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西藏坚扎弄组的植物化石新资料和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5万措勤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夏康坚雪山的坚扎弄组中新采集到Glossopterissp.,Pecopteris(Ptychocar-pus)sp.,?Yuaniasp.,Dicranophyllum?sp.等植物化石,进一步完善了夏康坚植物群的组合面貌,证实了此植物群确属华夏-冈瓦纳混合植物群。  相似文献   
112.
阎同生 《古地理学报》2003,5(4):461-474
在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发现古植物化石44属86种。其中,真蕨纲和种子蕨纲居首要位置,占古植物群属种总数的41.8%,楔叶纲次之,占18.6%。石松纲植物居第三位,占11.6%。种子化石占11.6% ,其他依次为瓢叶纲4.7%、苏铁纲4.6%、科达纲2.3%、银杏纲2.3%、松柏纲2.3%。此古植物群属种丰富,华夏植物群的特点明显,纵向上可划分成6个古植物组合,即Linopteris neuropteroides-Lepidodendron galeatum组合,Neuropteris plicata-Lepidodendron posthumii组合,Lobatannularia sinensis-Annularia stellata组合,Pecopteris anderssonii-Pterophyllum daihoense组合,Cladophlebis permica-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组合和Ullmannia bronnii-Walchia bipinnata组合。该古植物群演化具有阶段性,组合的变化与古地理6个演化阶段相适应:第一阶段(本溪组)深潮下带、湖、三角洲、河流环境交替出现;第二阶段(太原组)潮下带、潮坪、三角洲环境交替出现;第三阶段(山西组)河道、沼泽、天然堤、决口扇环境交替出现;第四阶段(下石盒子组)沼泽、河道、砂坝环境交替出现;第五阶段(上石盒子组)从干旱陆相河漫湖、天然堤、泛滥平原、河口砂坝逐步转变为多层叠覆边滩和心滩环境;第六阶段(石千峰组)为干旱条件下大型湖泊三角洲、天然堤、边滩交替出现。这反映了植物群演化与古地理环境演化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3.
114.
From a fresh field investigation, it has been ascertained that the Late Palaeozoic Yu'erhong (Yuernhung) flora from Yu'erhong, Yumen, Gansu, northwestern China, studied by Bohlin in 1971 includes plants from the Westphalian Yangfukou Formation and the Stephanian to Sakmarian Taiyuan Formation. The Yu'erhong flora from the Yanghukou Formation is dominated by Euramerican elements with a few elements of the Cathaysian flora. No Angarian elements have be found in this section for lack of Late Permian strata. The specimens studied by Bohlin might possibly come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Permian at tne southeastern corner . of the Yu'erhong basin. Those fossils from different horizons and localities might be mixed with each other during collection ;so they fail to reflect the exact horizon of certain plant fossils.  相似文献   
115.
本文研究了湖北大冶金山店武昌组植物化石。鉴定32属56种,描述一个新种。讨论了武昌植物群特征,论证武昌组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6.
杨美芳 《地质科学》1994,29(2):173-174
山东临胸县中新世山旺组地层中的硅藻土不仅以化石门类丰富保存精美著称于世,而且具有重要的开采经济价值。山旺组在山东省分布十分局限,仅分布临胸县东25公里的山旺村一解家河村一带,是一套由泥岩、页岩、硅藻土及油页岩、煤层间夹玄武岩组成的湖泊沉积。它分布在大片基性火山熔岩发育区,岩性简单,产状平缓,厚度不大。由20-100米不等,地层出露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化石极为丰富,尤其是硅藻。  相似文献   
117.
论澳大利亚植被与中国林木引种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热量条件,降水类型以及冬季寒潮等决定了澳大利亚树种只能引种到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澳大利亚是中国外来树种的主要源地之一。约21科45属320种本本植物先后被引入中国,它们在中国南方的人工林营造、水土保持、陆地景观以及基因资源的异地保存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在,按树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固氮的相思对中国南方的地力恢复和优良纸浆材  相似文献   
118.
科尔沁沙地植物萌动期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植物萌动期不同类型沙丘中0-50 cm土壤层微生物组成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微生物的活动强弱程度是: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流动沙丘,每种沙丘类型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分别是: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数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为:流动沙丘表层最少,30—40 cm层活动相对强烈;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在垂直分布上变化相对较小;固定沙丘表层最多,表层以下变化不大。各类群微生物数量与电导率、植被盖度、凋落物量和沙丘固定程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pH值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细菌,而对真菌的影响较小。微生物活动与地温的相关性不高,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影响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盖度和土壤可溶性无机盐含量。  相似文献   
1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肠道消化,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60尾规格一致的花鲈幼鱼(19.37 g左右)为研究对象。壳寡糖饲料添加浓度设为6组:0%、0.2%、0.4%、0.6%、0.8%、1.0%。设3个平行组,养殖周期45 d。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添加0.6%和0.8%两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提高(P>0.05);(2)肠道消化酶:添加0.6%~1.0%的壳寡糖显著(P<0.05)提高胰蛋白酶活性,0.4%~0.8%的壳寡糖显著(P<0.05)提高了脂肪酶活性;(3)肠道菌群:0.6%~1.0%的壳寡糖显著降低了沙门氏菌数量(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在0.8%时显著降低(P<0.05),双歧杆菌的数量在0.2%~0.6%时显著增加(P<0.05);(4)血清生化指标:壳寡糖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添加0.6%的壳寡糖显著降低丙二醛(P>0.05),0.2%的壳寡糖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添加壳寡糖使溶菌酶的活性显著增强(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6%~0.8%的壳寡糖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血脂及肠道健康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0.
象山港潮滩底栖微型藻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者于1992年2、5、6、8和10月在象山港湖头渡,5月和6月在大佳河(港顶部)、西沪港(港中部)和横山(近港口区)4条断面潮滩进行了底栖微型藻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和时间变异性特征.港顶部的浓度高于港中部和近港口区;滩面表层的平均叶绿素a浓度,5月[(10.36±8.08)μg/g湿重]高于6月[(2.94±1.21)μg/g湿重].由于光的限制,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表层0~1cm,随深度的增加浓度下降,但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素的浓度却增大.松软、平整、稳定的滩面有利于底栖微型藻类的生长,5、6月湖滩表层平均初级生产力为(45.1±46.8)mg/(m2·h)(C).湖头渡潮滩叶绿素a浓度以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初级生产力仍以夏季最高,春、冬季较低,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