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4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3014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1644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17篇
自然地理   87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61.
本文首先列举了近几年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境外组织、机构和人员对我国进行的非法测绘案件,分析了空间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对空间数据安全的认识误区,提出了制定我国空间数据安全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面状地图空间信息度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邓敏  徐枫  徐震 《测绘科学》2010,35(1):74-76,49
如何计算地图的空间信息含量是评价制图质量、地图综合算法以及实现空间信息有效传输的重要基础。本文在详细分析现有的空间信息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度量面状地图空间信息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从几何、专题、拓扑以及专题拓扑四个方面来度量地图空间信息。通过算例分析发现,本文方法便于定量计算和分析地图空间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963.
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测绘科学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测绘学科现已逐步实现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新阶段的转化与跨越。本文综述了信息化测绘发展进程中相关测绘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卫星定位测量、航空航天测绘、数字化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和海洋与航道测绘等,并阐述了在其学科发展中呈现出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964.
龚强 《测绘科学》2010,35(4):59-60,19
与机群系统相比,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计算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解决资源的异构性问题,支持资源的柔性伸缩及多种并行编程环境,支持科学计算库与工具软件,支持可视化动态人机交互。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计算模式的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智能的分层结构。本文参考五层沙漏结构思想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设计了具有资源底层、安全调度层、抽象接口层、中间件层、应用接口层和应用层等六个层面的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计算系统多层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引入服务的主动发现、定制、加载与使用机制,支持新服务、新应用的按需创建,为用户发现、定制和运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从而改变当前用户只能被动地使用现有服务的应用模式,以应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主动型的地理信息服务在Web服务框架模型、基础协议的基础之上,增加识别用户需求和处理的能力,使用户能够根据特定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使服务能够自动适应用户的需求。本文讨论了面向服务架构下的主动地理信息服务模型,该模型以Web服务技术为支撑,以扩展的UDDI等协议为规范,并对该模型进行测试,实验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主动式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66.
WebGIS的测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紧密结合当前的测绘信息化现状,设计了系统的逻辑架构、软件架构、网络架构、数据组织、平台结构和软硬件环境,并对系统的安全性控制进行了论述,实现了一个具有合理负载,维护方便的测绘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测绘资源并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系统在北京市测绘院的投入运行,实现了跨部门的测绘信息共享,用户能够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随时获取权限规定范围内的测绘信息,为信息化测绘的实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67.
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 is a remark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from GIS to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Fac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the masses and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and Web 2.0, a new model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DMI (digital measurable image) is presented. First, the concept of LBS and the opportunities of Web 2.0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DMI is discussed. Taking the Image City·Wuhan as an ...  相似文献   
968.
面向河套区域农业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套区域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基于GIS技术成果,提出区域农业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想,运用WEBGIS技术和B/S结构,完成该气象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内容的设计,实现对区域农业气象服务的多源气象数据的采集、编辑、存储、分析、可视化查询,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高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69.
A criterion is proposed for making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a given number of sensors to recor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structure for identification purposes.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the sensors is selected so that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Bayesian loss function,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Fisher information in the recordings, is minimized. The criterion is applied to the case of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 with uncertain structural properti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modelled as 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es. The use and capabilities of the criterion are thoroughly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an example. Result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record duration, recording noise, and ground motion frequency content and amplitude, on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accelerometers as well as on the reduction of prior uncertainty about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0.
邱超  张兰 《水文》2018,38(1):73-7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话及网页人工报汛手段无法满足水文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微信公众号平台与传统水情报汛相结合,通过微信平台实现了无层级、扁平化、可反馈的信息传输交流模式,并在用户体验、私人定制、可移动性、容错性、实时反馈等方面做了充分设计和优化,切实保障了水情报汛信息传输的"零中断",提升了水情报汛效率和精度,减少了报汛工作的时空限制,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水情报汛"和高效、安全、个性化共享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