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分析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闫小培  林彰平 《地理学报》2004,59(3):437-445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以及城镇体系开放性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特征。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选取25项城市发展指标,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0年和2000年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的变动特征是:① 城市发展水平的东西空间差异增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重心南移;② 城市发展速度东部沿海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南部大于北部,基础较好的城市集群发展速度较快;③ 东部沿海地区的北京和上海集聚性、外向性和创新性特点都很显著,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特征结构仍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国家目标、战略和政策的作用及其效果累积,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和地理区位条件的差异是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基于沿海地区113个城市对2003年~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展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南-北方向,呈明显的减小趋势;②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波动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相吻合,沿海地区GDP空间分布明显扩张,人口空间分布略有收缩,二者空间分布重心间的距离减小;③同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西方向,具有减小态势,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与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建议构建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区,有助于促进沿海经济空间由南向北发展;加大对安徽、湖北等靠近全国人口重心的经济投入力度,可以减小全国经济空间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沿海-内陆双轮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43.
以老龄化指数为研究指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变异函数研究方法,对我国339个地级市(包括直辖市)2000年、2010年老龄化程度及2000~2010年老龄化变化情况进行时空演化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龄化及其变化幅度总体上表现出很高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状态有减弱趋势;2)我国地市级老龄化局部差异扩大;3)我国地市级老龄化格局演变不稳定,空间自组织性减弱,引起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的内部随机性减小,老龄化空间变异强度以及结构化分异增强。  相似文献   
44.
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利用2000年TM图像判读的中国土地利用矢量图提取全国农村居民点信息,分析了中国农村规模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农村居民点密度呈现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较高,西部较低。农村居民点规模区域差异明显。北方大于南方,平原地区大于丘陵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国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平均规模越小的地区集中在规模较小的居民点较多。全国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指数与农村居民点密度相关程度较高,农村居民点密度较高的地区,孔隙度指数较小,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均匀,距离较低,农村居民点密度较小的地区,孔隙度指数较大,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45.
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周莺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13,33(3):257-265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等单指标层面,关于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还很少。通过建立IDI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测算变差系数等方法,从宏观和中观区域视角比较系统的剖析了中国信息化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2000~2010年,中国四大板块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较快,区域之间数字鸿沟有所缩小。从中观省级层面上,2000~2010年,省际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但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化,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另外,信息化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6.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增林  许旭 《地理研究》2008,27(3):613-622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海洋产业产值为测度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塞尔指数来解释1996~2005年我国海洋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对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构成进行来源分解。并分析空间差异的成因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7.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时空分异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1-2005年的统计资料,借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态势和各省区间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GIS技术,选择1991、1995、1999和2003年4个年度做全国城乡二元结构空间分异图,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时空分异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8.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in China, more and more disparities have emerged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t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and also has been the task for Chinese government to handle. Nevertheless,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impacts of physio-geographical patterns (PGP)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disparity has been ignored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paper, a quantitative method was adopted to assess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the PGP on spatio-temporal disparity using the partial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step by step following its key scien-tific thinking. Total GDP, per capita GDP, primary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nd secondary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as the indicators to reflect the impacts of PGP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disparity.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built by re-searchers,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temporal impacts of the PGP on spatio-temporal disparity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and then explained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at each development st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o-temporal disparity in China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 PGP, and that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 rate could be employ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PGP on spa-tio-temporal disparity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9.
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刚强  许学强 《地理科学》2011,31(5):613-619
基于地市入境旅游人数和相关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主成份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了1999~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和内部结构变化的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全国、三大地带和大部分省份的空间分布都属集聚型,但其集中性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且这种变化趋势体现在内部结构的变化上也有明显地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总体上,不同规模等级和空间层次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程度越低,趋向分散的态势就越明显。这种空间分布变化与旅游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存在正的相关性。在各地区旅游业得到全面发展、旅游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外经济开放度、市场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对缩小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差异的作用日益凸现,旅游发展机制向多元化因素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50.
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各县市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区域发展差距也迅速扩大,沿海内部的区域差异成为浙江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运用锡尔系数分析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经济差异表明,浙江沿海总体经济差异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市内差异和市县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市内差异不断扩大.影响区域差异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历史基础、中心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全球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区位和交通、人口数量与素质和区域发展策略等均对浙江沿海区域经济差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历史基础、市场发育程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利用外资是浙江沿海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