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71.
教育部提出高校新工科建设目的之一是培育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测绘技术发展趋势逐步从模拟测绘、数字测绘、信息测绘到智能测绘,测绘仪器和手段的发展对测绘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专业改造升级为例,深入探讨了新工科形势下行业特色测绘工程专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推动测绘专业从传统老专业向“空-天-地-井”新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72.
以我国注册测绘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给广大测绘界人士带来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73.
就近入学是国内外义务教育的基本共识,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就近入学需求,引入优化建模方法进行义务教育空间布局规划。首先,定义了4种就近入学场景:严格就近入学、学额限制的相对就近入学、学区连续的就近入学,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下的就近入学,并构造了相关的优化模型,讨论了每个模型的优势与局限。其次,以河南省某县516个居民区和31所初级中学为例,尝试进行多个实验情景下的最优就近入学安排,并进行比较分析。案例研究发现:① 基于现有学校的布局,严格就近入学缺乏可行性;② 打破乡镇行政边界招生,能够显著地降低学生入学距离;③ 考虑学校学额限制后,学生入学距离比严格就近入学增加40.75%;④ 空间连续的学区划分方便义务教育管理,对学生入学距离影响不明显;⑤ 通过模拟少数学校扩建、新建或撤销,学校布局明显改善,学生入学距离比学区连续入学将下降31.32%。整体上,本文将空间指派、服务区划分、设施选址等优化模型用于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分析,能够为基层义务教育管理提供规划决策建议,也能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4.
我国天文大科学设备郭守敬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LAMOST)、慧眼硬X射线调制卫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以及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陆续建成使用,急需大量从事天文前沿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然而,天文专业发展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天文专业人才的培养.贵州师范大学立足于天文学科发展需求和贵州省省情,成立了“南仁东”创新人才实验班(简称南仁东班).同时,贵州师范大学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院校协同,借助其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探索与实践了科研型天文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院校协同,培养科研型天文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开展天文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75.
刘天宝  叶子聪  王天依 《热带地理》2021,41(5):1046-1059
近期,在全球化、国家福利体系调整、社会文化变迁等多重背景中,教育、地理、社会等不同学科对教育现象展开了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基础教育领域的分异是当前国内外重要的社会与学术关切.现有研究以在校学习为重点,以资源供给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为视角,对教育活动本身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空间响应展开了广泛、细致的研究.此...  相似文献   
676.
姚静 《高校地质学报》2022,28(3):306-309
高校理科课程的思政教育,关乎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实现立德树人国家目标的重要保障。论文概述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南京大学理科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作者凝练出了目前高校理科课程思政建设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如何构建新时代高校理科课程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7.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相似文献   
678.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标准要求,论述了专业基本概况、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并重点分析了基于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工作组织管理和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持续改进的过程,从课程体系的修改与完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知识互相衔接、人文素养教育、各种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应用教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计划修订等6个主要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措施。指出持续改进工作对专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9.
归来庄金矿为鲁西地区大型金矿床,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治理方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一套“双碳”目标下生态复绿、科普教育基地、旅游业再造及注浆止水4种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不仅解决该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节约了治理成本,而满足了保护归来庄金矿独特珍稀的矿业遗迹的需要,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场所,带来了持久性的效益,值得在同类型矿山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