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8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372篇
地质学   851篇
海洋学   66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167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There is at present a ‘coral reef crisis’; one of the more drastic consequences of this is a phase shift, in which reef‐building corals are replaced by non‐reef building benthos such as macroalgae and soft corals. Previous studies have principally focused on the shift to macroalgae. Our goal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dominance of the zoanthid Epizoanthus gabrieli on some reefs of Todos os Santos Bay, Brazil, represented a non‐algal phase shift. In 2003, we identified a high cover of this species on two reefs (52% and 70%), but only in 2007 was it possible to confirm a reduction in coral cover. This dominance has persisted for over 9 years, characterizing a true phase shift. This loss of coral cover may be a result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within the bay; however, given the large number of human impact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identify specific causes of this shift.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reports of phase shift involving species pertaining to the Class Anthozoa,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is phenomenon involving the order Zoanthidea.  相似文献   
942.
为研究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探讨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于2011年5月在钦州湾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同步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使用Surfer软件绘制各群落特征指数的平面分布图,用SPSS软件分析群落特征指数与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55种。平均生物量为105.48 g/m2,平均密度为50ind/m2。香农-维纳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1.44,0.63和0.64。群落特征指数与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密度与Cu,Pb,Zn,Cd,Cr,Hg以及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种类数与所分析的10项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均匀度指数与Hg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与硫化物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和香农-威纳指数与沉积物各环境因子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3.
2004年塔里木河流域平原的年平均气温特高,山区偏高.平原与山区年降水量均正常略偏多,流域内春夏季0℃层高度偏低.2004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24.0×108m3,属平水年.天山南坡的河流水量偏丰,阿克苏河偏多15.9%,为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偏多4.2%,为平略偏丰水年.而喀喇昆仑山及昆仑山北坡的河流水量均少于多年均值,如叶尔羌河偏少10.8%,为偏枯水年;和田河偏少17.9%,为枯水年.四条源流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开都河-孔雀河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27.02×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2.1%,叶尔羌河全年无水输入塔里木河.2004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阿拉尔-英巴扎耗水量为19.19×108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英巴扎-恰拉耗水量为7.530×108m3,为治理前的30.3%,是输水堤工程竣工和加强管理的效益.2004年4月22日至6月25日,实施了第6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历时65 d从博斯腾湖调出水量1.600×108m3,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向下游输水量1.020×108m3,水头再次到达台特玛湖,多年来的调水已使下游河段两岸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44.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dredging on seagrasses: a review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in potential impacts on seagrasses from dredging and sand mining include physical removal and/or burial of vegetation and effects of increased turbidity and sedimentation. For seagrasses, the critical threshold for turbidity and sedi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duration that seagrasses can survive periods of high turbidity or excessive sedimentation vary greatly among species. Larger, slow-growing climax species with substantial carbohydrate reserves show greater resilience to such events than smaller opportunistic species, but the latter display much faster post-dredging recovery when water quality conditions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state. A review of 45 case studies worldwide, accounting for a total loss of 21,023 ha of seagrass vegetation due to dredging, is indicative of the scale of the impact of dredging on seagrasses. In recent years, tighter control in the form of strict regulations, proper enforcement and monitoring, and mitigating measures together with proper impact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vironmental dredging techniques help to prevent or minimize adverse impacts on seagrasses. Costs of such measures are difficult to estimate, but seem negligible in comparison with costs of seagrass restoration programmes, which are typically small-scale in approach and often have limited success. Copying of dredging criteria used in one geographic area to a dredging operation in another may in some cases lead to exaggerated limitations resulting in unnecessary costs and delays in dredging operations, or in other cases could prove damaging to seagrass ecosystems. Meaningful criteria to limit the extent and turbidity of dredging plumes and their effects will always require site-specific evaluations and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of local background turbidity.  相似文献   
945.
生态占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可直接反应区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阜阳市作为皖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均有增加。对此,应结合阜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应用Wackemagel等提出的生态占用测度方法对阜阳市的生态占用和生态容量进行计算。从宏观上度量阜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状况和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阜阳市人均生态赤字为2.52172313hm^2,立足赤字现状,分析问题,提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946.
中国“土地生态安全”与“土地生态风险”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分析法,从概念、评价方法和研究内容等3方面对中国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生态风险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生态风险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对土地生态问题的关注,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统一的;土地生态安全注重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而生态系统风险把土地利用活动看作土地生态系统遭受威胁的风险源,关注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及其后果;(2)对于土地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地生态风险评价,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指标体系的选择,而不是数学模型的应用。(3)在研究内容上,目前侧重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研究,且多重复性工作,对评价结果的应用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生态风险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47.
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过量熵增,导致自然界产生了过多的熵,复合生态系统进入高熵状态。以熵理论为指导,首先通过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的熵变模型,判断系统是处在安全、临界还是危机状态,然后对人类社会生态安全的演变进行了熵分析。最后提出克服熵增、实现负熵的途径,即构建低熵发展模式,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教育,建立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等,由此来规避生态风险,化解生态危机,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48.
安徽省会经济圈碳排放强度与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7年和2007年碳排放强度分析,揭示安徽省会经济圈内各市县对碳排放的影响和区域差异,根据相关固碳价格计算省会经济圈市县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省会经济圈总体上为碳汇区,1997—2007年间碳排放总量增加1 049.9万t,年均增长14.4%,其中,合肥市碳排放量增长最大。(2)2007年经济圈内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和地均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为1997年的2.18,2.41倍。1997—2007年,省会经济圈内的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3)经济圈内各县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以合肥市最高(784 t/hm2),其次是霍山县和金寨县,其他区域的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相差不大。(4)2007年合肥市提供的生态补偿标准是12.8~105.1亿元,六安市和巢湖市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范围分别为31.9~278.1,0.6~13.8亿元;各县市生态补偿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949.
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方恺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700-1707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0.
陈俊岩 《西部资源》2012,(3):153-154
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开采,给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根据目前煤炭开采技术现状,提出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保水开采技术途径,将矿井水、瓦斯、矸石进行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促进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