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2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150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314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718篇
海洋学   68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鲍艳  张宇  吕世华  左洪超 《高原气象》2005,24(4):487-495
为了进一步检验裸土参数化的气候模拟性能,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Xie等全球降水资料与CCM3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裸土参数化方案的CCM3能较好地再现冬季东亚和中国地区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模式较原CCM3能更好地模拟地表温度和东亚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对东亚季风环流的模拟也较接近实际。同时,该方案在CCM3中的加入改进了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带及夏季高原东南部降水中心的模拟,提高了模式对高原冬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从而再次说明利用观测资料对模式参数修正及参数化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数值模式模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42.
利用二维非线性能量(E-ε)闭合的边界层数值模式,研究了中纬度地区海岸日间局地海风环流的特征,并对不同海风特性条件下的TIBL高度廓线用幂指数关系进行了数学拟合。对大量的数值试验结果分析表明,TIBL廓线幂指数(α)的取值与海风特性有关,其大小在0.4-1.1之间,α=0.5只在海风充分发展时的陆上适用,文中还给出了不同海风发展程度(阶段)下的α取值。  相似文献   
843.
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将东西向海平面气压差与低纬度高、低层纬向风切变相结合 ,定义了东亚季风指数 ,该季风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其中 ,夏季风指数年际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旱涝具有较强的反映能力。分析表明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与印度洋 -西太平洋上空反 Walker环流及夏季越赤道南北半球间的季风环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强、弱异常东亚夏季风年份 ,异常的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的辐合 (辐散 )中心在垂直方向不重合 ,高层 ( 2 0 0 h Pa)速度势与东亚夏季风显著相关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上 ,该异常环流的高层的辐合 (辐散 )通过改变低层空气质量而影响夏季 50 0 h P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采用 SVD分析进一步发现 :与海温耦合的异常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空的上升支表现出南北半球关于赤道非对称结构 ,亚澳季风区受该异常 Walker环流控制。因而 ,东亚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可直接通过这种纬向非对称的 Walker环流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844.
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王亚非  李琰  李萍云  刘英 《气象学报》2008,66(5):826-835
分析2008年1月到2月初发生在中国南方雪灾冻雨的大尺度环流场,结果表明:这次南方强雨雪天气过程是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持续维持、高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个例.AO指数在1月中旬由负变正,表明了半球尺度环流的大幅度调整,高纬度80°E附近地区阻高形势的维持是1月中下旬到2月初阴雨雪天气过程持续的清晰指标;阻塞高压所伴随的能量频散使得准定常波持续从中高纬地区传播到较低纬度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当地的气旋性环流得以维持;在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的强大阻塞高压的控制下,冷空气不能大举南下、只是不断的渗透到南方,与此同时受拉尼娜影响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不断增高,暖湿空气势力也是持续增强,代表暖势力暖池海温达到历史最强,冷空气在南方受阻形成静止态势.一旦阻塞高压在1月30日前后崩溃,供给江南地区气旋性环流的能源被切断,所以2月1日的降水过程以后江南地区的持续性降水也就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845.
亚洲季风环流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减弱(英文)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全球大气环流自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转变可以很清楚地在大气温度、风场等的变化上得到发现。子波分析的结果证实这次转变的时间尺度在20年以上。本文的研究着重揭示:在对流层中层,亚洲中纬度区域的转变趋势同全球平均的转变趋势相反;更重要的是,在这次转变之后亚洲和非洲的季风环流变弱了,同时热带东太平洋区的贸易风环流也变弱了。而在降水的变化中也可以发现这次转变。  相似文献   
846.
多年的预报统计表明,每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时,往往在2~3d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大到暴雨出现的机率也明显增大。文章对2000—2011年6—9月登陆我国的68个台风和对应的实况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锡盟降水与登陆台风的关联,从远距离台风活动中探索锡盟较大降水的预报信息,将有助于今后的暴雨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847.
1951~2008年西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西南地区多个站点所取得的1951~200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结合1948~2008年的17层高度场和风场资料,重点取200hPa与700hPa两个层次,分析了与西南地区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地区中高纬地区环流(特别是乌山和贝湖附近高度距平的变化)以及西南地区上空伴随高度场出现的气旋性环流和反气旋性环流是直接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848.
北半球平流层月平均环流的若干基本事实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用北半球平流层20年月平均的高度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30、50和100hPa各层平均高度的时、空分布、年变程、月变程以及平均环流的演变特征。分析指出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由冬到夏表现为:由极地涡旋完全转变为极地高压,高层(30 hPa在4月中完成)比低层(100hPa在6月完成)早一个月以上;由夏到冬反之,由极地高压完全转变成极地涡旋,高层(50hPa在8月中完成)比低层(100hPa在10月完成)也提前一个月以上。把这些基本事实与对流层的环流年变相结合,将有助于长期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849.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南半球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1~2008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夏季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南半球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南极涛动(AAO)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南半球环流发生了年代际变化,东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副高减弱,而马斯克林高压(南印度洋副高)增强,绕南极低压带加深.在此背景下,AAO由负位相转变为正位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春季AAO偏强的情况下,1976年之前,长江以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偏多,江淮流域降水偏少;而在1976年之后,从华南沿海一直到江淮流域降水都偏多,华北到东北地区降水偏少.这说明AAO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与年代际背景有关,1976年之后,AAO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增强,影响范围更加偏北.在当前海温预报因子作用减弱的情况下,AAO有可能成为中国夏季降水预测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850.
江淮梅雨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江淮梅雨是我国夏季风雨带向北推进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利用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江淮地区1954—2001年入梅日期、出梅日期和梅雨量资料,详细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枯梅年同期大气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丰梅年高层100 hPa南亚高压呈纬向分布,高压强度增强。中层500 hPa极涡强度增强,乌拉尔山高压脊强度增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强度增强,蒙古高压增强,东亚大槽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120°E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0°~25°N之间。低层850 hPa南半球越赤道气流抵达北半球后向北偏西方向伸展,与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气流在南海北部汇合,在我国江淮流域形成一条准东—西向的强风速辐合带,一直延伸到国际日界线附近。丰梅年低层辐合增强,高层辐散增强,高低层抽吸作用增强,垂直运动增强,对流旺盛,有利于梅雨的异常偏多;枯梅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