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同时顾及空间邻近与专题属性相似的空间层次聚类是挖掘空间分布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空间层次聚类方法虽然可以获得多层次的聚集结构,但聚类结果显著性的统计判别依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空间层次聚类结果显著性的统计判别方法,用于确定空间层次聚类的停止准则,减少聚类过程对参数设置的依赖。通过试验分析与比较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判别空间层次聚类结果的显著性和确定层次聚类合并过程的停止条件,同时具有很好的抗噪性,避免随机结构的干扰。  相似文献   
42.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针对近似平行沟渠群的典型化方法。首先,建立沟渠的方位关系图,通过生成关系图中各连通分量的极大完全子图,提取近似平行的沟渠;然后,依据视觉认知规律定义沟渠间的认知距离,并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剪枝对沟渠进行分组;接着,运用K-means ++算法对分组后的沟渠进行重新表达;最后,通过比较综合前后沟渠群的外轮廓相似性以及沟渠分布密度的差异,对典型化结果进行了评价。对广州市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进行近似平行的沟渠群的典型化。  相似文献   
43.
移动轨迹聚类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轨迹数据是人类移动行为的表征,能够映射出人的出行模式和社会属性等信息。怎样有效挖掘轨迹数据蕴藏的人类活动规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通过轨迹聚类发现行为相似的类簇,从而探究群体的移动模式是轨迹挖掘和深度应用常见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根据轨迹数据的特点,将轨迹数据模型分为轨迹点模型和轨迹段模型,并据此定义相应的相似性度量:空间相似性度量和时空相似性度量;然后,对两类模型的聚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不同聚类算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不同应用选取聚类算法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移动轨迹数据聚类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淮北矿区地处华东腹地,煤层气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前景。选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聚类法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制定参数分类评价标准、运用灰色聚类法判别灰类、计算综合优度值,对矿区16个评价单元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淮北矿区山西组煤层气勘查潜力中等,下石盒子组勘查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45.
聚类分析在土地工程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所受的压力和影响与日俱增,工程地质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工程建设。本文通过实例研究,从岩土体承载力入手,确定不同高度建筑物的适宜性,利用聚类分析划分不同高度建筑物适宜区。评价结果合理,有利于指导工程建设,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对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从工程地质角度,以东营城区0~50m的土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采用专家类聚法,对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和高层重型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做出了评价并进行了区域划分,对东营城区将来的工程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利用隶属函数构造模聚类系数,给出了一种新的分区方法。运用此方法对水文地质进行分区可大大降低了计算量,并且避免了一些主观因素,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隶属函数,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解决。  相似文献   
48.
49.
The texture of digital rock images, as recorded, for instance, with borehole imaging devices, is shown to reflect different bedding types. Textural segmentation of borehole images, therefore, subdivides the recorded sequence into bedding units. We show that a textural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xture energy achieves good results when compared with synthetic as well as real data in which petroleum geologists have performed zonations on cores. Texture energy involves filtering of the original image with a set of texture sensitive masks. The filtering is done as a finite convolution over the size of the masks. On the resulting images the variance is computed over a relatively large sliding window, which, in it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covers the full width of the image. The resulting nine one-dimensional curves are then clustered hierarchically into a user-determined number of image texture or lithological bedding clas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revious to clustering can be used to reduce redundancy in the data. A recurring and relatively ill-defined problem in this field are macro-textures, i.e., the cyclic interbedding of two or more bedding types. We show that sliding Fourier transforms and variable mask scale can successfully address the zonation of macro-textures. In general, the method gives best results with mask sizes equivalent to 2–4 centimeters, reflecting the length scale at which the investigated geological bedding seems to have its highest variation.  相似文献   
50.
针对澄合矿区王村矿井部分巷道及硐室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现状,以围岩抗压强度、围岩泊松比、侧压力系数、围岩弹性模量、巷道埋深、巷道跨度、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及围岩平均移动速率作为围岩稳定性因子,通过对8条典型巷道及硐室围岩稳定性因子的现场实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模糊等价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及非常稳定等5类。在此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为最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及一般因素3大类,进而确定各监测巷道及硐室的围岩稳定性类别。结果表明,模糊等价聚类分析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是解决矿井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该方法得到的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类和围岩类别可以为合理设计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