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6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影响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特征,通过确定地域分异、发生学、多级序列等区划原则,建立了以地质地貌类型组合、气候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Ⅰ级区)划分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亚区(Ⅱ级区)划分的指标体系。采用遥感方法,将中国北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划分为贺兰山以西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贺兰山-大兴安岭干旱、半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和大兴安岭以东半干旱、半湿润沙质荒漠化区等3个区和17个亚区。并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近年来.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下降及水域面积减小、草原退化、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文章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及1987、2000年TM卫星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旨在查明青海满地区耕地、沙质荒漠化土地和水域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青海湖地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25a来,青海湖地区的耕地及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明显的扩大,而水域面积出现明显缩小,同时由于湖周各河流土壤侵蚀的加剧,在部分河流入湖处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3.
沙漠化:从圈层耦合到全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沙漠化概念提出伊始 ,沙漠化成因机理的研究就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沙漠化过程究竟有多少是由自然因素所致 ,多少是由人类活动所为 ,诸因素与沙漠化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诱因等 ,当属地球系统科学应解决的难题。文章从全球变化的角度 ,将沙漠系统视作一种类生命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指出沙漠化源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之间复杂的相关与耦合作用 :气候变化是控制沙漠进退的首要因素 ;陆表水持续亏损则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 ;岩石圈构造运动塑造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 ,奠定了沙漠分布的地理格局 ;人类的不当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物生产力的衰退及土地覆盖的破坏 ,造成了现代沙漠化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差异性风化成土特征及其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碳酸盐岩极低的酸不溶物含量使岩石风化产生的残积土壤物质数量极少,并产生巨大的体积缩小,促使早期形成的残积土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下塌陷。显著的差异性风化使基岩面强烈起伏,甚至形成大量的岩溶尘洼地、裂隙、地下管道、洞穴系统等。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土粒沿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经微距离或短距离搬运到上述低洼或地下空间中,甚至由地下河带到更远的地方,这是碳酸盐岩地区土壤丢失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石漠化最主要的地质因素。土壤在地表分布高度不均匀,是碳酸盐岩地区的地表少土的重要原因。对于酸不溶物含量相当的石灰岩和白云岩而言,由于白云岩的差异性风化明显弱于石灰岩,以及受各种应力作用后,白云岩形成的节理及裂隙密集而均匀,从而提高了近地表白云岩的含水能力,延长了风化过程中的水-岩反应时间,使风化作用可以相对集中于地表或近地表进行,有利于岩石的整体风化作用的进行,同时使白云岩风化壳基岩面起伏相对较小,风化残积形成的土壤分布也相对均匀。因此,白云岩区地表土层较厚,石漠化程度也稍弱于灰岩区。  相似文献   
15.
Only by providing th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plants can a favorable ecologicalenvironment on which human beings rely for existence be created. The upside-down-T dou-ble-layer water-conserving afforestation way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low soil fertility and vast land in the arid are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afforestation way are to change the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root area of the plants, provide the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plants, and reduc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plants in large areas in the arid regions. Meanwhile, the size of its water-conserving layer can be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planted trees. The different ways of the bottom wa-ter-conserving layer can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afforestation way is suitablefor planting trees on a small scale and also for afforesting on a large scale under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in the arid areas, and has been effectively used in the afforestation in the hinterland ofTaklamakan Desert and the southern marginal zone of Gurbantonggut Desert. The prospects ofthe afforestation way are broad in afforest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the desert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The salinized sandy lands are the important reclaimable reserve wastelands in thesouth area of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ut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area is not destroyed by action of oasis development. The main factor tohinder oasis development is land salinization. Rational oasis establishment rebuilds wastelandswith lower productivity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or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stock raising. The results of surveying sub-soil environment of Aimugaike. Awati oasis in Hotian County of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show that the underground water and soil environment arenot deteriorated under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which could be coordinatedfor obtaining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 During the oasis establishment period from1997 to 1999, the plowland area has reached 166.7 hm2, and the seed cotton yield per unit areahas reached 2250 kg @ hm-2, the area of timber forest and active sand break forest has reached 20hm2, the area of fruit trees is 71.5 hm2; and the soil moisture has decreased from 22.07% to18.12%. In the first year of oasis establishment, the soil type has changed salt soil into light saltsoil, in the second year the soil has been out of salt harm;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topsoil has increased obviously.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什么样的退化土地才是荒漠化土地,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程度和区别等问题的定量确定,至今有关报道甚少。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类型,自然资源丰富,但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突出,这一现象的定量认识尤为重要。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为荒漠化土地的预防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形成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不仅是促进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同时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只有采取合理的符合生态原则的治理活动 ,诸如一系列政策保护与技术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才能实现土地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9.
湘北红壤坡地雨水过程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小立  王凯荣 《山地学报》2003,21(4):466-472
模拟主要利用方式构建的垫面为主导因子,采用径流场实测方法,通过4a(1998~2001年)实地观测试验,剖析不同下垫面对雨水地表径流及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时间分布及其强度)是影响地表径流特征的主导因素;年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系统水土流失量呈正相关。不同垫面地表径流产量有显著性差异;雨水径流过程的土壤和养分流失有相似的表现。在假定雨水年份的基础上,应用不同雨水年份出现概率指标,推算出:湘北红壤坡地现今利用状况下,雨水产地表径流过程的年均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有机质、N、P、K)损失量;和可最大开发利用时,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损失。提出"利用坡地集雨利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观点。  相似文献   
20.
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动态遥感监测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应用卫星遥感资料(MSS、TM及spot)对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的动态监测发现,自1966年至2000年的34年间,草地沙化面积增加307.7%,达到36760.9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25%,平均每年扩大草地沙化面积816.0hm^2,年均递增率达4.22%。到2000年止,区域内有沙地5083.9hm^2,沙化草地31677.0hm^2。自1985~2000年的15a间,区内17个湖泊面积缩小842.0hm^2,减幅达38.9%,平均每年减少56.1hm^2,年均递减速度达3.34%,该区目前其余11个湖泊总面积仅为1323.1hm^2,只有15年前的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