ArcGIS统计模块分析了2006-2007年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异.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水体中各监测点总氮浓度夏、冬季高,秋季低,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秋、冬季氨氮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夏季;不同季节亚硝态氮平均浓度明显高于硝态氮.在空间分布上,乌梁索海不同形态氮浓度分布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之,乌梁索海氮素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主要污染源为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沿总干渠区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水体的流动氮污染减少,但某些区域因芦苇、水革密集而使不同形态氮有不同程度的增减. 相似文献
99.
We analyze four-dimensional symplectic mappings in the neighbourhood of an elliptic fixed point whose eigenvalues are close
to satisfy a third-order resonance. Using the perturbative tools of resonant normal forms, the geometry of the orbits and
the existence of elliptic or hyperbolic one-dimensional tori (fixed lines) is worked out. This allows one to give an analytical
estimate of the stability domain when the resonance is unstable. A comparison with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four-dimensional
Hénon mapping is give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