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4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849篇
测绘学   542篇
大气科学   758篇
地球物理   725篇
地质学   1941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5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61.
设置在泄洪洞竖井内的环形掺气设施是不同于传统掺气技术的新创意。为了更好地认识这种新型的掺气技术,基于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原型和模型试验,对环形掺气坎的通风和掺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形通气孔的通风是由通气孔进出口的压差引起的,通风量与相对空腔长度的关系服从线性分布;环形掺气坎掺气减蚀的作用明显,其掺气是由于射流冲击竖井水体形成大尺度旋涡并挟带气泡所致,且掺气浓度沿高程呈乘幂分布;模型通风和掺气特性的缩尺效应明显。在结构设计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有必要在旋流泄洪洞的竖井段设置掺气设施,可改善水流流态,并增加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762.
本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的6个基本特点,亚热带北界和南界的划分问题,生态过渡带和亚热带划分的方法论,综合区划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重要自然地理界线问题.认为中国的亚热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个生态过渡带.深入研究中国亚热带形成的机制及其成因和演变趋势,将有利于整个亚热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亚热带划分所用的指标比较初始、简略,亚热带的东部与西部所采用的指标也不完全一致,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客观实际,又能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较好方案.在亚热带的划分中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3.
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特征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变迁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靳鹤龄  董光荣  左昕昕 《中国沙漠》2008,28(6):1064-1072
毛乌素沙漠的盛衰变化明显地受到全球变化特别是东亚夏季风变化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参数等,结合孢粉研究结果,将沙漠演化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沙漠萎缩期,气候温暖半干旱-半湿润,沙漠缩小,为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中更新世晚期沙漠稳定期,气候在寒冷干旱-半干旱间波动频繁,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与干草原间变化,并有河流和小湖存在;晚更新世早期沙漠固定期,气候温暖半湿润至半干旱,期间自然景观经历了森林草原、灌丛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多种变化;晚更新世晚期沙漠扩张期,气候干旱寒冷,自然景观以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同时也有草原乃至灌丛草原出现;全新世沙漠频繁变化期,气候变化频繁,沙漠出现多次盛衰变化,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草原、疏林草原间变化。  相似文献   
764.
利用三维(3D)全空间积分方程准线性解作为数值模拟手段,对包含电离层、大气层和地球介质层的“地-电离层”典型异常目标体多层介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偶极源长度100 km、电流200 A、收发距离远达1600 km的合理的异常电性目标体的电阻率-频率响应结果.通过对不同埋深异常目标体的电阻率-频率特征的讨论,认为当考虑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地-电离层”大尺度深层横向不均匀复杂介质模拟时,电磁场对深部目标体仍有很好的异常响应,但当异常体电阻率及同一电阻率的岩石埋深不同时,其电阻率-频率的响应特征有很大不同,这正反映了不同岩石物性参数的电阻率-频率响应特征.文中结果表明从长偶极大功率源(WEM)激励的电磁场观测资料区分岩石的电阻率参数是可能的,这为利用WEM观测资料建立电性参数和岩石/地层参数经验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5.
按照震源地震波能量辐射原理,在断层面上任意一点由破裂或滑动而产生的地震波能量ES、地震矩M0及相应的视应力sigma;a都应大于零.在近期研究中发现Poldo等在震源参数反演求取断层面上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所采用的视应力约束方程出现了ldquo;视应力取值小于零rdquo;的情形,其负值被解释为对地震波辐射能无贡献的耗散能,可合并至破裂能部分。数学上的表述并未影响到反演结果,但从能量守恒观点上讲,这样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进一步讲,由此表述所求得的辐射能量ES大于由能量分配原理所得结果. 根据能量分配准则,指出出现负值视应力是不合适的,并给出了表述视应力随断层滑移过程变化的替代方法,同时提供了求解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66.
新疆OLR基本特征及强震前的异常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NOAA卫星长波辐射(OLR)月际资料进行数据的月距平、涡度场计算等处理,总结分析了新疆地区长波辐射场的基本特征.对2003年以来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震进行研究,发现在部分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出现较明显的高值辐射异常,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强震前的地一气系统变化有关.应用OLR资料进行新疆地区的地震趋势预测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兆台网监测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767.
王斌  梁雪萍  周健 《华南地震》2008,28(3):118-126
对盐城地区地震活动概况进行了背景性分析,从该地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人手,阐述了影响盐城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构造.对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空间、时问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盐城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  相似文献   
768.
中强地震前朝阳地震台地倾斜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朝阳地震台地倾斜长期可靠的资料,在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为预报地震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讨论了距朝阳台600km范围内发生的10次地震(4.5≤M≤6.2)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朝阳台倾斜异常的时间、形态、方向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异常形态与地震的空间位置有关,短期异常是判定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判断朝阳地倾斜目前所处的异常阶段,分析预测了未来地震发生的区域和强度。  相似文献   
769.
绘制了重力测值的时变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的演化及特征。结果显示,地震前的重力场呈下降变化,震中位于异常中心附近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区。  相似文献   
770.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fractures on development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Yangcha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Ordos Basin,data on outcrops,cores,slices,well logging and experiments a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ractures,their distribution rule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and discuss the seepage flow effect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studied area developed chiefly high-angle tectonic fractures and horizontal bedding fractures,inter-granular fractures and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 as well.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 and intragranular fractures serve as vital channels linking intragranular pores and intergranular solution pores in the reservoir matrix,thus providing a good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pores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formation of fractur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re influenced by suc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as the palaeo-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reservoir lithological character,the thickness of the rock layer and the anisotropy of a layer.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 influences the preservative state of fractures and their seepage flow effect. Under the tec-tonic effect of both the Yanshan and Himalayan periods,in this region four sets of fractures are distributed,respectively assuming the NE-SW,NW-SE,nearly E-W and nearly S-N orientations,but,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rock anisotropy of the rock formation,in some part of it two groups of nearly orthogonal fractures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the fractures that assume the NE-SW direction have a good connectivity,big apertures,a high permeability and a minimum starting pressure,all of which ar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seepage fractures in this reg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fields,the permeability of the fractures of dif-ferent directions will have a dynamic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