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6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测绘学   829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1280篇
海洋学   191篇
综合类   1197篇
自然地理   27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FDI 理论与区位决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理论与区位决策已成为多个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自Hymer 垄断优势理论诞生以来, FDI 理论发展迅速, 1980 年代前, FDI 理论主要集中于对发达国家FDI 行为的研究, 并形 成了FDI 理论主流学说。之后新兴工业化国家FDI 的不断繁盛催生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的FDI 理论。但无论发达国 家的主流FDI 理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FDI 理论, 都只能在特定范围、特定时期某种程度上解释某些国家(地 区) 的FDI 行为。已有FDI 理论远没有满足现实需求, 系统和成熟的FDI 一般理论框架还有待建立。FDI 区位决策 研究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类。局部均衡分析早期注重传统因素对FDI 区位的影响, 近年更关注集聚经济 和区域一体化因素的作用。但如何精确测度集聚经济及将其与传统因素分离还有待深入研究。一般均衡分析理论 上是FDI 区位决策的理想研究框架, 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缺乏理论基础和恰当的实证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898 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昂贵代价的反思。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宜居城市研究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总结了宜居城市的研 究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重点回顾了宜居城市概念、内涵等研究内容,集中讨论了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宜居城市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3.
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科学认知信息化多重形态(包括要素形态、技术形态、设施形态、经济形态和运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信息资源通过改变原有生产要素的结构对区域经济发生作用;信息技术不仅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还将企业和贸易扩展到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了信息通达性,促进了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并使原有的区域空间结构发生了微调下的整体增强变化;信息产业在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通过前后向联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信息流对物流、人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具有组织作用,有助于实现流动的组织和组织的流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GIS的日照市气温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气温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以海拔高度和地形最为显著。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利用1?5万DEM数据,借助研究区及周边6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运用ARC/INFO软件对气温数据进行样条函数法内插后,通过气温直减率法和辐射差值与温度的相关关系对内插结果进行海拔高度和地形的订正,得到研究区实际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图,为日照市农业实践活动提供气温空间分布资料。  相似文献   
995.
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1994~2006年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的统计资料,选取人均GDP和接受过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分别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文化素质的衡量指标。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强相关关系,运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时空序列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y)与人口文化素质(x)进行最优曲线拟合,拟合曲线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存在对数关系模型:Y=a+blnx。  相似文献   
996.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向乡村转化的过渡地带,也是土地与空间利用方式最富于变化的地域实体,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敏感性特征。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它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首先,构建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边缘区人居环境的发展指数,然后,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对人居环境发展指数进行预测,最后,对边缘区人居环境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回归模型可以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上阐述了宜居城市的构成和内涵,并指出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根据信息金字塔原理和统计学原理设计了一个由5组指标构成的能反映各项人居环境要素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大连市城市宜居性进行初步研究。基于ACSI模型建立宜居环境满意度模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居住小区进行调查,从而进行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测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居民对宜居满意度的最主要因子是环境感知;居民对居住环境满意度最高的是生态环境,满意度最低的为人文环境。对大连建设宜居城市提出了加强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重视社区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8.
This article addresses representations of Saigon/Ho Chi Minh City in four films made since đ     i m     i , the opening up of Vietnam to western influences, initiated in 1986. The Lover/L'Amant (1992) is a Franco-British heritage film which reconstructs the city from a Eurocentric neocolonial perspective, while Cyclo/Xích lô (1995), a French-funded film made by a France-based Vietnamese filmmaker, is a contemporary poetic thriller which treats the city expressively as the site of present-day corruption and violence. The nostalgia evident in these two 'outsider' films is contrasted with the more complex views of the city in two state-funded low-budget 'insider' films by local Vietnamese filmmakers, Collective Flat/Chung c     (1999) and Bargirls/Gái nh     y (2003); the first, an intellectual fable set in the decade or so following reunification/Independence in 1975 which recalls an attempt at collective living, the second, a hugely popular treatment of contemporary urban realities, both corrupt and progressive. Examining how the mise-en-scène and narratives of the city differ from film to film, the essay tak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ity through changing historical,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times, from colonial-orientalist Saigon to corrupt, capitalist Ho Chi Minh City via the slow degeneration of the postwar socialist/collectivist experiment. In so doing, it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lms' moments and contexts of prod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aigon/Ho Chi Minh City as a cinematic 'city-text'.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looks at how the city of Hyderabad, the capital of the south Indian state of Andhra Pradesh and production centre of the Telugu film industry, has been represented in recent popular cinema. It outlines the history of a new mode of representing the city in Telugu cinema and argues that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tendency to delocalize the city. Criminalization of the city's older inhabitants, who are marked by either religion (Islam) or their 'non-standard' dialect of Telugu, often accompanies this move. In the process, any claims that they might have on the city are delegitimized. Okkadu, a major commercial hit, restaged the country versus city dichotomy and the antagonisms complicated by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ensions between the three constituent regions of Andhra Pradesh. This film follows the late 1990s trend in the film industry to recreate entire cityscapes within the studio, ensuring that location shooting in busy city streets and neighbourhoods merely returns us to the grandeur of lavish and 'realistic' studio sets. It reconstructs Hyderabad's most recognizable monument, the 400-year-old Charminar, in addition to its obviously imaginary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 This paper looks at how and why the city of Hyderabad, especially its older parts, for which Charminar is a metonym, is rendered into a fantasy space in the film.  相似文献   
1000.
全国基准产业集群反映一国产业技术经济联系的一般特征,可以作为模板应用于区域集群分析。本研究首次识别我国基准产业集群,为我国的区域集群实证研究提供集群模板。以识别的基准产业集群为模板,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市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并以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集群的组成结构及空间布局。分析发现,北京市目前已形成三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区域专业化优势的制造业集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汽车及装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集群。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的优势环节是通信设备制造和其他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其配套产业环节电子元器件和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仍相对较弱。在空间上,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地区,朝阳、海淀、大兴区是集群环节配套较为完善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