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4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1237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4460篇
海洋学   101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16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文对马来半岛中央金成矿带北段的New Discovery金矿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主量元素特征表明该矿床火山碎屑岩为钙碱性铝过饱和系列岩石。微量元素表明可将13种元素分成4个组合:Cr、Co、Cu、Sc、W、Ba;Pb、Ag、Zn;Sb、Ni;Bi、Mo。第一组合为成矿成晕组合,第二组合为多金属矿化组合,第三组合为硫化物蚀变组合;元素组合也对应于不同的矿化阶段。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岩石属轻稀土富集型,铕弱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平缓的右倾。New Discovery金矿床的原岩为中性火山岩,且形成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区域。  相似文献   
952.
深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深海极端环境科学研究的需求,设计了深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对系统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培养釜、温度控制子系统和压力控制子系统。重点针对当前模拟装置压力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并提出一种迭代自学习PID压力控制算法,实现系统压力自动检测和连续控制,同时带有观察窗的培养釜结构可以实现微生物状况实时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深海极端环境参量高精度模拟,可以为深海极端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53.
对全方位机器人在完全未知动态环境下实时路径规划和针对移动障碍物的避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矢量化路径描述方法,并将其与Bug算法思想相结合来解决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机器人的初始路径由其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生成,其运动过程是:首先沿初始路径行进,以规定间隔扫描当前环境,判断是否有障碍物阻挡当前路径,并检测障碍物的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然后根据障碍物信息和机器人安全距离计算路径中间点,并插入中间点更新路径以实现避障。本文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结果是以矢量形式进行描述及保存的,降低了对路径存储空间的需求,且按规划结果行进时只需要考虑直线移动距离和转动方向,简化了全方位机器人的控制。仿真结果说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4.
本文对取自南黄海北部的B03孔岩芯(330cm)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重矿物特征分析,并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分析了其典型层位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研究表明,B03孔柱状样为均一连续的粉砂质沉积,重矿物含量较低(平均仅0.65%),主要为云母类和闪石类矿物,岩芯以85cm处为界分为上、下2个沉积层,其重矿物组合分别为普通角闪石-云母类矿物-绿帘石和云母类矿物-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角闪石的EPMA分析显示其种属主要为镁角闪石,其次为镁钙闪石、铁镁钙闪石及阳起石,成因以中酸性侵入岩与中高级变质岩为主,上下沉积层角闪石特征元素Mg/Fe2+比值分别为2.03、1.90。综合分析认为,岩芯的主要物源为黄河源物质及山东半岛陆架基岩剥蚀产物的混源,上下沉积层的矿物特征差异暗示了沉积物源发生了变化,其分界线可能代表了黄河1855年改道事件在山东半岛东部陆架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955.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degrading bacterium, strain HS-24, was isolated from an offshore seawater environment. The strain, which can degrade cypermethrin(CYP) and deltamethrin(DEL), was identified as Methylophaga sp. The optimal culture and degradation conditions for CYP and DEL by strain HS-24 is pH 7 at 28°C. Under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strain HS-24 exhibited a broad degradation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0, 200, 400, 600, and 800 mg/L for CYP and DEL. The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were analyzed by NMR, which provided strong evidence that CYP and DEL removal occurred mainly because of a biological process. The toxicity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strain HS-24 was studied simultaneously by measuring the light output of the luminescence bacterium. Th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odegradation ability of strain HS-24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toxicity of CYP- and DEL-contaminated aquaculture seawater. Finally,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strain HS-24 is thus revealed as a biological agent for the remediation of marine aquatic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956.
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对象常被抽象为若干子模型复合而成的复杂模型,如何有效地集成这些子模型成为资源环境模型集成的主要内容。随着各种地学相关问题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建模语言与友好易用的图形建模等集成建模方式已无法满足大规模高复杂的模型构建需求。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针对复合模型构建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将模型复合模式的本质抽象化,提出资源环境"模型流"的形式化语言描述,实现了模型流建模环境。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模型流的模型构建方式采用简洁的符号表示,避免了繁琐的图形构建环节,可快速灵活地构建高复杂度模型。模型流的提出为模型复合的调度性能优化和智能自动化集成等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7.
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海水水质评价的SV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具有普适通用的海水水质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设置各指标参照值和指标规范变换式,并对指标进行规范变换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进化优化算法,建立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海水水质评价的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将优化好的模型用于珠江口海水水质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与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海水水质评价是可行的,且该模型较传统的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58.
对广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困难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92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迁站历史和观测环境综合评分情况,对造成全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困难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为基层台站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提供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959.
Reworked microfossils, common in Paleogene sediments in Jordan, are he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he reworked taxa, which include both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and foraminifera of Cretaceous and Paleocene age, were found in Eocene oil shales. The potential provenance of the reworked material and the underlying processes of the reworking are discussed. We differentiate between a subaerial erosion of exposed hinterland strata and a submarine abrasion of sediments.A total of 73 smear slides have been prepared to identify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another fifteen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foraminifera. The allochthonous calcareous nannofossil and foraminifera taxa can be linked to a lithified source, which was eroded and transported with both calcitic lithic fragments and organic matter. Multipl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transport of the reworked taxa during the time of deposi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 Jordanian oil shales. Climate changes are thought to be the cause for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patterns and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worked taxa. The input of common autochthonous components during arid phases and more allochthonous sediment particles during humid periods filled the Eocene sink. A fall in relative sea level, perhaps in combination with increased storm activity, caused a transport of reworked material to deeper parts of the Azraq Hamza Sub-basin. The 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s in turn were related to syndepositional movements, redefining the shape of the Azraq Hamza Sub-basin and its internal fault-block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960.
运用视频监测技术对青岛石老人海滩进行环境变化的监测,将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聚类方法应用于数字影像中进行浒苔目标分割,并计算出浒苔的面积。分析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对海滩浒苔等海滩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避免浒苔在海滩的堆积,对浴场海滩的环境及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