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4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3014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1644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17篇
自然地理   87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Field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unpaved roads are the largest sediment source on St John, US Virgin Islands. Cross-sectional measurements of eroded road surfac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to predict annual road surface erosion as a function of road gradient and contributing drainage area. A model (ROADMOD) for estimating and mapping average annual sediment production from a road network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is empirical relationship with a series of network algorithms to analyse road data stored in a vect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ROADMOD was used to estimate road surface erosion in two St John catchments with very different road densities but similar land cover, topography and soils. Unpaved roads were found to increase sediment production in the more densely roaded catchment by a factor of three to eight, and in the less-roaded catchment by a factor of 1·3–2·0. Turbidity measurements in the receiving bays of these two catchm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model predictions and observed sediment delivery processes. Although this model was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St John, it can easily be adapted to other locations by substituting a locally derived predictive equation for road erosion. Model assumptions, limitations and potential improvements are discussed.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2.
新元古代沂沭海峡位于郯庐断裂带昌邑—大店断层西侧宽60~90,km、长300,km的区域内,其分布范围基本与郯庐断裂带中段一致。新元古代,该海峡盆地先后沉积了青白口系、南华系及震旦系的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物,其岩石地层称之为土门群。本次研究从该海峡盆地土门群佟家庄组(由石英砂岩、泥灰岩和页岩组成,属南华系)、浮来山组(由细—粉砂岩夹页岩组成,属震旦系)及石旺庄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下部夹页岩,属震旦系)中鉴别出了一系列地震触动软沉积物形成的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墙和砂脉、负载构造、火焰构造、球枕构造、软布丁构造、底辟构造、滑塌褶曲和同沉积断层等。它们是地震事件的记录——震积岩。新元古代中晚期(约800—600,Ma)沂沭海峡盆地拉张裂陷是它们形成的动力机制。根据石旺庄组中的微亮晶方解石脉与地震成因的变形构造(如负载、火焰、软布丁及同沉积断层等)共(伴)生的事实,并结合模拟地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微亮晶方解石脉很可能是地震引发的饱和灰泥(方解石微粒)液化脉。微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震积岩中的w(La)/w(Sc)和 w(La)/w(Th)值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和正常沉积层,而w(Th)/w(Sc)值则较低,深源微量元素Ni和Cr的含量也高于上地壳平均值及正常沉积层。这些微量元素特征是当时的盆地基底不稳定、快速沉积且伴有深部物质元素混入的反映,强地震很可能是快速沉积和促进深源物质混入的主要动力。土门群中发育的一系列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震积岩),再次证明了古郯庐断裂带的存在,由它们记录的地震事件也是晋宁运动乃至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相似文献   
973.
针对冰川遥感监测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数据源选择问题,首次将国产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应用于祁连山系青海境内冰川动态变化监测工作.通过国产高分遥感数据与同尺度的Landsat历史数据对比,从变化面积、变化率、空间变化、类型变化、结构变化等方面阐述祁连山系冰川变化规律.研究对比表明: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在采集、处理、监测冰川变化中的应用效果完全可以满足1:10万尺度的遥感调查和监测,不管是光谱信息还是纹理信息都优于ETM等中低分辨率数据;国产高分卫星的多光谱数据与Landsat、Aster等历史数据可以形成对比数据集;祁连山系冰川总体变化不大,但在内部结构与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冰川面积和数量呈双降态势;针对冰川的特殊性,能保证在每年的最佳季节获取最优质的遥感数据,对于时间跨度大的遥感监测目标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4.
In this paper, a Bayesian sequential sensor pla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the robust information entropy, is proposed for multi‐type of sensors. The presented methodology has two salient features. It is a holistic approach such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various types of sensor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s assessed. Therefore, it provides a rational and effective strategy to design the sensor configuration, which optimizes the use of various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sequential algorithm is very efficient due to its Bayesian nature, in which prior distribution can be incorporated. Therefore, it avoids the possible unidentifiability problem encountered in a sequential process, which starts with small number of sensor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demonstrated using a shear building and a lattice tower with consideration of up to four types of sensor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5.
鲁甸6.5级地震地下流体典型异常与前兆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川滇地区前兆台网资料,结合异常现场核实工作结果,对鲁甸6.5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进行了总结。遵循地震分析预报的基本思路,按照长期、中期、短期趋势异常、临震异常和宏观异常阐述了鲁甸6.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现象。结果表明,长期和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主要出现在距震中300~500km范围,短期趋势和临震及宏观异常集中于震中区100km范围内。这种流体异常特征反映了在较高密度的观测点区域,可以观测到流体活动加剧的前兆现象,有利于判定地震危险区和短期阶段跟踪分析。区域应力加载作用可能引起的断裂带裂隙的开启与闭合,导致温泉和井水温、深部气体与承压井水位的持续变化;水岩反应加剧和地下水混合作用增强,使地下水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显著宏观异常。在一定密度的前兆观测地区,能够获取用于判定地震危险性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76.
当互联网的移动时代来临时,数量众多的个人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尤其是在地震灾难事件发生后,信息的不确定性、虚假性也陡然猛增。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即使在相对准确的信息面前,人们往往因自身的判断失误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少准确的信息也因为失去有效的传播途径而被忽视和湮没。精准与定向这个概念自然而然便浮现出来,精准与定向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地震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地震信息精准与定向传播研究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信息传播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1992-2013年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查良松  邓国徽  谷家川 《地理学报》2015,70(11):1708-1719
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结合遥感影像、DEM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及相关统计确定了模型中参数因子,计算出巢湖流域1992-2013年土壤侵蚀模数,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分布。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和剧烈侵蚀占土壤侵蚀总面积百分比分别是93.46%、6.25%、0.68%、0.19%、0.01%、0.01%。1992-2006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10.70 t/(km2·a)减少到129.79 t/(km2·a),降幅为74.59%,同时植被覆盖率由37.0%增至47.80%,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变化明显,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和剧烈侵蚀由8.93%、2.33%、1.32%、0.09%、0.05%分别减少为4.74%、1.39%、0.28%、0.02%、0.01%,微度侵蚀由87.88%增加到94.16%。但2013年土壤微度侵蚀又减少为93.46%,土壤微度侵蚀有向高一级转换趋势。2006-2013年土壤侵蚀模数也由129.79 t/(km2·a)增加到149.44 t/(km2·a),增幅为15.14%。  相似文献   
978.
本文运用面向对象分类与DEM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源卫星一号02C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湿地提取。探索了基于对象与DEM信息的提取技术,在02C影像湿地的提取应用,对研究我国国产卫星在湿地监测和保护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可同时兼顾影像光谱信息及空间信息,适用于02C影像的湿地提取,精度得到明显提高;(2)基于对象与DEM信息的提取方法,使沼泽地与草地相混淆的现象明显减轻,湿地分类精度进一步提高,该方法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提取研究;(3)基于对象与DEM信息提取的水田、水体、沼泽地及河滩的精度,分别为88.46%、97.44%、86.96%和83.33%,满足资源卫星一号02C遥感影像对湿地进行监测和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9.
基于AVO反演的频变流体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震  印兴耀  郝前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2):4171-4184
研究表明流体引起衰减与频散往往表现为频变AVO现象.一些频散地震属性,例如纵波频散,已经证实为可靠的碳氢指示因子.为了更有效地识别流体,基于f-μ-ρ近似构建了新的流体因子Df,即频变流体项.该属性的反演首先需要连续小波变换(CWT)谱分解得到不同频带地震数据,通过去相关与先验约束来保证反演结果可靠性.模型试算证实了频变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精度可靠性,Df可以识别出强衰减介质所引起的频散现象.实际数据试算中,Df可以较好地识别储层孔隙流体,尤其对于气层,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该流体因子将Gassmann流体项的高孔隙流体敏感性与叠前数据丰富的振幅频率信息相结合,反演效果与岩石物理认识相符.此研究有助于利用衰减频散现象借助AVO反演实现流体识别.  相似文献   
980.
以汶川地震信息服务为例,从突发性灾害事件不同时期和阶段信息产出的特点、范围以及提供多元化信息综合服务,探索了突发性灾害事件中信息的搜集整理及服务模式。从多角度阐述了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时如何快速捕捉相关信息资料、科学分类整理以及迅速组织起应对性的信息管理与服务,达到为政府和公众赢得减灾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