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98篇 |
免费 | 1364篇 |
国内免费 | 17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0篇 |
大气科学 | 3428篇 |
地球物理 | 1500篇 |
地质学 | 2196篇 |
海洋学 | 685篇 |
天文学 | 181篇 |
综合类 | 328篇 |
自然地理 | 2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252篇 |
2021年 | 383篇 |
2020年 | 361篇 |
2019年 | 362篇 |
2018年 | 346篇 |
2017年 | 359篇 |
2016年 | 406篇 |
2015年 | 434篇 |
2014年 | 498篇 |
2013年 | 896篇 |
2012年 | 511篇 |
2011年 | 471篇 |
2010年 | 458篇 |
2009年 | 517篇 |
2008年 | 558篇 |
2007年 | 524篇 |
2006年 | 458篇 |
2005年 | 389篇 |
2004年 | 349篇 |
2003年 | 335篇 |
2002年 | 277篇 |
2001年 | 220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91.
三峡水库2003年6月蓄水运用后,下游河道水沙过程已发生大幅变化,对于岸滩抗冲性较弱的荆江河道来说,河道的横向调整过程势必受到影响。采用考虑岸滩崩塌的河势研究数值模型,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所引发的水沙变异过程,初步探讨了荆江典型河道横向调整及河势变化对水沙条件变化的响应。对于下荆江石首河段来说,来沙减少后,冲刷加剧,局部河岸坍塌及平面变形加剧,主要发生在受弯道水流顶冲的位置,但河势演变趋势及平面变形总体上基本一致,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对于上荆江沙市—新厂河段来说,来沙量减小后,河道平面变形幅度总体上减小,局部最大减幅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92.
193.
1960-2012年江苏省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统计学方法, 引入气候趋势系数, 分析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 气温、降水变化与时间序列的相关性, 得到从1960-2012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 研究表明, 该时间段内, 江苏地区有明显增暖趋势; 年平均降水量也与年代呈正相关, 但是两者系数的地区分布却存在不同. 以长江为界区分, 江南较江北更加暖湿, 且江南经济发达地区此现象更为明显. 深层探究江苏地区升温的原因是最低温度的升高, 而江南比江北温度升高的原因则是江南最高气温的升高. 通过四季对比研究得出, 该地区春季升温最为明显, 其中以最低温度的升高最为显著. 春季及秋季降水都呈现减少趋势, 江南地区秋季降水减少最明显, 夏秋季降水增加, 其中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 对于气温、降水的EOF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增温增湿的总体趋势. 进一步讨论得出, 江苏地区江南江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程度的不同, 随着江南江北经济差距的缩小, 此差距预计将减少. 相似文献
194.
将2000、2005、2010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GIS技术结合,获取了甘肃省敦煌市近年来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的2000年以来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资料,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00-2013年期间,敦煌市城市化发展迅速,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2000-2013年的14建分别增长了10.0%、42.2%和2.5%;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2.1%和0.1%;林地、沙地变化程度较小. 7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主要的转移方向为草地、未利用土地向耕地转移,未利用土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变.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而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人类活动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为辅. 相似文献
195.
阿拉善高原处于季风边缘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气候干湿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利用近60a的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阶段性转换检验方法,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气温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在该跃点后的19882010年的平均气温比19551987年要高1℃以上,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年降水量则无明显的增加趋势,尽管部分站点在1991年前后有微弱的增加迹象,但是区域尺度的降水突变还不存在,气候仍以暖干化为主,暂不能得出气候向暖湿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6.
Axelle Bouiges Amir Yassin Maya Ikogou Clément Lelarge Axelle-Rolande Sikoa Stefano Mona Michel Veuille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3,345(7-8):297-305
Previous genetic studies showing evidence of past demographic changes in African drosophilids suggested that these populations had strongly responded to Quaternary climate changes. We surveyed nine species of Zaprionus, a drosophilid genus mostly present in Africa, in forests located between southern Senegal and Gabon. The mitochondrial COI gene showed contrasted levels of sequence variation across species. Populations of the only cosmopolitan species of the genus, Z. indianus, and of its closely related sibling species, Z. africanus, are highly polymorphic and appear to have undergone a continuous population expansion beginning about 130,000 years ago. Five less variable species probably underwent a population expansion beginning only about 20,000–30,000 years ago. One of them, Z. taronus, was significantly structured between forest blocks. The last two species were nearly monomorphic, probably due to infection by Wolbachia. These resul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in three species from the melanogaster subgroup, and may be typical of the responses of African drosophilid populations to glacial cycles. 相似文献
197.
通过对中国图们江河口湖沼沉积剖面的植硅体组合的分析,划分出该剖面自17.1~2.247 kaB.P.期间的6个植硅体组合带,分别对应冷干-凉湿-冷干-凉湿-温暖-温湿的气候阶段.将分析结果与本剖面Na、K、Ba、Cu、Pb、Fe、Mn分析相对比,发现植硅体对气候湿润程度的反映不如Na、K、Fe敏感,但是比其它指标,如泥炭地发育程度对湿润度的反映,要灵敏得多.区域对比发现,本剖面的植硅体古气候过程存在着区域上的良好响应,对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8.
NDVI是研究大尺度生态学问题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数,它可以为估价全球植被动态模型提供足够的信息.中国东北样带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首选样带之一,本文分析了分辨率为1km×1km的NDVI年内季节变化的两个特征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MM)在样带内5种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变化及其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NDVI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格局,NDVI-I和NDVI-MM由东到西均呈下降趋势,NDVI-I与降水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降水量能够解释NDVI-I和NDVI-MM空间变异的绝大部分.这一结果说明NDVI反映了植被沿环境梯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可用于监测样带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9.
东亚地区YoungerDryas气候突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YoungerDryas(YD)气候突变事件是近两万年中一次全球性的气候急剧变冷事件。文章试图在东亚地区YD事件的若干证据基础上,从海洋、冰盖和大气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角度出发,利用气候模拟方法就东亚地区YD气候突变的机制和一些成因假说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因淡水通量异常引起的海洋表面温度降低是YD形成的直接原因。海洋大气耦合作用对于YD传播强度及时间不同步具有重要作用。除北大西洋淡水通量异常的作用外,南半球海洋的淡水通量异常可能对东亚地区的YD事件有着更重要的贡献。海洋耦合大气环流模式模拟表明,东亚与欧洲降温具有不同步性,最大变化速率欧洲达到-0.122℃/a,东亚地区为-0.067℃/a。模拟结果与东亚地区YD时期的气候记录在特征上能够进行对比,反映了模拟试验的边界和强迫条件的设计接近东亚古气候状况,因而模拟结果对分析海洋、冰盖和大气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探讨揭示YD气候事件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原因具有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0.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量能源,但其分解释放的甲烷可能对全球气候与海洋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然而,人们目前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环境和生物效应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特群岛及邻区的海底和冻土层中蕴含大量甲烷,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人们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其分解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绝佳场所。系统总结了斯瓦尔巴特群岛及邻区水合物分解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发现目前研究区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进入大气的年际通量不大,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可能有限;水合物分解对海底滑坡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不是首要因素;海底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能打破原有的化学平衡、生产力分布规律与输送机制、生物耦合关系甚至不同栖息地间的连通性,进而影响底栖生物群落。这些认识对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