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6篇
  免费   1861篇
  国内免费   1647篇
测绘学   748篇
大气科学   1023篇
地球物理   2964篇
地质学   3895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478篇
综合类   704篇
自然地理   57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41.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称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有2对或2对以上,表明研究区发生过不容忽视的旋转或剪切运动,它们的构造变形史可能具有多次活动性,并伴随有地温上升的过程。根据水平相岩组图所做的主应力轨迹图显示F56断层是形成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和集贤村构造区的内部边界条件,并表明通二井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北部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向南逐渐转为东西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在集贤村构造区以北东向为主,在中南部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则以近南北向为主。  相似文献   
142.
地表剥蚀作用对地应力场反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易达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3,24(2):254-256
岩体自重和剥蚀作用都是形成岩体初始应力场的重要因素。在地应力回归分析中,反演所得岩体重度往往大于实测重度。通过算例说明,地表剥蚀作用因素是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一些工程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3.
地热回灌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热回灌是一种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引起的热污染和化学污染的措施,并对维持热储压力,保证地热田的开采技术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回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数十个重要的地热田生产运行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在美国、新西兰、冰岛、意大利、法国、日本、罗马尼亚、丹麦、菲律宾和萨尔瓦多等十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北京、天津的地热回灌也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回灌是地热田管理中最为复杂的一项技术,为了避免因回灌而引起热储冷却,需要进行回灌试验和示踪试验,并在回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4.
介绍了自然电场形成的原理及在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根据氧化带与还原带的自然电位变化特征,利用自然电场法可以确定盆地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由此推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大体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45.
陈瑶  张富芳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2):166-169,174
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北段多年来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其他前兆手段观测资料研究了应力场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应力场变化的动力成因和利用其进行地震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6.
由小震震源机制解得到的鄂尔多斯周边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格点尝试法首先分区对鄂尔多斯地块周边的 30 0 0多个小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 ,在震源机制解覆盖的时段内 ,地块周边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有以下特征 :地块周边主要以水平构造作用力为主 ,且其主压应力轴走向以地块西南侧为中心 ,从北至东呈扇形展布。在分区基础上 ,对各区的平均主应力轴分布进行了扫描 ,得到了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中渭河、六盘山和银川区的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 ,临汾和同心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复杂 ,临河、包头、呼和、大同和太原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与该区的几次中强地震有密切关系。另外 ,地块周边除个别区外大多数区域在 1992年和 1996年前后 ,主压应力轴走向有趋近于N75°E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7.
GPS技术应用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方法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法研究的进展。由GPS观测给出的地壳水平运动初步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现时水平运动在全球参考系中为整体向东 ,并兼有顺时针扭转运动。西部地区构造形变强烈 ,整个青藏块体及其边界带 ,以及新疆西部是应变值最高的区域 ,水平应变场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为近NE向 ,空间差异显著 ,反映了印度板块碰撞推挤和青藏块体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不显著。强震分布于地壳运动的大小、方向显著变化的区域 ,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水平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 ,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的构造活动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相似文献   
148.
简述了天然电场选频方法的原理、计算公式和仪器使用方法,介绍了实测曲线的圆滑和以曲线背景为标准的归一化数据处理。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例子,说明了该方法在高阻覆盖区手找岩溶洞穴和矿区中浅部采空区,评价工程地质状态,探查隐伏断裂、富水滑坡边界等方面具有快速、轻便、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9.
Introduction The rock medium shows mainly elastic character under low-temperature, low-pressure and external force for short duration, yet it shows rheologic property under high-temperature, high-pressure and long-time external force. It is reasonable that the rapid earthquake generating process lasted for tens seconds is analyzed by the elastic theory. As for the earthquake generating process for hundreds or thousand years, nevertheless, the rheologic property of rock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  相似文献   
150.
Short period surface waves, recorded during a seismic refractionsurvey in the Sannio region (Southern Italy), have been modeled to infera shallow velocity model for the area. Based on the decrease of resolutionwith depth, due to the bias on group velocity estimates arising frominterference of the Rayleigh waves with higher modes, we carried out aprocedure of fitting, with synthetic seismograms, of selected filtered traceswith a gaussian filter, having a width at half height equal to 1 Hz and acentral frequency lying in the range [1,4] Hz. We estimated the likelihoodbetween synthetic and observed seismograms by measuring their semblance.In this way we were able to infer a more refined local velocity modelcharacterized by a high Vp and Vs vertical gradient in the sedimentarycover. Two ad hoc resolution studies, based on group velocity andamplitude data respectively, indicate that the local velocity model is a goodvelocity model also for the entire studied area.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of available data when using amplitude information allows us to make amore selective choice in the model parameter space (Vp and Vs of eachlayer) and to solve for the Vp/Vs ratio. The inferred Vp velocity in thehalf-space is equal to 2.8 km/s. This value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that inferred by other authors (3 km/s) by modeling P-wave travel timevs. distance. The best-fit model furnish low Vp/Vs for the sedimentarycover so indicating a high degree of the sediment's compaction in thestudied area. The inferred shallow high-velocity gradient indicates thatthe shallow sedimentary layer in the area could trap and focus the energytraveling into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