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19种,隶属于53科159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58属317种,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贫乏。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9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占绝对优势:温带科16科,占总科数的72.73%,温带属99属,占总属数的77.34%,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而热带成分仅有几个科属作为代表,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此外,特有性程度极低,没有中国特有科和特有属分布,证实了本区系植物的年轻性及其较短的演化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32.
关于藏北改则地区夏岗江植物群及其地层时代的修订意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藏北改则县夏岗江雪山地区的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的坚扎弄组曾存在着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2种不同的时代意见。2002年,敌布错组发现后,古植物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的植物化石面貌相同或相似,同属于夏岗江植物群。由于敌布错组被认为不整合覆盖在中二叠世下拉组之上,因此,地质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坚扎弄组及其所含的夏岗江植物群的时代为晚二叠世。然而,最近敌布错组之下的所谓的下拉组中发现了早三叠世—晚三叠世的牙形石,同时在坚扎弄组和敌布错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孢粉化石,因此,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不是原来认为的晚二叠世,而是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33.
The Santa Elena peninsula in the northwest of Costa Rica protrudes about 30 km westwards into the Pacific Ocean, and measures about 8–16 km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Several ge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since 1953, showing that much of the peninsula is made up of peridotite, cut by mafic dykes. Only one previous brief examination appears to have been made of the veget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ils. We present here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some soils and plants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peridotite massif, in which 73 plant specimens representing 51 identified speci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soils sampled all showed extreme ultramafic characteristics: Fe 10–16%, Mg 4–16%, Ca 0.5–1.4%; Ni 3000–7500 mg/kg, Cr 1400–3650 mg/kg, Co 150–325 mg/kg. The plants collected include several from genera such as Arrabidaea, Chamaesyce, Helicteres, Hyptis, Lippia, Oxalis, Polygala, Turnera and Waltheria that are also represented on ultramafics elsewhere in the Americas (e.g. Cuba, Puerto Rico, Brazil). Few of the species appear to be endemic to Costa Rica or to the ultramafics of Santa Elena. None of the specimens collected exhibited hyperaccumulation of nickel, the highest Ni concentration being 275 mg/kg in Buchnera pusilla.  相似文献   
134.
135.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03,22(3):105-115
福建地质时期植物化石分布较为广泛,在晚泥盆世至白垩纪陆相沉积地层中均有分布,根据植物群组合特征及地层序列,可划分为10个植物组合,各植物组合特征明显,对岩石地层单位时代确定及对比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范围内,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可以划分为五个植物群,即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和纳缪尔A期)的全球性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flora)和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威斯发期和斯蒂芬期)至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具有全球一致性,以Lepidodendropsis,Sub lepidodendron,Archaeosigilaria,Ar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Rhodeopteridium,Rha copteris,Adiantites,Triphylopteris等为特征。拟鳞木植物群逐渐从泥盆纪植物群分离出来,繁盛于早石炭世早期,绝灭于早石炭世末期。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的转换期,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导致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典型分子的绝灭和晚石炭世植物群先驱分子的出现。因此,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衍生于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拟鳞木植物群,但它们各自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7.
陕南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志军 《地理研究》1997,16(2):72-80
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成分为主(有428属,占60.62%),热带成分次之(有235属,占33.28%),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特征。本区集中了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及大量原始的温带属和众多的古老孑遗植物,是我国第三纪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区系地理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化龙山应位于华中植物区系的边缘地带,很可能是东亚植物区系东西两大植物亚区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138.
浙江开化山区森林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化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8%.是浙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有野生木本植物832种,隶属于95科272属.在对森林区系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地理成分,认为它们具有下列特征:1.木本植物种类非常丰富;2.古老、孑造和珍稀濒危植物较多;3.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各地植物区系有广泛联系;4.270个属可划分为14个类型(包含12个变型);5.温带成分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9.
From Oct., 1999 to Oct., 2000, the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flora in the aquaculture area around Xuejiadao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th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re heavier in summer and autumn than those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average populations in seawater, sediment, the surface of seaweed and the surface of fish are 1.4×104cfu mL−1, 5.4×106cfu g−1, 1.5×106cfu g−1 and 1.8×103cfu cm−2,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301 strains were isolated, among them 259 were Gram-negative. All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belong to 13 genera and some genera of Enterobacteriaceae. The communities of bacteria are slightly different among the samples. In the body surface of fish, Genus vibrio is dominant. In the remaining samples, dominant genus is Aeromonas.  相似文献   
140.
青岛市全新世陆相地层共分4层,从底到顶被前人分别命名为第⑨,⑦,⑤和③层,以粉土、粉质粘土和砂为主要沉积物。近来笔者在该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工地施工期间,从出露的全新世陆相地层的第⑤和③层的粉土及粘土中发现一个特异埋藏的大植物化石群。两层中均筛出大量保存三维立体结构的果实和种子标本。第⑤层顶部还产出枝叶、木材化石。产地附近的新钻孔材料同位素测年值显示,第⑦层底部、第⑤层顶部及第③层顶部14C测定年龄分别为6264±80aB.P.,4805±150aB.P.和3550±115aB.P.。对青岛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工地剖面植物群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第⑤层顶部产出的枝叶、木材化石类群较单一,大多数属于壳斗科落叶类群,但从第⑤和③两层筛出的近万枚果实和种子标本却显示了丰富的类群多样性及良好的分层性,目前已鉴定的标本隶属于24科、38属、62种(包括未定种),全部为被子植物。该分层保存的特异埋藏的大植物化石群的发现,为探讨青岛地区全新世植被演替过程、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