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9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1401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750篇
地球物理   2593篇
地质学   4161篇
海洋学   982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359篇
自然地理   137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Coastal waters off the southwest coast of India draw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occurrence of mud banks at certain locations during southwest monsoon period. The present study puts forward a hypothesis of a subterranean flow, which could be a plausible mechanism to initiate the mud banks. The subterranean flow is believed to be coupled with activated trending faults and originate from the adjacent watershed (Vembanad Lake) separated from the sea by a narrow strip of land where submerged porous lime shell beds are present. When the lake water injection occurs through the fault, the mud/clay gets excited by its thixotrophic properties (as the overlying water looses its electrolyte) and transforms into a flowing fluid. The lowering of salinity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fresh water keeps the mud suspension in the water column for longer dura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ud banks. The idea of subterranean flow through lime shell beds initiating formation of mud banks may apply globally to any coastal regions hugged by wetlands and of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2.
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elf-burial of a pipeline trench is develope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s of a pipeline trench under steady-current or oscillatory-flow conditions are simulated with/without a pipeline inside the trench. The oscillatory flow in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action of waves. The two-dimensional Reynolds-averaged continuity an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the standard k-e turbulence closure, as well as the sediment transport equations, are solv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n a eurvilirrear coordinate system. Both bed and suspended load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re included in the morphological model. Because of the lack of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backfilling of pipeline trenches, the numericalmodel is firstly verified against three closely-relevant experiments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 detailed measurement of the channel migration phenomenon under steady currents is employ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integral performance of themodel. The two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U-tube test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s ability in predicting oscillatory flows. Different time-marching schemes are employed for the morphological computation under unidirectional and oscillatory conditions. It is found that vortex motions within the tren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nch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3.
卢小平 《测绘学报》2008,37(2):0-249
大气折射延迟是空间大地测量中的一个主要误差源。本文严格地给出了中性大气路径弯曲改正的原理性公式。通过对各种因素量级的分析,在亚毫米量级的精度上给出了一个以视天顶距正切和正割乘积为参数的级数展开模型。新模型在球对称大气模型下,级数展开模型的精度达到了毫米量级,理论上可以展开到任意阶次,且可允许观测高度角小到5°。  相似文献   
94.
含沙量对草地坡面径流泥沙沉积和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坡度为3°和9°、流量为20和60L/min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350kg/m3)含沙水流流经草地的泥沙沉积过程及其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坡面泥沙沉积量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3°时泥沙沉积率与含沙量呈正相关,而9°时沉积率与含沙量呈反势。坡度对泥沙沉积影响显著,而在相同坡度条件下,两种流量试验的泥沙沉积量无明显差异。相同坡面坡上部位流速小于坡下部位,且含沙量对坡面流速影响较小。在相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水流雷诺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3°时水流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均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而9°时含沙量对阻力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土壤侵蚀较严重地区进行坡面水文过程演算时需考虑含沙量对缓坡糙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大港油田官142断块巨厚砂岩的储层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骅坳陷官142断块中生界油藏为例,探讨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包括两个层次,一为确定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的分布,二为连通体内部储层渗流差异分析。研究表明,官142断块渗流屏障主要有泥质屏障、钙质砂岩胶结屏障和钙质砂砾岩胶结屏障3种类型。通过对连通体内部砂体渗流差异性分析,将连通体划分为3类流动单元。其中A类流动单元以粗孔、粗喉类型为主,渗流性能好,吸水强度大;B类流动单元储层为中孔、中喉型,渗流性能中等,吸水强度次之;C类流动单元储层多为粉细砂岩、砂砾岩或钙质胶结稍差的储层,吸水强度较差。通过流动单元的划分与研究,对预测该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低渗透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布井方式至关重要。首先利用劈分流场的方法直观地给出常规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的产能评价方法;然后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点,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建立新的井网渗流物理模型并求解得到产能评价公式;最后经分析计算给出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面积井网极限注采井距关系曲线。研究结果为低渗透储层部署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瞿嵘  翁敏  杜清运 《测绘科学》2008,33(6):130-132
许多认知研究表明,路径指令的复杂性和形式在人类导航中和路径的长度一样重要。在很多情形下,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而是一条最简单路径,也就是容易描述、理解、记忆或者执行路线的导航指令。大多数自动导航系统都依赖于计算最短路径问题的解,而不是找到最简单路径。本文在分析人们对道路转向的认知研究基础上,采用了适合道路转向的路段-链数据模型,并从权重函数选择、算法具体实现和算法分析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最简单路径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98.
岩石中的渗透率、流体流动及热液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液成因的固体金属矿床形成过程中都曾拥有一段流动的历史。成矿物质以溶液的形式从矿源地穿过孔隙或断裂达到了现在的栖身之所,在此过程中流体通过的路径决定了它们的走向,而溶液本身也改变了路径的特征。因此,对于此类矿床的研究不能仅仅囿于眼之所见,而应将古流体流动的观念融入其中,并考察它们的跋涉之路。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岩石孔隙、断裂介质及与其相关渗透率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对岩石渗透率、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岩石中流体流动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渗透率对于热液成矿作用深度、成矿规模、矿质沉淀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藉此在固体金属矿床研究中强化流"体运动"的观念,并促进构造地质学和成矿作用地球化学间一个新研究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分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堆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砾、粉粒和粘粒组成,组成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变幅很大,从直径大于数十米的巨砾到肉眼难以看见的几微米的胶体微粒均有分布,大小颗粒粒径之比可达106—107。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和无标度区间。本文以小江流域多处泥石流堆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图解法全面分析了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的分维值,对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特征进行探讨,并与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特征相联系,发现分维很好的反映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分维与泥石流的粘性、形成年代等性质相联系,以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平山县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山县是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在雨水的浸泡下失稳破坏,形成崩塌与滑坡,崩滑的岩土体与沟源洼地中积聚的洪水迅速混合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的分布概况,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形成特征,并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机理和崩滑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