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2篇 |
免费 | 348篇 |
国内免费 | 4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2篇 |
大气科学 | 261篇 |
地球物理 | 380篇 |
地质学 | 1396篇 |
海洋学 | 223篇 |
天文学 | 37篇 |
综合类 | 147篇 |
自然地理 | 3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二十年来,Lu-Hf同位素分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探讨岩石成因、物质来源及壳幔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手段。其中,锆石微区原位Hf同位素测定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然而,金红石、锡石和铌铁矿等氧化物型含铀矿物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Hf同位素测定方法发展较为缓慢。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简要介绍副矿物Lu-Hf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历史,系统梳理了金红石、锡石和铌铁矿等氧化物型含铀矿物原位Hf同位素测定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该方法目前存在的同质异位数干扰校正策略、质量监控标样的缺乏以及较低的Hf含量如何提高分析灵敏度等技术难点进行了详细论述。氧化物型含铀矿物的Hf含量普遍不高,在测试时需要更大的剥蚀束斑直径。而飞秒激光具有剥蚀的样品粒径细小且均匀的特点,采用飞秒激光与LA-MC-ICPMS(fs-LA-MC-ICPMS)相结合,可以减小剥蚀束斑从而提高原位分析的空间分辨率,是未来氧化物型含铀矿物原位Hf同位素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993.
城郊部分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简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中国城郊部分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系统地分析了部分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污染趋势、污染城市分布、污染来源及污染原因,同时,着重探讨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向上迁移、向下迁移、转化等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城郊部分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其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与土壤环境和重金属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994.
过去千年中国不同区域干湿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近年发表的新成果,对中国过去千年干湿的年至百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与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了20世纪干湿变幅的历史地位。主要结论是:①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重建的东中部各区干湿序列在1400年以后均达高信度,但其前因存在记录缺失,仅有半数时段的重建结果达高信度。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根据不同地点湖沼沉积物记录揭示的区域干湿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在多数时段不一致。在西部的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新疆中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和东南部等地区,利用不同地点树轮资料重建的干湿序列显示的干湿变化特征在区内一致性高。② 过去千年中国各地干湿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和百年尺度周期。其中准2.5 a、60~80 a和110~120 a等尺度的周期为所有地区共有;3.5~5.0 a、20~35 a等尺度周期则主要发生在东北、东中部地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而准45 a周期则只发生在东北和东中部地区(均超过90%信度水平);各区域间的干湿变化位相并不同步。③ 尽管已发现青藏高原东北部20世纪很可能是过去3000 a最湿的世纪之一,但其他大多数区域的重建结果显示:20世纪的干湿变幅在年代际尺度上均未超出其前各个时段的变率范围。 相似文献
995.
地动仪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张衡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物质基础.张衡生活在东汉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观察异象、辨别凶吉”的朴素愿望是研制地动仪的原始动力.作者追溯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张衡的学术历程、地动仪的问世过程,分析了东汉早期的地震活动、古代的地震观念和灵台科学活动的特点.指出地动仪的研制起步于公元128年,张衡基于感性认识升华出两个地震概念——地震的位置可按方位判断、地震和地裂必须加以区别,这使地动仪的研制有了明确的技术追求.仪器制作上,张衡崇尚“制器尚象”的原则.地动仪的测震原理模仿了悬挂物(即天然验震器)对地震的反应,技术实现上借鉴了门闩类的触发机构,还通过龙首吐丸的方式留下了发生地震的物质证据,这3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成就了公元132年地动仪的问世和134年的成功验震,构成他科技创新的完整内容.地动仪的发明深化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当时的东汉及其后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侯遵泽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9,21(1):45-48
本文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设计了地球物理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的基本框架,利用它可以设计、编制高度集成化的地球物理综合信息处理方法应用程序,这对信息的综合利用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给出了几种规则形状二度体和三度体重力异常的希尔伯特变换式,提出了一种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反演异常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重力异常信息:利用重力异常Δg(x)曲线和它的希尔伯特变换H(x)曲线及Δg(x)-H(x)参量图上的某些特征点直接反演异常体形状参数及埋深。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98.
李国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7,17(3):46-5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裂缝非常发育,本文从成岩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依据裂缝间切割关系、裂缝与成岩组构问关系、裂缝内充填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将裂缝分为七期。并通过有机质成熟演化历史与裂缝形成历史的匹配分析,认为燕山运动形成的第Ⅵ期裂缝和喜山运动形成的第Ⅶ期裂缝可成为有效储渗裂缝,分别对盆地中部和第三纪断陷区天然气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