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5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92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4290篇
海洋学   43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351.
论底苏铅锌矿床的“双源”沉积改造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苏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该矿床具“双源”沉积改造特征。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同时存在海底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热水沉积矿石及矿源层。大气降水热液改造成矿阶段,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被加热并淋滤早期沉积矿石及矿源层中的Pb、Zn,使之以[PbCl02]、[ZnCl02]迁移,当含矿热液运移至有利构造部位时,Pb、Zn络合物交代地层中的黄铁矿或被有机质还原而再沉淀成矿。本文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底苏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52.
阿拉斯加巴罗AB—67钻孔岩芯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  张青松 《地理学报》1998,53(6):537-545
巴罗AB-67钻孔岩芯的48个样品被进行了25个项目的粒度分析和44个项目的地球化学分析。本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Q型因子分析,并得到了4个主因子。研究表明,这4个因子分别代表了沉积环境的四项指标,它们分别为沉积速率,降水,海平面和温度。从岩芯顶部5个样品与巴罗气象台观测记录研究了古温度和古降水的转换函数,从^210Pb测年和几个环境事件确定了沉积速率的转换函数。  相似文献   
353.
354.
前陆盆地类型及其沉积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前陆盆地的特点及类型入手,综述了前陆盆地研究的热点内容,最新方法及其沉积动力学进展状况,揭示了前陆背景下盆地充填序列的构成及内部演化特征,指出了盆地的沉积-地层格架与冲断造山带的幕式活动之间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55.
分布于藏南江孜一带的上白垩统宗卓组沉积混杂堆积岩呈近东西向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平行相伴,由“基质”、原地岩块、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基质”以正常沉积的细碎屑岩为主;原地岩块是沉积物未完全固结时,由于重力或其它地质作用使之变形变位后形成的;外来岩块成分复杂、形态各异、大小悬殊,不同岩块中产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箭石、双壳类等化石。岩块间很少直接接触,地貌上明显突起,其变形变质程度与“基质”极不协调,它是早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板片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俯冲,于被动陆缘形成近东西向的狭长海槽,而仰冲板片受到强烈的破碎,大小不等的岩块滑落于海槽中构成的沉积混杂堆积岩。  相似文献   
356.
岩石圈流变性取决于岩石圈的地热状态、物质组成和结构,并量化为岩石圈总强度。沉积盆地的沉降和抬升是地球最上层流变带形变的响应,岩石圈板块对构造应力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圈流变性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不均一性。辽西、辽北、松辽盆地区岩石圈流变性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岩石圈总强度明显不同,在晚中生代伸展过程中,变形方式、变形幅度不同,分别形成了断陷盆地、多断少坳型盆地和断坳型盆地。  相似文献   
357.
通过在南缘露头剖面相构型识别,北部地震剖面解释的沉积体侧向迁移特征,建立了走滑拉分构筑的可容空间变化型式。此沉积对构造的响应模式,不仅可以很好的解释拼合砂体的分布,古流向偏转等问题,而且对于预测盆内沉积体走向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58.
内蒙古达拉特旗平原区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找水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量的植物孢粉、C14、水土样等样品的取样测试,分析了黄河断陷盆地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研究了达拉特旗平原区主要供水目的层—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环境,结合其它勘察手段取得的成果,指出找水方向应为罕台川以西山前地带承压水及罕台川冲、洪积扇与黄河近岸潜水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59.
Results of geothermal gradient measurements in 44 localities in Brazil are presented. The Precambrian shield areas are found to b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the range 6 to 20°C/km while younger sedimentary bas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gradients in the range 15 to 35°C/km.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geothermal gradient and tectonic age has been observed. This as well as the favourabl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suggest that the best sites for extrac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in Brazil are the younger sedimentary basins. The Parana Basin is found to offer at present the best site for extrac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in Brazil.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major aquifer (Botucatu sandstone) suggest that this aquifer contains substantial quantities of warm water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40 to 90°C. The water layer in this confined aquifer is in convective motion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low enthalphy geothermal system. Many of the routine uses to which geothermal waters are put, such as space heating and soil warming, are not applicable in Brazil mainly because of the favourable climatic conditions. Conversion of this geotherm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is also unlikely to be economical. Hence we do not consider the Parana Basin geothermal system as an independent ec9nomically exploitable energy resource. However, a few other applications are pointed out where geothermal waters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ary or supporting energy source in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ally viable systems utilizing hot waters.  相似文献   
360.
廊固凹陷近岸水下扇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廊固凹陷18口井541 m岩心的系统观察、156口井测井序列的建立、1km×1 km三维地震测网密度的地震相识别,分析了该沉积体系的相带展布特征。该砂砾岩层总体趋势为向上厚度减薄、层数减少,共识别出5期扇体,多呈条带状沿大兴断层断面分布,每期之间发育稳定的暗色泥岩段。该近岸水下扇的形成受3级层序、大兴断层、古构造、古气候、古地形以及物源供给等多种因素的控制。3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大兴断层的分段活动以及特殊的物源供给背景因素的匹配对近岸水下扇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2~3期扇体扇中分布范围广,储集条件好,是凹陷下一步开发工作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