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671篇
地球物理   519篇
地质学   1143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4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31.
甘肃北山勒巴泉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勒巴泉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3层结构的特征,即结晶基底、中间韧性盖层、上部脆性盖层,其间分别被基底剥离断层和盖层剥离断层分割。本文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的组成、空间展布、结构构造和典型的构造样式,并分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和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32.
北京平原南口—孙河断裂带北西段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口—孙河断裂是北京平原区唯一一条北西向的活动断裂,也是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中最醒目的隐伏、半隐伏的第四纪活动断裂。对南口—孙河断裂北西段开展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钻探工程,验证了该目标断裂的精确定位。笔者通过钻孔岩心及探槽剖面的对比分析,并结合磁性地层研究及~(14)C年龄测定,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南口—孙河断裂具有粘滑兼蠕滑的活动特点,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12 mn/a、0.58 mm/a、0.31 mm/a。总体表现为弱-强-弱的规律。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可识别出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距今(9230±45)aBP~(9370±40)aBP和(13620±90)aBP~(13960±60)aBP,错断地层的最浅深度为1.2 m。同时探讨了城市隐伏活动断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33.
地表变形、活动断裂和地球物理的综合分析表明,菲律宾洋壳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导致的地幔对流是控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由于地幔对流和青藏高原挤压共同作用导致的地壳热流值的差异则是长江口地区西部隆升、东部沉降且向东沉降速率增大的直接驱动力。预测未来长江口地区的基岩沉降范围将以>10cm/a的速率向西扩大,沉降速率将呈明显加速趋势,40000a之内上海市可能被海水淹没,但板块构造演化的“渐变”特征决定其对当地未来的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显著影响。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建议在长江口南西部(浙江省北东部)的丘陵山区加大重力载荷如加快城市化进程或人工造山以减小和控制上海地区的沉降。  相似文献   
534.
出露于康定跑马山、丹巴格宗、公差等地的变质核杂岩地层,原岩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一套正片麻岩及副片麻岩地层。获得1585—2341Ma原岩成岩同位素年龄值。应属康定群,时代为中元古代—太古代,为康滇地轴扬子地台结晶基底向北露头的延伸。  相似文献   
535.
扬子克拉通西缘穹状变形变质体的类型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子克拉通西缘呈分散状产出的一系列穹状变形交质体,按其结构特征与成因,可将其划分为变质核杂岩,岩浆核杂岩,片麻岩穹隆和构造穹隆四种类型。造山后期—期后,深部上隆,浅部伸展,局部岩浆活动和造山期深熔花岗岩底辟侵位所引起的地壳局部隆升与伸展,是形成该区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的主要原因;片麻岩穹隆和构造穹隆,则分别为双向挤压收缩体制下,局部熔融—重熔花岗岩同构造被动侵位,和单纯的构造变形与叠加变形形成。它们具不同的时、空分布和控矿特征,是扬子克拉通西缘造山过程中不同构造坏境,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构造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6.
地幔热柱具有多级演化特征。河淮亚热柱顶部地幔物质以薄板状斜插至燕山造山带之下,燕山造山带轴部东西向尚义-赤城韧性剪切带与太行山构造岩浆带轴部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韧性剪切带交汇叠加,使深部中下地壳应变软化岩石及深部幔源物质减压释荷产生深熔岩浆并上侵,从而加速了造山带的上隆速度,并可形成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幔枝构造。其中隆升较快的地段发育成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幔枝构造控制着构造变形-岩浆活动-蚀变变质-成矿作用统一体系,并形成与幔枝构造密切相关的内带为金(铜钼)、外带为银(铅锌)多金属的成矿系列。论述了不同构造部位的成矿特征及其相关性、统一性。据此提出了在有利构造部位(参照已有矿点分布)扩大找矿和向深部扩大找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7.
利用遥感解译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确定甘子河为地热勘查靶区。首先用可控源音濒大地电磁测深法确定控热构造位置,然后辅以多种电法进行相互验证,查明了隐伏断裂构造带的部位、深度、倾向、倾角等形态特征,有效降低了地热勘探风险,勘查成果显著,对隐伏断裂地热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8.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CCSD) main drill hole (0–3000 m) in Donghai, southern Sulu orogen, consists of eclogite, paragneiss, orthogneiss, schist and garnet peridotite.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Raman, cathodoluminescence, and microprobe analyses show that zircons from most eclogites, gneisses and schists have oscillatory zoned magmatic cores with low-pressure mineral inclusions of Qtz, Pl, Kf and Ap, and a metamorphic rim with relatively uniform luminescence and eclogite-facies mineral inclusions of Grt, Omp, Phn, Coe and R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UHP metamorphic mineral inclusions in zircon are similar to those from the matrix of the host rocks. Similar UHP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of about 770 °C and 32 kbar were estimated from coexisting minerals in zircon and in the matrix.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ll investigated lithologies experienced a joint in situ UHP metamorphism during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In rare cases, magmatic cores of zircon contain coesite and omphacite inclusions and show patchy and irregular luminescence, implying that the cores have been largely altered possibly by fluid–mineral interaction during UHP metamorphism.

Abundant H2O–CO2, H2O- or CO2-dominated fluid inclusions with low to medium salinities occur isolated or clustered in the magmatic cores of some zircons, coexisting with low-P mineral inclusions. These fluid inclusions should have been trapped during magmatic crystallization and thus as primary. Only few H2O- and/or CO2-dominated fluid inclusions were found to occur together with UHP mineral inclusions in zircons of metamorphic origin, indicating that UHP metamorphism occurred under relatively dry conditions. The diversity in fluid inclusion populations in UHP rocks from different depths suggests a closed fluid system, without large-scale fluid migration during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相似文献   

539.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宋鸿林 《现代地质》1996,10(2):149-158
摘要: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是典型的板内变质核杂岩。由核部的结晶基底及顶部的变余糜棱岩带、固态流变的中间层和脆性剪裂的上部盖层组成三层结构。核部有强力侵位的早白垩世的房山花岗闪长岩株。地壳的韧性伸展表现于下古生界及其前的盖层岩系中,形成于印支期前,反映了强烈的区域古地热异常。印支期的南北向挤压造就了区域构造格局。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使变质核杂岩定型。新生代的差异性隆升使核杂岩最终出露地表。幔源热异常、基底热隆及岩浆的强力侵位是核杂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0.
雪冰中的黑碳记录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明镜  秦大河  效存德 《冰川冻土》2005,27(4):539-544
黑碳(Blackcarbon)是一类大气气溶胶,也是重要的气候驱动因子之一,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迄今发现,雪冰是保存和记录历史时期黑碳变化的最好介质.根据前人对南极冰芯、格陵兰冰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冰芯以及雪坑样品中的黑碳记录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不同研究地区雪冰中黑碳含量的变化,黑碳对气候环境突变、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总结了人类活动与雪冰黑碳记录之间的关系.雪冰黑碳记录还可以获得如森林大火这样的特殊事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