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01.
甄峰  赵勇  郑俊  赵国栋 《地理科学》2008,28(4):464-470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发展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领域。以唐山、秦皇岛10个村庄为案例,从农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服务与人居环境、基层组织与个人精英、城乡联系五个方面分析了案例地区乡村发展的主要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结合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从国家政策与乡村内生发展、基于城乡合作的多样化乡村经济、"空心村"改造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四个方面对未来中国的乡村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In China, community tourism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phenomenon, but the villagers of a small Qiang village in the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of Beichuan in Southwestern Sichuan have initiated tourism in a way which conforms to the basic theory of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demonstrates that community tourism possesses a strength and vitality tha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district of Zhenghe Village, the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mmunity tourism model, is the mainstay of its economy.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tourism in the village not only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community, but also leads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untainou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of the culture of the Qiang peo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munity tourism in Zhenghe and shows how the local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this process. It also looks at how profits have been distributed within the community. It demonstrates that community tourism is a correct choice by the Zhenghe people as they have dearly been moving from poverty to prosperity, while the loc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have been simultaneously protected. The authors hope that other minority villages with similar local conditions and natural resources will be able to use this example to develop their own community tourism.  相似文献   
103.
广元市位于四川省北部,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点数量多,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本文在分析广元市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广元市山区农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归纳了该区农村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总结了山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而对该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记述了辽宁省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三个半恐龙足迹,归入似鹬龙足迹(亦译为跷脚龙足迹)一未定种(Grallator isp.)。这是义县组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描述。该行迹至少由3个造迹者所造。从足迹推断恐龙体长1.51m,属于义县组兽脚类恐龙较为普遍的体长范围。重建了尾羽鸟(Caudipteryx)和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的足部,前者的足迹轮廓与似鹬龙足迹未定种的吻合度超过后者。根据化石记录,似鹬龙足迹类型可能广泛存在于义县组的各种中小型兽脚类(驰龙类与伤齿龙类除外)中。  相似文献   
105.
论文从评介克氏中心地理论入手,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对区域聚落体系规划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中心村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论文表明只要实际条件与理论假设基本符合,其理想模式就能在区域规划中直接运用。论文最后简要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在聚落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6.
我国乡镇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转折期,当前我国乡镇企业用地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布局分散等问题,影响到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土地利用秩序,只有适时调整和坚持正确的乡镇企业用地管理对策方向,才能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乡镇企业用地管理的3个对策方向:(1)加强对乡镇企业用地布局的空间管制;(2)引入市场机制来促进企业用地的集约化;(3)建立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7.
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敏感区域梅里雪山雨崩村的旅游地—旅游者互动影响,结果表明,雨崩旅游地对进入雨崩的游客在交通方式偏好,消费方式及停留时间,文化的约束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旅游者的进入则对当地的经济收益、环境生态问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影响。基于此,提出通过政府做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地发展决策与规划、依托并发挥当地宗教文化特有的约束力以及加强景区管理部门对游客的生态教育等措施,达到旅游地与旅游者的良性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08.
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97年在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掘过程中首次在这里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标本,通过分类学的对比研究,这些标本被鉴定为苍鹰左尺骨、雕右跗跖骨和雕鸮右跗跖骨。这在先前陕西境内其他一些遗址中猛禽类的发现记载是少有的。它为研究泉护村遗址的古环境、古气候变化和推测遗址中出现的以猛禽类为题材的陶鸮鼎、隼形陶饰、陶器上出现的彩绘鸟纹提供了实物参考,并成为进一步了解全新世时期古人生活特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学生化”的城中村社区——基于广州下渡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深静  钱俊希  吴敏华 《地理研究》2011,30(8):1508-1519
学生化作为绅士化现象的一种类型,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背景下学生群体对于城市空间进行重构的现象。起因于学生群体的居住偏好,以及投资者与房屋所有者的寻租行为,面向学生群体的居住空间开始产生并聚集,形成独特的学生化社区,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影响。基于对学生化现象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对于广州市中山大学邻近的下渡村学...  相似文献   
110.
通过深度访谈和意象图分析,对土家族传统村落朝阳村的文化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挖掘和提取,发现村落景观基因由环境基因“山-水-田-寨”“上寨-中寨-下寨”十字轴线空间格局,布局基因“屋-巷-屋”“屋-坝-巷”交织的街巷肌理,建筑基因穿斗式、干栏式民居建筑形式与惜字塔、王字格及虎图腾窗花、八字朝门等土家族建筑装饰元素,以及文化基因中的惜字文化、傩堂戏、摆手舞、土家礼仪等共同组成。研究发现,由于过度的旅游开发,无序地挖山采石,导致水土污染、梯田荒废,朝阳村传统村落山水田格局、屋坝巷肌理和传统建筑元素均遭到了严重破坏。为走出困境,朝阳村借助“公众参与”理念,通过搭建“政府-村委村民-社会团体”体系,组织多方共同参与朝阳村文化景观基因保护,更好地传承与延续文化景观基因。与此同时,在整合建筑符号元素、统一街巷传统风貌、整治村落自然环境等方面取得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