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利用实测资料对NCEP-1、ERA-40和20CR再分析降水资料在中国范围内均值、年际变化、相关性和长期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平均而言ERA-40年降水量和实测值最为接近,而20CR和NCEP-1年降水量明显偏多,三者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3%,55.0%和36.9%;三种再分析降水偏差最大区均出现在西南地区,最大偏差值都在600 mm以上;年际变化上,ERA-40和NCEP-1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年降水差值百分比出现一定波动性,而20CR在整个研究时段年降水差值百分比基本稳定;三套资料和实测资料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东部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西部,值得一提的是ERA-40在大部地区的相关性好于其他两套资料;ERA-40和20CR则对大部分区域降水变化趋势的描述好于NCEP-1资料。  相似文献   
152.
以2017年和2018年湖北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验收工作中形成的包含了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错误的"监测成果错误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和ArcPy对数据进行要素提取、整合,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质量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了成果总体质量变化趋势,为对持续性地...  相似文献   
153.
蒙古高原土地覆被的变化表征着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许多环境问题的研究依赖于准确的土地覆被信息。因此,评估当前全球土地覆被数据在区域尺度上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本文以蒙古高原为研究区,从构成相似性、类型混淆程度、空间一致性、绝对精度4个方面,分析了GlobeLand30、GLC_FCS30和FROM_GLC 3种30m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被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1) 3种土地覆被数据都显示,草地和裸地是蒙古高原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任意2种数据的面积序列相关系数都优于0.95;(2) 3种土地覆被数据中完全一致的区域占蒙古高原总面积的61.87%,主要集中在土地表面异质性低的区域;(3) GLC_FCS30数据的总体精度(78.33%)最高,GlobeLand30数据的总体精度(76.85%)次之,FROM_GLC数据的总体精度(75.86%)最低;林地、草地、水体和裸地在3种土地覆被数据中的精度较高(75%以上),灌丛、湿地等地类的精度较低(50%以下)。因此,对蒙古高原土地覆被进行全要素研究时,可以综合考虑选择总体精度最高的GLC_FCS30数据。对特定地类研究的用户,可参考3种...  相似文献   
154.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气候-海面变化数据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长江中下游分节点建设中,全球气候-海面变化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区域响应,是该节点系列数据库群建设的三大科学主题之一。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对数据集建设的整体规划与技术实现,可望由通常的科学数据下载中心向科学数据服务中心转变。针对区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需要,本文以气候-海面变化数据集为例,探讨了该数据集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数据集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该数据集由6个不同主题的科学数据库和文献库构成,文献库不仅是数据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历史文献也是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进而讨论了数据库设计的区域编码规则、表结构和元数据描述;将数据检索划分基本数据、专题、空间和文献检索四类,并对用户检索的流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以科学数据收集分析为目标进行数据集建设所需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5.
地球空间数据集成研究概况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数字地球空间数据的集成研究及应用始于本世纪 60年代 ,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及应用、多元数据的使用推动了地球空间数据集成研究及其应用。本文首先对地球空间数据概念进行描述 ,然后对地球空间数据集成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数据集成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论文分析了数据集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6.
以黄河源区水文循环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TRMM卫星和GPM卫星的日降水产品(TMPA 3B42和IMERG-Final)驱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了新型卫星降水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及其模拟潜力.研究表明:(1)对于大尺度流域而言,同时对多个子流域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及率定的结果不适用于每...  相似文献   
157.
采用镶嵌数据模型建设与浏览地理国情影像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栅格数据模型管理地理国情普查影像成果数据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镶嵌数据集模型的特点以及海量影像数据分级、分层、分块的存储机制,结合镶嵌数据集模型进行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管理的一般流程,阐述了影响镶嵌数据集入库速度和浏览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对这些主要参数的调优方法进行了分析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8.
曾敏  赵信文  喻望  顾涛 《中国地质》2019,46(S2):110-122
本数据集依托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粤港澳湾区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的斗门镇幅1:50 000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编制了1:50 000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并依据此次调查及采取的样品进行测试获取的数据建立了本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调查与实验测试两大类10种数据类型,其中遥感野外检查验证数据53条,基础调查数据168条,野外地质综合调查数据22条,工程地质调查数据77条,地质灾害调查数据23条,钻孔基本情况数据13条,原位试验成果数据583条,岩石样品试验数据36条,土工试验数据130条,野外照片数据669幅,共计1 774条数据。本数据集对查清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软土地面沉降、崩塌滑坡不稳定性斜坡等地质灾害具有数据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59.
孙巧银  李成柱  方磊 《中国地质》2019,46(S1):32-38
本数据集是作者2017年在银川盆地平罗站幅施工的14个工程地质钻孔岩心中采集的234个岩土样品,经过测试分析后所得的共2 602组测试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体现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压缩模量、颗粒成分等。图幅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厚度大,为区内主要的工程地质岩组,且成因多样,从西到东主要包括:上更新统洪积层,岩性主要为砾石、砂砾石;全新统灵武组细砂土;全新统湖沼积层,岩性主要为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全新统风积层,岩性主要为土黄色中-细砂、粉砂。其中,全新统灵武组占据了图幅大部分区域,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砂、砂质粘土等。钻孔揭示,银川平原区地层纵向上以河湖相细砂、粉砂为主,夹粉质粘土,局部钻孔含卵砾石层。样品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图幅区内碎石土、冲积砂土、粘性土具较高的抗剪强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而图幅西北部砂岩、泥岩由于中等到强风化程度,且有软弱夹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湖沼积成因的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工程地质性质亦较差。本次图幅区内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施工规范,测试分析均由具备国家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得到的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反映了该区域内地层信息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0.
Numerical models are currently the main tool us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urban flooding. The validation of these models requires thorough and accurate observed data in order to test their performance. The current study presents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a large-scale urban drainage physical facility of approximately 100 m2 that includes roofs, streets, inlets, manholes and sewers. The facility is equipped with a rainfall simulator as well as a surface runoff and pipe inflows generators. The experiments were divided in two sets. In Set 1 the surface runoff was generated exclusively by the rainfall input, while in Set 2 the rainfall simulator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unoff generators. In all the tests the water discharge was measured at points on the inlets, roofs, and outfall. The water depth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facility was also measured. The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replicat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urban drainage model Iber-SWM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even in a relatively small catchment the peaks in the hydrographs generated at each element of the facility during intermittent rainfalls ar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hydrographs generated at each element, but that these differences compensate each other and disappear at the outfall. The results generated provide the research community with a thorough and high-resolution dataset obtain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 a large-scale urban drainage facility, something which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