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51.
农业地质在吉林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征  王凤生 《吉林地质》1999,18(1):44-50
吉林省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解决全国粮食问题的关键,探索适合处省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本语文在介绍吉林省农业资源优势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农业地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2.
连续与间歇积水入渗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沟壑区典型黑垆土连续与间歇入渗对比试验为依据,分析了两者在入渗率、入渗量、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锋推进速度及推进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间歇积水入渗机理。  相似文献   
853.
西北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利用选取的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10°E以西)分布均匀的127个气象站1960-2000年41a逐月大风出现日数资料, 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 并具体分析了大风与沙尘暴的时空关系, 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一些新事实。西北大风天气可划分为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小于10d)、较多区(年均大风日数10~50d)、多发区(年均大风日数50~100d)和频发区(年均大风日数大于100d)。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大风较多区, 占总站数的614%, 大风频发区分布最小; 大风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在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 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60d, 平均不到3d就有一次大风天气, 大风日数最少的地方是陕西北部延安, 平均每年发生大风天气的日数不到1d。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 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以及高山和青藏高原极易出现大风天气。西北地区多数台站近40a来大风呈减少趋势, 其中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和陕西东部等地区减少最为明显, 大风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北部到青海西部地区, 其代表站年均大风日数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了近3倍, 达到190d。总体来讲, 西北地区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 以5月最多, 其次是夏季, 秋、冬季特别是秋季大风最少; 陕西、甘肃中南部夏季大风较多, 青海东南部则夏季最最少, 冬季大风更多一些。进一步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大风频发区与沙尘暴频发区并不完全重合, 例如, 南疆是西北乃至我国沙尘暴最频发区之一, 但是南疆却是西北地区大风的较少区, 年大风日数远少于沙尘暴日数。同样是沙源丰富的沙漠地区, 也都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频发区, 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附近地区的沙尘暴日数远多于大风日数, 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大风日数却比沙尘暴日数明显偏多。最近40 a西北地区大风与沙尘暴发生次数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 基本呈线性减少特征, 这说明在下垫面状况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近年来沙尘暴次数减少可能主要是由于大风天气(沙尘暴驱动因子)减少而造成的。大风的时间变化可以决定沙尘暴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4.
实际地球介质是相当复杂的.基于均匀的、连续介质模型建立的弹性波动理论可能导致对地球结构地震响应的不当解释, 有时可能是错误解释.由于没有更接近实际地球介质模型的波动理论, 许多有用的地震信息因得不到合理解释, 被作为噪音处理了.从等效介质角度来看, 储层介质可以划分为弹性区、粘性区、空白区(空白区是由孔隙、裂隙、结构面产生的介质性质弱化区) 组成的离散介质.在局部平均思想的指导下, 利用区间内聚定理建立起离散(储层) 介质的本构关系, 为建立更接近实际地球介质模型的波动理论提供了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855.
应用甘肃临夏州1955—2004年的常规气候资料,从地形、地貌、气候、环流特征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临夏州大风沙尘的天气过程,气候学成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预报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临夏州春季(3—5月)大风沙尘天气短期实时预报系统。该系统优于常规预报工具,为了有效保护临夏大气环境,减轻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85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海域海洋环境的认知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航海、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使用高分辨率多平台交叉定标风产品(CCMP)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海域的大风特性。分析了大风天气的年平均速度、空间分布,以及风速和极端风速的频率和趋势。结果表明,在夏季,相对较高的大风场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索马里海、印度支那半岛海域和孟加拉湾海域。索马里海的大风频率超过90%。总体而言,南海大部分区域和北印度洋,大风天逐年增加,增加趋势在秋冬季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57.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constitutive model would normally require a new procedure to be established for derivation of the incremental response. However, for models gener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hyperplasticity (using single, multiple or continuous yield surfaces), this deriv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first the unified incremental response for a model using a single internal variable for general loading conditions. Next, we develop and explore three different numerical techniqu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cedure. One of the approaches, which seems superior, is extended to the multi‐surface hyperplastic formulation. Finally, to allow integration of continuous hyperplastic models within the same multi‐surface hyperplastic setting, the issue of discretization of the continuous field of yield surfaces is addresse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58.
将描写海温和气温交互作用的随机动力模式化为一个Fokker-Planck方程(FPE),然后用矩阵连分法进行求解,并对二氧化碳增温效应进行了计算。当CO2从330ppm增加到660ppm时增温1.2℃,模式中存在的优势周期为3~4年,当CO2倍增时各周期有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9.
对位于珠江边,周边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差的广州海印花园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的复杂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860.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sgsim), Gaussian truncated simulation (gtsim), and probability field simulation (pfsim) are three algorithms frequently used for conditional stochastic simulation. They were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and are seen as different algorithms in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at gtsim and pfsim can be bridged by a simple quantile transform between Gaussian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s. As for the sgsim algorithm, the normal score back-transform can be seen as a series of truncations of the simulated Gaussian field. All three algorithms are shown to be applicable to both continuous and categorical variables. In practice, gtsim can be most often replaced by the more CPU-efficient pfsim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