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刁雨薇 《地下水》2015,(1):188-190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统太原组的沉降差异特征,统计出盆地内各井太原组在晚二叠纪、晚三叠纪、早侏罗纪、中侏罗纪、早白垩纪以及现今的上覆岩层厚度,编绘出太原组在该沉积期沉降差异图。根据所绘的沉降差异图,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在二叠系至中侏罗系盆地沉降特征相似,其大体是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沉积深度不断增加,而至白垩纪沉积时,盆地沉降中心略向西偏移,盆地中部较低,向四周逐渐升高,而盆地北部较东部高。而已发现气藏的位置与太原组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文章概述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整体图像,指出目前数值模式模拟降水日变化的局限性,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进行降水预报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和参考。现有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特征明显。在夏季,东南和东北地区的降水日峰值主要集中在下午;西南地区多在午夜达到降水峰值;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降水多出现在清晨;中东部地区清晨、午后双峰并存;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下午和午夜峰值并存。(2)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和季节内演变。冷季降水日峰值时刻的区域差异较暖季明显减小,在冷季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清晨峰值;中东部地区暖季降水日变化随季风雨带的南北进退表现出清晰的季节内演变,季风活跃(间断)期的日降水峰值多发生在清晨(下午)。(3)持续性降水和局地短时降水的云结构特性以及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持续性降水以层状云特性为主,地表降水和降水廓线的峰值大多位于午夜后至清晨;短时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峰值时间则多出现在下午至午夜前。(4)降水日变化涉及不同尺度的山-谷风、海-陆风和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涉及复杂的云雨形成和演变过程,对流层低层环流日变化对降水日变化的区域差异亦有重要影响。(5)目前数值模式对中国降水日变化的模拟能力有限,且模拟结果具有很强的模式依赖性,仅仅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并不能总是达到改善模拟结果的目的,关键是要减少存在于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区晴天陆面过程区域特征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剑  张强  王胜 《大气科学》2011,35(3):483-494
采用2008年7~9月份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将我国北方干旱一半干旱区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冷区三个区域,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热量平衡和辐射平衡日变化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气候区域的地表辐射和能量过程差异明显,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大气和土壤中可利用水...  相似文献   
135.
1990年代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放华  陈立立 《地理研究》2011,30(1):94-102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示范基地,对其区域差异的研究对于长株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域自1990年以来的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消费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该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县际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并且就其各要素动态演化的机制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口重心缓慢向西北方向移动;G...  相似文献   
136.
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动态与区域差异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47-1254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37.
利用2013—2022年负地闪资料和江西省ADTD闪电资料,挑选2016、2018、2019年为重点研究样本,首先剔除研究区域外原始资料,保障研究样本可靠性,其次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对不同年份雷电流强度概率进行估计,进而研究江西省夏季(6—8月)闪电活动时空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江西省夏季负地闪密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相似的规律性,南部密度相对北部更大。地闪密度较大位置的雷电流强度并不一定较大,2016、2019年夏季雷电流强度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呈现显著的空间一致性特征。不同年份夏季负地闪频次日分布单峰值分布特征较为显著,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为午后至傍晚,其中2020—2022年活动相对其他年份更为频繁。江西省夏季负地闪雷电流强度极大值概率分布存在明显规律,有90%以上的概率大于-100 kA。  相似文献   
138.
1INTRODUCTIONOneoftheeffectsofglobalwarmingisthatprecipita-tionhasincreasedoversomeareasintheworld,andthegaugedataofprecipitation (excludingAntarctica)showthatglobalprecipitationhasincreasedslightlybyabout9mmforthe20thcentury, whichwas verysmallcomparedwiththeinterannualandmul-ti-decadalvariability(NEWetal.,2001).Butregion-ally,thereexisted agreatdealofdifferences,suchasinmostpartsofAfrica, Amazon,westernSouthAmerica,theweatherhasbecomedrier,andinmostpartsofEuropeandCanada,thereexisted…  相似文献   
139.
词作为语言的一个基本单位 ,其语义总是不断变化的。从通感的角度出发 ,探讨影响感官形容词词义转移的因素 ,针对文化差异导致了感官形容词词义转移的不一致现象 ,指出人类的生理学共性在英汉感官形容词词义转移上的相似之处 ,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理解感官形容词的派生意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0.
黄沙坪矿床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除铅、锌外,可供开采利用的矿种还包括钨、锡、钼、铜、铁、硫等。矿区内岩浆作用复杂、成矿元素多样、矿化类型丰富,是研究湘南地区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Cu多金属与矽卡岩W-Sn多金属复合成矿作用的理想对象。为查明矿区Cu多金属与W多金属复合成矿机理,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分别对区内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这两类成矿岩体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岩体具有相似的源区特征,但在源区性质及其演化过程方面仍存在差异:石英斑岩侵位深度更浅,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和较低的形成温度;而花岗斑岩则侵位相对更深,具有更高的形成温度和极高的分异演化程度、更低的氧逸度。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可能是制约石英斑岩成铜矿而花岗斑岩成钨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