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626篇
地球物理   496篇
地质学   563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2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   总被引:86,自引:3,他引:86  
阐述了美国两本手册FEMA273/274和ATC-40中关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利用ETABS程序进行适合我国地震烈度分析的计算步骤,并用一框剪结构示例予以说明,表明Pushover方法是目前对结构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2.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的渐近灰色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开采所引起的地表沉陷是一种严重的矿区地质灾害。煤层的倾角、厚度等物理条件是地表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水平煤层或缓倾斜煤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倾角小,地表沉陷具有较完整的规律性,其预测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在急倾斜煤层的开采中,由于地层倾角较大,赋存条件和地质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增强了地表下沉的非线性特征,使地表沉陷具有不确定的表现规律。文章对重庆市南桐矿区东林矿的地表沉陷非线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东林煤矿地表下沉曲线的分形维数是1.07。在岩层移动这个系统当中,既含有已知的又含有未知的或非确定的信息,可以作为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岩层控制系统的状态、结构和边界条件难以精确描述,属本征性灰色系统。文章针对东林煤矿地表下沉曲线非线性较弱的性质,提出用一种基于GM(1,1)的渐近预测模型对东林煤矿42个月的地表下沉量时间序列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对急倾斜层开采地表沉陷的预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其他工程实例的应用分析,进一步证明这种渐近的灰色预测方法具有相对较高的精度,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地表沉陷预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空间。  相似文献   
4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仁芳  刘静 《气象科学》2004,24(4):483-487
利用1998~2000年3~11月长江上游六大流域逐日降水实况和MAPS、T106(T213)、欧洲中心等数值产品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六大流域强降水面雨量等级预报模型。并于2002年6~9月进行了业务试验。  相似文献   
44.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生态需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思想的生态需水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生态经济领域中的生态价值理论,确定不同生态需水量条件下的生态价值,进而通过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适的生态需水量,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说明,认为由该法所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符合客观实际,可以作为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需水研究的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水资源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6.
基于对第二松花江流域上游小山、松山、两江水电站中长期水文预报研究成果,论述了综合中长期水文预报的研究思路和定性预报、定量预报的分析研究方法。该研究通过2002年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47.
通用洪水预报模型库设计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四龙 《水文》2004,24(6):1-5,40
在介绍洪水预报模型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洪水预报模型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规定了各类数据文件格式,设计了洪水预报模型库的通用数据接口,并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中实现了通用洪水预报模型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48.
矿产品供需关系决定矿产品价格的市场走向,运用供需二维图解可以预测矿产品供需动态,给出精确的供需二维图要注意资源增加与减少、代用材料和新产品开发等因素,指出精心积累矿产品供需资料,仔细观察供需关系,可以预测矿产品价格和市场走向。  相似文献   
49.
Model identification for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under uncertainty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Metho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dels for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have to consider the specific nature of these models and the uncertainties present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Current approaches fail to fully incorporate these two aspect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nature of hydrological model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nature for the task of model identification. We then continue to discuss the history (“The need for more POWER‘’), the current state (“Learning from other fields”) and the future (“Towards a general framework”) of model identification. The discussion closes with a list of desirable features for an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under uncertainty and open research questions in need of answers before such a framework can be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50.
Models capable of estimating losses in future earthquakes ar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emergency planners, for the insurance and reinsurance industries, and for code drafters. Constructing a loss model for a city, region or country involves compiling databases of earthquake activity, ground conditions, attenuation equations, building stock and infrastructure exposure, and vulner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osed inventory, all of which have large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Many of these uncertainties can be classified as epistemic, implying—at least in theory—that they can be reduced by acquiring additional data o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The effort and cost involved in refining the definition of each component of a loss model can be very large, for which reason it is useful to identify the relative impact on the calculated losses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se components. A mechanically sound displacement‐based approach to loss estimation is applied to a test case of buildings along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Sea of Marmara in Turkey. Systematic variations of the parameters defining the demand (ground motion) and the capacity (vulnerability)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lative impacts on the resulting losses, from which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in the capacity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emand for a single earthquake scenario. Thus, the importance of earthquake loss models which allow the capacity parameters to be customized to the study area under consideration is highlighted.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